分享

笔法需要“口传手授”,千年来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书法心法 2018-08-26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早的笔法在李斯蔡邕,传到钟繇张芝开始变法,再到王羲之又变,王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比较全面,所以在当时来说比较出名。

毕竟老王一家子都是名门望族,写字都不差。所以导致王羲之到顶峰时,与琅琊王氏交好的家族字都不错,虽然未必张张好,但是都有一股风流气韵,跟当时的“家族式”生活和良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王谢”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家族和陈郡谢氏家族,王羲之谢安谢灵运王献之,虽然年龄可能上下差百八十岁,因为家族通婚,所以都有些关系。

当时所流传王氏真迹不少,各大家族都比较稀罕,所以在颜之推曾说当时的几个名家都是学王羲之出来的。

笔法之所以有南北宗之分,就是当时出现了北魏,北魏的字俗称北碑,有一百多年的王朝,因为是外族,被人当援兵请来的,所以前五十年再学汉字,所以当时笔法跟别人都不太一样,而且魏碑中有好多“异体字”,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记错了”。

北碑的流传很容易得见,即使到欧阳询早期也是写北碑的,中晚年才从二王中自成一家。

至于南宗帖学笔法,王谢之后传承比较有序,家族没落时期的智永、随后是褚遂良虞世南张旭等等都有些亲属联系,比如师徒,外亲等等。

当时所谓“口传手授”,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笔法确实需要别人点播,有人点播之后很快。第二就是真迹太少,亲戚家里都能看见真迹,能学到精华。

跟李世民关系好的褚遂良虞世南包括当朝老臣欧阳询,冯承素,没有一个字不好的,天天真迹堆里泡着,肯定是有作用的。

笔法,为何能传?

因为笔法本不是太难看懂,只是难做到而已。张旭跟颜真卿聊个天,颜真卿就醒悟了,可见笔法是不难的,关键在如何用,用出彩。

自古能人辈出,每个用出彩的人都成了当时书法家,所以,也并非只有这些人懂笔法。懂得多了,做好的不多。

历朝历代都如此。


我老师教我的时候也不过是几句话演示过几次而已,其余自己就能看懂了,就能悟到了。

至于写到什么水平,那就跟口传手授关系不大了,王羲之好多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齐名,另一个儿子出名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