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 | 受精卵、水花、苗种,鲟鱼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上)

 昵称10744611 2018-08-26

受精卵发育、孵化阶段

1. 卵霉病


(1)病因及症状:在受精卵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精卵质量差(在母体中发育时间短)、人工受精过程中消毒和脱粘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脚霉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受精卵卵膜表面生长有大量白色毛样素绒状物,水中个大白圈球,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感染引起。


(2)防治方法:

  • 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确保卵发育成熟。

  • 使用水产用10%复方皮维碘(PVP—1)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品对受精卵进行消毒处理,浓度为10~25克/米3可有效地预防该病。

  • 提高孵化水温,保持孵化水温度在25~30℃,也能够有效地进行预防。

  • 孵化过程中,出现霉卵、死卵应及时挑选出,避免感染其它好卵同时加大孵化水流量,水流均匀冲击受精卵,确保孵化受精卵不会造成局部缺氧。



2. 水生生物危害


(1)病因:一些水生生物如枝角类、大型蚤类都容易危害受精卵,破坏受精卵卵膜,导致胚胎提前非正常破膜,死亡。


(2)防治方法:对孵化用水使用60-120目的烯组进行过滤。



水花培育阶段(刚孵出至体长3厘米阶段)


1. 气泡病


(1)病因及症状:通常发生在苗种阶段,越幼小的个体越敏感,尤其是水花培育阶段,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气泡病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养殖水中藻类过多,光合作用旺盛,溶解氧过于饱和,成气泡病。在鱼体头部、口腔周围、鳍条之间可以明显看到一个个气泡,解剖鱼体,严重病鱼可见体腔壁、肠系膜等处均有气泡。


另一种是池底不断氧化分解,释放大量甲烷和硫化氢小气泡,一些地方使用地下水进行养殖时,地下水富含氮气,也容易随水体带出氮气小气泡,鱼类误吞食小气泡,在肠道内积聚多了容易造成气泡病,尤其是在工厂化养堆中,由于车问养殖管道直接将水击打水面,容易造成气泡的形成,比较容易得气泡病。这时候鱼体腹部至胸部鼓起,可以清晰地看见内脏,其他部位无气泡。


(2)防治方法:

  • 对进入养殖车间的养殖用水进行曝气、过滤。

  • 使用池塘水进行养殖时,发现气泡病,立刻注入新水(如地下水、水库水)或每亩泼洒食盐2~2.5千克。

  • 如果是由于吞食气泡造成的气泡病,可以将病鱼收集放入水深10厘米的养殖缸中,用低速流水,投喂饲料或进行治疗恢复。


2. 氨氮中毒


(1)病因及症状:当水中氨超过一定限值时就容易引起此病。在冬季进行人工孵化时,容易发生氨氮中毒由于冬季孵化容易受水温的影响,很多单位采用重复用水进行孵化,避免造成大量热量散失,降低成本。孰不知,孵化过程中,卵膜和一些卵质大量溶解在水中,经过累积、腐败后产生大量氨气,非常容易造成氨氮中毒。这种情况,尤其是在解化完成后的1~3天内容易发生,并且症状非常不明显。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2)防治方法:及时、定期更换孵化用水或使用生化循环过滤系统进行孵化。



苗种培育阶段(3~25厘米)


 鲟鱼水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开始进入苗种培育阶段。这个阶段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有细菌性病(常见的有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出血病、弧菌病等)、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小瓜虫病、鱼鲺病等)、营养性疾病(一般有萎瘪病、脂肪肝病)和其他性质的疾病(如烂鳍烂尾病、应激性出血病)。

图为细菌性肠炎体表症状

1. 细菌性肠炎


(1)病因:该病从3厘米仔鱼到商品鱼都有发生,为鲟鱼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病原为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导致此种疾病,主要原因是喂食天然饵料清洗不干净、外界水环境发生变化(如水质变坏),或养殖过程中不按规律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较大。外观病鱼行动缓慢,摄食少,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混杂红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解剖时,可以发现肠壁充血发炎,弹性差,无食物,内有很多淡黄色粘液。

图为细菌性肠炎病内部症状


(2)防治方法:每天用大蒜素拌饲投喂(浓度0.05%~0.1%),喂两个疗程,同时外泼食盐水消毒。


2.细菌性出血病(有的文章称为肿嘴病)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出血病在很多情况下都容易发生,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出血病,另一种是应激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很多人通常又称为是肿嘴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并且由于养殖时间长,病菌累积的原因,在全国各地都有大量发生。尤其是在变温期间(如春夏季过渡时期、夏季高温时期和秋冬季时期容易发生。2004年,笔者在北京怀柔、密云和丰台等区县都治疗过该病。根据实际观察,肿嘴病也伴随着大量充血、出血。在生产实践中,笔者经观察发现发病时肿嘴和出血两种症状都有出现。治疗时,其两种症状同时消失。所以,笔者将其合并为一种病进行分析。


(1)病因:病原为单胞菌。由于水温偏高,水质恶化(尤其是水中氨态氮含量超标)引起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20~300克规格的鲟鱼苗种,尤其是150~200克的苗种容易得此病。病鱼口腔四周充血、红肿、突出,头内部充血(在阳光或强光下透视可见),鳍条基部充血,腹部骨板、腹棱处大量充血,同时继发肠炎病解剖时,可以发现腹壁有出血点肠道红肿,无弹性,伴有暗红色粘液。


(2)防治方法:

  • 保持水质良好,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淤积粪便、残饵,加注新水。

  • 每千克饲料添加4~6克的氟哌酸,同时外泼杀菌药,连续三个疗程。

  • 恩诺沙星拌饲料投喂,添加量为0.1%~0.15%,同时外泼其他杀菌药消毒。


3.细菌性皮肤创伤病


(1)病因及症状:病原不详,危害高密度工厂化养殖鱼体,危害性不大。主要在夏季高温季节容易出现,与水质好坏也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病灶为浅白色,病灶处出现充血,皮肤廉烂,严重的出现大块创口,露出肌肉。尤其是在倒池后容易大量出现,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较大的危害


(2)防治方法:

  • 外泼消毒药(红霉素,浓度为5~10克/米),内服土霉素(浓度为0.1%~0.2%,拌饲投喂)等抗菌药。浓度视该病轻重而不同。

  • 食盐水浓度为2%~2.5%,浸浴6~8分钟,也能有效治疗该病。


4. 车轮虫病


(1)病因及症状:病原体为车轮虫,对15厘米以下鲟鱼苗种危害较大,直接影响苗种生长。匙吻鲟苗种养殖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此类疾病,造成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见于鲟鱼苗种鳃、尾部等处,导致这些部位粘液增多。显微镜检查时,可以发现大量如车轮状圆圈。


(2)防治方法:

  •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

  • 用2%-4%盐水浸浴2~15分钟或使用10-20克/米的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浸浴后转入流水池中进行养殖。


———

加入鲟鱼养殖技术交流群

了解鲟鱼养殖、交易、行业最新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