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微企业贷中贷后实战指南!

 建喜图书馆 2018-08-26

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人专属交流、学习的平台


经授权转载自:泥鸽靶

作者:李隆


信贷业务中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是贯穿放款各个环节的风控过程。贷前调查是基础,贷中审查是关键,贷后管理是保证,在整个流程中只有负责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尽责,严格按照政策进行,才能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以及贷款回收的可行性。

. 01 .

贷中管理


贷中是指业务申请提交后,开始审批流程,包括审查、审批、批复登记、登记合同、增信措施(抵质押权或担保)的落实、以及放款。贷中审查主要是审查人员的工作,即主要负责对客户部门移交上来的客户资料和调查报告、调查资料进行审查,并对客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进行核定。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各级或不同岗位负责制。对业务中进行审查,揭示风险,提出信贷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以保证贷款发放的合法性、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审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基本要素审查、客户信用状况审查、财务状况审查、生产经营状况审查、信贷政策审查、信贷风险审查、担保审查。


基本要素审查


1.审查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资料、手续是否齐全。


2.借款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合规包括:法人代表证明资料是否真实;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是否真实;法人营业执照是否按规定办理年检手续;内容是否发生变更;是否吊销、注销、声明作废;法人公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的印章、签字样本是否真实有效;客户及担保人组织机构和产权关系情况是否明晰;客户及担保人法定代表、部门负责人信用记录是否良好。


客户信用状况


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审查,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调查报告和调查表,并借助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行查询,审查客户的借款、负债、担保情况与贷款卡反映的信贷金额、财务报表是否一致,是否有不良记录等。


客户财务状况审查


对客户财务状况的审查要看客户的财务报告是否完整,财务管理是否规范,财务反映是否真实。通过审查客户的财务报表来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进行分析,以用来判断客户的财务能力,揭示风险。


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审查


对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审查主要是看客户的经营是否合法、正常、真实,是否有超过营业执照范围内的经营;发展前景及内部管理是否良好。


信贷政策审查


1. 信贷业务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政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政策;

2. 借款人的借款用途是否合法合规,金额、期限、方式、利率是否符合银行信贷政策;

3. 借款人经营范围、方式是否与贷款用途相符,借款用途是否真实;

4. 生产经营项目所需的各项批文是否齐全等。


担保审查


审查担保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能防范信贷风险。


提出审查结论和有关限制性条款。信贷审查人员在审查时应秉持着公正、客观、独立、审慎的原则审查每一笔贷款,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包括贷款业务的种类、币种、金额、期限、利率或费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和限制性条款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信贷审查报告。贷中审查在信贷业务的整个流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确定决策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和信用可偿性的重要因素。

. 02 .

贷后管理


所有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终极目的都是保证信贷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收益性,小微企业信贷也不例外。只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征,使得其贷后管理有了区别于其他信贷业务的管理内容。所以这里论及贷后管理的主要目的均为具象目的。概而言之,小微贷后管理目的有三:

一是复核是否存在信贷欺诈;

二是核查隐性负债程度是否恶劣;

三是监控经营状况是否劣化。

这三种情况引致企业信用风险最为严重。简单概括,贷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风险源头,采取针对性风控措施。


小微信贷欺诈的前提,就是企业经营上已无价值。借款人通过虚构经营故事骗取信贷。手段上离不开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等套路。如果贷前基于精准的经营判断进行授信,自然能够识别虚构的欺诈。假使欺诈在贷前评审过程中得以侥幸的通关,贷后管理的一系列针对性反欺诈措施,也必然使其破绽百出、显现原形。所以贷后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持续甄别企业经营真伪情况,为贷前审批及时补位,通过对经营的动态监控,掌握更全面的企业经营信息,甄别信贷资料的真伪。


隐债问题是小微企业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是否诱发风险,取决于隐债的类型、规模与性质以及自身经营的承受能力。长期以来隐债问题一直困扰信贷机构,或因不重视而未发现,或因发现不及时,几乎每一笔风险损失中都会有隐债的魅影。隐债问题是小微信贷中信息不对称最典型的表现。如何动态监控经营信息,进而结合经营能力与经营行为反推隐债的存在及其恶劣程度,成为了贷后管理的第二要务。在某一时期欺骗信贷机构要比在某一时点欺骗信贷机构困难的多,关键在于信贷机构在较长期限内是否保持警钟长鸣。所以贷后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主要账号、银行卡流水分析、大额资金流向分析、期间利润去向分析”等手段对企业存在的隐债情况加以判断识别。


排除恶性欺诈与隐性负债的道德风险,贷后管理更多需要面对的是常规性经营劣化导致的信用风险,即为常态的经营风险。信贷按照授信标准化程度可以分为关系型信贷与交易型信贷,由于小微企业财务信息的不规范、不健全,使得小微企业信贷多属于关系型信贷,简单讲依赖于借贷双方长期互动形成信用。从信贷属性上讲,小微信贷的贷后管理就是要基于对企业经营能力的深入了解而形成长期的授信合作基础。所以小微企业信贷贷前授信要尽量强调对企业经营的深入解读,贷后管理中要持续性动态监控企业经营能力变化。信贷机构最为被动的局面就是,企业经营劣化引致信用风险而信贷机构却蒙在鼓里。所以,监控企业的经营劣化程度自然也是贷后管理的应有要义。

. 03 .

小微信贷贷后管理的关注要点


1.信贷资金使用及其价值所在


信贷机构需要关注企业是否按照申请用途使用信贷资金。结合资金使用状况分析信贷资金是否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维持流动性的信贷合作只限于短期信贷,长期看不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的信贷都是有风险的。


2.企业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


授信决策通常都是在既定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与经营损益(净利润)前提下制定的。因此,贷后企业的资产负债发生变动,很可能引起原有信贷安全保障性发生变化。所以贷后管理中要及时跟进企业及其实控人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负债增加对原有债权人通常更意味着还款能力的弱化,除非经营能力的提升能够弥补这种弱化程度。总之债权人不但要关注而且要尽可能限制与约束债务人新增负债。通常这种债务变化对原有的长期性质债务安全性影响更为严重。所以信贷机构在贷后管理中要具体关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所发生的变动情况,这自然就包括了重大投资项目的变动情况。要分析导致资产项目发生变化的原因,哪些是自有资金驱动的,哪些是新增负债资金驱动的,进而可以分析出本机构负债的安全性前提是否遭到破坏,即所谓的存量信贷安全性劣化问题。


3.企业的经营变动情况


贷款清偿归根结底是要看经营能力所决定的第一还款来源的,因此任何导致经营状况发生劣化的变动都将直接影响第一还款来源。小微信贷贷后管理对企业经营状态变化尤为关注,可以通过获利能力、运营周转能力、成长能力分析等方法加以解读。如果企业获利能力下降,或因成本上升,或因降价竞争,或因周转缓慢所致,都会影响未来的信贷清偿,即是所谓的经营劣化。


4.担保条件变动情况


贷前设计的担保组合条件,作为保障信贷安全性的前提条件,一旦发生变动,直接影响信贷的风险敞口。尤其是对于非足值抵押贷款而言,这是风控不能突破的底限。因此贷后关注担保条件的变动情况自然是风控的刚性要求。任何涉及抵押物、质押物价值变动、所有权变动而未及时告知信贷机构的,性质上均等同于信贷欺诈。

. 04 .

信贷机构的五重保障机制


1.内容标准化


对于正常类客户,在放款15-30日内,贷后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贷款用途是否落实、落实首次还款和服务满意度,其中主要是通过流水、合同、进出货单、发票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核实,如果发现客户未按申请履行贷款用途,要了解原因并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否需要通过提前收回贷款降低风险。通过贷后的回访,了解客户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获取客户的一些信息情况。另外,当客户遇到突发情况后,评估突发情况对客户经营以及政策还款的影响,针对不同影响程度采取针对性策略,一般有增加贷款投放和重组贷款等方式。如小微商户经营所在的商贸城整体停业,要了解具体原因,是否会对该小微客户经营和还款产生影响,如何保证还款来源,是否需要调整客户还款计划。


针对逾期类客户,贷后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以下方面:了解逾期原因,是由于客观原因(转账失败或跨月逾期),针对这类情况应通过与客户沟通,基本可以转化为正常类贷款。如果是由于客户经营问题导致还款能力不足,应进行评估;在评估基础上,达成新的还款计划。如果不能达成新的还款计划,有担保的应与担保人进行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有抵押物时,应对抵押物进行查看,并评估价值。通过以上方式,逐步深入展开,给予逾期客户一定压力,逐步将逾期类转化为正常类。


针对不良类客户,贷后管理工作主要是搜索客户的资产信息、收入来源信息和社会关系网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与客户、担保人等相关人员进行谈判,表明机构对于贷款处理的态度,看是否能够促进结清贷款计划;第三,如果不履行谈判结果,则可以启动起诉程序。


2.制度系统化


为了让小微客户贷后管理落到实处,切实为风险管理服务,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制度保障:操作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操作内容、流程、频率和形式等内容。绩效考核制度,就是把贷后管理工作纳入到正常绩效考核中。贷后管理审计制度,就是把贷后管理纳入审计范围内,让审计监督贷后管理对整个贷后工作进行相应考核。综合管理制度,比如月度、季度贷后工作会议和建立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3.流程差异化


由于小微客户数量庞大,为了节省人力和时间资源,且不失工作重点方向,所以针对三类形态客户制定不同报告流程。首先,正常类客户贷后管理是由客户经理发起,报告主管复核结束;其次,逾期类客户贷后管理由客户经理发起,经催收复核后上报,再汇总报告风险部;最后,不良类客户上报也采取上述流程。


4.形式多样化


针对小微客户贷后管理的形式有现场和非现场方式,现场形式是指导客户经营场所,且和客户当面进行沟通获取相关信息或商谈。非现场形式主要是通过电话或客户交叉方式等。


5.频率适度化


由于小微客户数量庞大和自身特殊性,如果所有客户贷后管理过于频繁,浪费时间且客户体验不好,如果所有客户贷后管理过于疏远,不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不利于履行风险管理职能,因此可以尝试根据贷前和贷中对于客户综合评级分层采取不同的贷后频率。应对客户进行排序,针对优质客户可进行半年的常规贷后;对于良好客户可按季进行常规贷后;对一般客户按月进行常规贷后。对于逾期和不良类贷后频率需要根据客户配合程度和处置结果决定。由逾期和不良转变为正常类的客户,需要重新进行评级,按照评级结果安排贷后的频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