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禧攻略》《如懿传》的服饰“还原历史”?这里处处都是历史!

 mxb08 2018-08-26


在《延禧攻略》开播不久后,《如懿传》也姗姗来迟的露了面,左手璎珞,右手如懿,各位观众老爷们注意别看串了场。除去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竭尽心力的宫斗剧情外,最有看点的莫过于两部剧的服饰造型。

 

延禧攻略剧照,一组莫兰迪配色低调优雅


《如懿传》作为《甄嬛传》续篇,不仅剧情上有所延续,在造型上,周迅饰演的如懿以及后妃的服装,不过分追求曲线美感,而是遵循历史上的宽袍大袖,充满古典宫廷的考究之美。

 

如懿传剧照,服饰更符合古典宫廷之美


而之前饱受吐槽的于妈妈在《延禧攻略》里终于抛弃“美图”和高饱和度的配色风格,整个服饰和配色上古朴又华贵。


延禧攻略剧照,每一套朝服、常服、便服都在史料上参考后精心设计

 

据说“白月光”富察皇后的朝服都是有史可考,叫做“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剧中的服饰很多还找来“绣娘”照着史料图片一针一线缝出来,服饰中的缂丝工艺,是特意从苏州请了缂丝工艺的传承人来制作。


史料图中身穿朝服的皇后


为了还原历史,让观众老爷看得满意,两个剧组真是操碎了心。但不管怎么还原,始终也是神似。如果真要说从历史中来,把服饰历史保存最为完好的要算隐藏于深山中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就是历史。

 

从历史里走出来的服饰


贵州东南部的侗族,他们至今保存着许多千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服饰文化就是其中的精髓。这里的妇女依然保持着手工制作侗布和侗衣的传统。由于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所以侗族的服饰就是文化的记载和传承。侗族人利用服饰展示民族文化,利用图案记载历史和情感。可以说侗族服饰是研究侗族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活化石”。


传统侗族服饰

 

侗族人制作服饰,从布料、染色到纺织纹路都取自于自然。衣服的材料来自寨子周边山里的麻树皮,她们将麻树皮分拆成丝,揉去树汁液,晾干,再加入一些棉花,让纱线变得细腻,然后用织布机织成土布,并从一种叫做蓝靛的植物中提取染料来染布。


制作一件传动侗族服装,要从学习制作蓝染开始

 

侗布要先用靛蓝浸染3、4次,每次染后清洗晒干,再涂抹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打得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


在这里你能跟侗人学习如何手工编织彩带

 

从制纱、晾晒、纺织、染色、捶打、凉干、裁剪、在各个部位绣上复杂的侗绣,装饰上银饰。据说做成一套盛装侗服需要三年时间,但侗族妇女却依然乐此不疲地为自己为家人制作衣物,将这样的传统保存下来。


心灵手巧的侗族女孩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


侗族服饰跟侗族文化一样遗世独立,独特优美。但在现代文化发展中,侗族服饰文化同样受到冲击,侗绣、蓝染等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9月30日—10月5日,百代旅行将带你和孩子深入贵州没有游客打扰的传统村落,化身“非遗文化守护者”,去保护和传承侗寨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想要学习侗族蓝染制作方法吗?穿上传统侗族服装,或做一件属于自己的蓝染作品,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体验详情。


成为“非遗守护人”的孩子穿上侗族的衣服,学习如何制作侗族服饰


歌声中的非遗文化


除了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侗族服饰外,被称为歌舞之乡的侗乡至今保存着“行歌坐夜”的古时习俗,而其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无指挥、无伴奏,只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在1986年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技惊四座,让全世界都聆听到如天籁的侗族大歌。


从小就开始学习唱大歌的侗族女孩们



侗族儿歌《蝉哭妈妈》是难度较高的侗族儿歌,共有两个声部。通过模拟蝉的鸣叫,进行合唱,和声效果生动有趣。MV创作:陈慧婷、张亨哲、张凤岚

 

在侗族的民间风俗中,音乐无处不在,从祭祀祖先,到节日庆典,从生到死,他们用唱歌的方式来庆祝,来解决问题,音乐就是侗族人的生活,他们以唱歌为荣,以能唱为尊。


我们的行程中,城市孩子与侗族孩子们用短剧来演绎侗歌故事

 

百代旅行带你和孩子探访的苗兰侗族深处于黔南深山山坳,如世外桃源的侗寨,隐匿的地理位置让它充分地保持着侗族大歌的原始味道。在这里,几乎每天晚上十点之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鼓楼和宽阔的庭院,围坐着聊天,兴起时便唱歌。歌声不绝,往往持续到凌晨,才尽兴回家。


跟着侗族大歌传承人学唱大歌,传唱的歌词里饱含侗家的为人处世之道

 

侗乡的每个村寨都有歌师,他们是侗族备受尊敬的重要人物。唱歌,教歌,学歌,是侗家固有的习俗。在这里,侗族大歌传承人杨正利和杨国桃是方圆几十里著名的歌师,为了让大歌传承下去,多年来他们承担歌队传承培训,教了一批又一批唱大歌的人。在大歌流淌的侗寨,歌声是最美妙鲜活的教育圣经。

 

侗寨的灵魂建筑


如果你走进侗寨,一定能看到高高耸立在侗寨中的鼓楼。鼓楼在侗族人心中是整个寨子灵魂的象征。“未建寨,先建楼”,寨中的各种活动如联欢议事、制定村规、迎送宾客、婚丧嫁娶等都在鼓楼中进行。因此,鼓楼是侗寨社区的中心,是寨子里最复杂、最讲究的建筑。


侗寨全景,鼓楼是标志建筑

 

鼓楼一般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檐角高高翘起,楼外尖顶上装饰有宝葫芦或千年雀等象征吉祥的塑像。鼓楼的楼顶小阁中通常会放置一面皮鼓,这也是鼓楼名称的来源。


鼓楼是侗寨的灵魂

 

高大的鼓楼完全是用杉木制作的,全楼找不到一根铁钉。大大小小的条木纵横交错,结构异常严密。这样的建筑归功于传承千年的建造技艺,而这样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也早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用一根钉子的侗族木结构营造技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近50岁的侗族木匠师傅杨目标凭着对传承侗族民间工艺的执着,凭着精湛的木工技艺,被侗寨的人尊称为“在世鲁班”。想知道更多侗寨建筑的奥妙?我们邀请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杨目标,他将告诉你更多关于鼓楼的建筑历史与故事。


跟侗族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


想要跟我们去侗寨穿侗族服饰,学习蓝染制作,聆听非遗大歌,做客侗家吗?

作者:冯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