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前世今生

 汐钰文艺范 2018-08-26

走过、路过、逛过光明广场的各位,知道光明广场负一层藏着国宝吗?而且这个国宝从20076月开始,就对外开放了,可以免费参观的哦。好了,不卖关子了,打开藏宝图,大家请看,这个国宝就是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被抢救下来的神秘文化遗产

要说起这木构水闸遗址的发现过程,那可真算得上是惊险刺激啊!2000年光明广场建设时,文物部门委派自己的属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积极联系业主,对工地中部尚未施工的约800平方米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结果就在这800平方米内,距今地表深约4米果度,发现了一处汉代木结构遗址。这个木结构遗址形状构造比较特别,大家都不确定它是个什么鬼,什么来头。

(拍摄方位:由南向北)

 

面纱逐渐被揭开

这时候,传说中的相关部门出现了。邀请了全国文博界的各种大牛,比如张忠培先生、徐苹芳先生、黄景略先生等等,都请来广州,现场查看这个遗址并进行了论证座谈。这个座谈会开得很顺利,各大牛的看法都比较一致:其实呢,大家看不穿的这个“八”字形的木结构遗址是一个南越国时期的木构水闸遗址。还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的同类遗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广州考古人骄傲滴,也不枉当时考古佬们加班加点的蹲守岗位,赞一个!)从南越国木构水闸的各种“最”,各位大概明白这货的身价了吧。所以呢,大牛们还说啦:这个遗址须原地保留并进行展示。敲黑板啦,各位请注意,此“须”非彼“需”。这个措辞还是蛮坚决的哦!

 

终于有名分啦

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专家们的意见,所以嘞,2002年的时候,经多方沟通协调,木构水闸遗址就住在了光明广场的负一层,解决了原址保护展示的问题。到了2004年,棒棒哒建设方还出资,请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对遗址中的木材进行了防虫防霉处理,并鉴定出所用的木材为杉木。紧接着,2006年,国务院给了这家伙一个名分。是啥呢?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了这个保护等级的认可,在2007年的时候,木构水闸周围安装了玻璃防护罩、恒温抽湿机等等保护设施,再加上一些展陈方面的布置,69号“文化遗产日”当天,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正式对公众开放了。这可是全国首家在商业区内受到保护并开放的遗址哟。

 

南越国时期水闸是干哈用的呢?

您想知道南越国水闸是干哈用的呢?跟现代水闸有甚区别?答案是:它们都是一样一样的,都是用来防潮、泄洪的,只是规模和用材不同,而已。举个栗子,南越国这个木构水闸北高南低,水是由北向南排入珠江的,也就是从城内流向城外。如果珠江口潮水上涨时,放下水闸的闸板,可以防止潮水倒灌;雨水季节呢,打开闸板即可把城中的污水排出。据说啊,这个木构水闸居然符合2001年我国颁布的行业标准《水闸设计规范》。喇喇喇,是不是感叹我国汉代人民的智慧真是无孔不入啊!咳咳咳,更正一下,是无处不在!

 

今日头条:南越国水闸居然傲娇地生!病!了!

但系,这么流弊的一个国保单位,居然生!病!了!咩病?虽然知道你可能不懂,我还是像个正经医生一样,写个病例给你瞧瞧。“遗址土体有泛碱、局部坍塌、开裂,木质部分受地下水影响开裂糟朽。”这个病有多严重呢,这样说吧,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这位将近2000岁的病人活不了很多年了。


考古佬说:你有病,我有药呀:)

为了让这个特殊的病人能延年益寿,2017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一项hin有意义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南越国水闸遗址保护的前期勘察。说白了吧,就是要给木构水闸做个全面的体检,再整个体检报告,给下一步文物医生对症下药提供帮助。目前已完成有关招投标工作,由北京国文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来合作开展这个项目。

 

各位看官,关于考古佬准备怎么撸起袖子下大招儿给南越国水闸治病,下期再见,BYEBY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