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那么,“淡定”就成了迎接挑战的最佳状态

 慧炬常明 2018-08-27

古来征战,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孙膑兵法里就明确指出“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这种思想延续至今,求婚、创业、考试等,都有了这样的综合考究。


今日在雅加达的亚运会,刚好迎来田径的比赛高峰期。而在此前的采访中,苏炳添的教练兰迪.亨廷顿对本次比赛的胜负的预估,表示出非常客观的评价。



雅加达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没有四季之分。或许是为了给运动健儿们一个舒适的运动环境,近日竟一改高温酷暑,而落起了绵绵细雨。


前几日的训练期间,有不少人称“雅加达的天气,没有想象中那么热”,今日比赛日,气温也是介于 25℃ 到 32℃ 之间,可谓“天时”已备了。



塑胶跑道相对脚软而富有弹性,能够很好的缓冲腿部压力,减少膝盖损伤的概率。 但是,温度、湿度、阳光强度等对跑道会有所影响。


幸好,从深圳跨越到雅加达,苏炳添对朋加诺体育中心的跑道适应良好,而且还感叹“场地这方面其实还不错”“比较扎实的跑道,跑起来很有感觉”。“地利”也算符合。



若论“人和”,苏炳添本次出征亚运,除了承载着中国国民的希冀外,在雅加达当地都引起了一阵“苏炳添热”


因为各国运动员分不同时段到场训练,媒体无法获悉苏炳添训练的准确时间,不少外国媒体一件到中国人就问“苏炳添来了没有?”。


甚至有当地的印尼小粉丝,早早就等在田径场边为苏炳添加油“苏炳添今年屡次打破室内亚洲纪录,在室外两次跑出 9 秒 91。他是亚洲最快的,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苏炳添在此次比赛中,则更是保持着他惯有的“淡定”


本次中国田径队,谢震业、梁劲生相继因伤退赛,不仅让“夺冠双保险”成空,还大大削弱了随后接力赛的战斗力。


对此,苏炳添并没有表示出任何担忧,反倒觉得这正好给了年轻运动员机会,而本次出征也能看成年轻运动员的练兵,正如他自己所说“亚运会的比赛可以让年轻的队伍获得学习的机会和更多的经验”。



而面对比赛的成败,苏炳添就曾坦言“能够顺利拿到金牌比较重要”。


赛前训练,关注恢复和放松,对于三场比赛,也曾有自己的计划:预赛期待好的开始,关注听枪和前 30 米;半决赛更在意途中跑;决赛自然是拼尽全力。一切都有条不紊得进行着。



在今晚 22:25 的决赛现场,苏炳添在第六道化身一道红色闪电,以 9 秒 92 的成绩荣获本次亚运会男子 100 米的冠军,并创造了新的亚运会纪录!



比赛现场,发令枪响起,苏炳添第一个冲出起跑线,前 30 米发力十分稳定。从 30 到 60 米之间的加速时,从他紧绷的表情,就能感受到他曾在赛前采访喊出的那句“拼了”。



即便左右两边有托辛-奥古诺德和山县亮太夹击,苏炳添依然在最后冲刺阶段,以王者姿态,成功越过了终点线。



这一站,是他个人奇迹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中国田径的短跑项目在亚运会,揭开了新的篇章。新的亚运记录,直逼亚洲记录,是他的实力所在,更离不开他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的拼命和热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