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沿用错误的方法背单词吗? ——根据心理学和语言学原理,选用高效、科学的单词记忆法

 儒艺斋 2018-08-27

明明是昨天背的单词,为什么今天它认识我,我就不认识它了呢?这些单词,我明明记得它们的中文意思,为什么在录音里,我就听不出来,也听不懂呢?我都记了这么厚的一本生词本,为什么现在看,就像没学过一样?这些单词,我已经默默地盯着它们看了半个小时,为什么啥都记不住,难道是因为我比别人笨?

在我们和雅思考试恩怨情仇的路上,在我们这么多年的英语求学路上,有多少同学被词汇蹂躏过,碾压过,痛不欲生过?难道真得是我们的智商有硬伤,抑或只是我们在错误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从未怀疑过那些沿用至今的单词记忆法有其内在缺陷,正是它们,让我们在“死活学不会”的坑里越陷越深?

1

中英互译法

学得快,忘得快;中式英语由此来

这应该是运用最广的单词记忆法了,广到我们甚至就习以为常,子传孙,孙传子,误以为这就是背单词应有的本来面目,理所当然的模式……毕竟,我的老师就这么教我的啊,老师的老师,也是这么教她的啊……难道,还能有其他模式?

是的,真的有其他模式:英英互译 (江湖俗称:Paraphrase)

中英互译,似乎是我们学习英文的一种本能习惯:我知道了每个英文单词的中文,当然就能理解所有英文。“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然而,用来凝缩现实的语言和语言之间,并不完全“对等”。

每个民族“看”到的“现实”,其实是不一样的, 所以,思维和语言就不一样。(现实就好比无边无际的大海,语言好比海里有限种类的鱼;各个大洋里诞生的鱼种有类似,但不完全一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外只能看到“aunt”这层人际关系,但在中文里,我们却能拓展出七大姑八大姨,舅妈姨娘无数。(西方文化注重夫妻关系,我们的传统文化注重父子关系,所以大多数关系词都不对等。)

面对中英文不完全对等的实际,很多翻译家都感慨:最好的翻译也只能传递80%-90%的意思,一般的翻译,能传递60%-70%的意思就不错了。

所以,用中英互译法学习,刚上手时会学得很快,但学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进入一个瓶颈期,很难前进:如果我们不用英文的方式去思维,怎么能真正理解英文的思维呢?更何况总在中英文思维间切换,反应时间当然要长得多,当然就听不懂别人的快速英语,和无处不在的paraphrase。

而英英互译的学习方式则完全相反:刚上手时学得很慢,适应期长,举步唯艰,理解很慢,但一旦迈过半至一年左右的瓶颈期,某天顿悟,词汇量会突然爆发,成几何倍数级地增长,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自然而然”地顺畅起来。

正因为这样的不同学习效果曲线,在我们这“急之国”里,中英互译的方法当然会流传广泛……但流传广泛的,真得就是最好的吗?

2

联想记忆法

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将中式英语发挥到极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词汇,各大培训机构,兢兢业业,心思用尽:段子典故齐上阵,奇思妙想横飞……frugal 腐乳过日;rival河对岸的敌人……生动形象,妙趣丛生,给我们枯燥的背单词事业增添了无数乐子,让我们欲罢不能。

然而,根据联想记忆法,我知道了frugal是艰苦朴素,rival是竞争对手的意思……为什么一到听力,语速一快,连读、吞音一多,我就完全认不出这些小样儿,也理解不了它们的意思了呢?辛辛苦苦大半年,攒了无数词汇典故,可一到口语、写作,我却完全想不起来运用,一朝回到了解放前呢?

原因很简单:再有趣的联想记忆法,归根到底,仍是中式英语。没有语境,没有运用,光棍单词一个……而凡是没有被运用过的单词,在真实情景中,都是默默的(Passive Vocabulary),很难被我们的大脑检索出来,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3

抄字典

看似学霸,实为学徒;笔记本和大脑是两个存储空间

看哪,那个学霸又捧了一本词典去自习了,压力山大!可是,每一个捧词典去自习的同学,都会变成英语学霸吗?那些抄在笔记本上的解释和例句,都会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抄词典其实是一种极为低效的学习方式,抄来的往往只是自我安慰而已。我之所以体会极为深刻,是因为很久很久之前,我也曾经这么干过……在不幸从理科刚掉进英语系的第一年,为了尽早摆脱英语学渣的地位,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天天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猫还晚,坐定在自习教室里死磕英文单词,抄词典……满满的好多本笔记啊,看得自己都佩服自己。

可结果呢?一年后,还是没考及格,仍旧学渣一枚……直到痛定反思,改变学习模式(例如,看到的每个生词,不是抄在本子上,花很多时间去查字典抄例句;而是根据上下文去猜,放在语境中理解、用心记忆5秒,忘了再查再猜……大声诵读,文章会了,单词自然也就会了……),才再次咸鱼翻身变学霸……

很多年后,直到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学和语言学后,才彻底地理解了抄词典这个方式低效的原因:没有实际情景和运用,单词很难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没有大声诵读,强大的语音记忆功能被彻底搁置了……而事实上,研究证明:一个单词要被我们彻底记住,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7-14次左右……

与其花较长时间去抄这个单词的1种解释场景,不如坦然接受看一遍就忘是个正常的现象,然后利用这些时间去阅读,去诵读,去用心记,在不同的场景中遇到这个单词,在“自然而然,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这个词汇……

4

默默背记

放弃记忆效率更高的神经链路,忘了英文,其实是表音文字

在大班教室上久了课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做什么都是默默地了:默默地听,默默地写,默默地盯着一页单词,良久良久……昨天背过的词汇,似曾相识,却总记不起它们确切的音容笑貌。

然而,语言学习和理科学习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语言学习一定不能默默。数理化这些需要逻辑推理的学科,默默揣摩,似乎是理想的学习方法;然而,语言的识记,却需要读音,大声的诵读。默默背记,用的是视觉记忆,效率极低;而一旦大声诵读,我们就开通了“语音记忆”这条不同于“视觉记忆”的通道,通过两条记忆途径共同识记的效果,一定远大于单项。

更何况,英语还是表音文字。和象形的汉字不同,学会读音,通过一定的规则(自然拼读),书写就相对容易得多……所以,学习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一定不能默默。虽不至于像疯狂英语的李阳那么高声扰民,然他这大声诵读的习惯,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么,分析完这么多流行的单词记忆误区,总得给我们指条明路啊。到底,哪些单词记忆法,是符合语言学原理的呢?

单词们的前世今生

词根词缀记忆法

从来就没有什么“标准英语”,也没有哪一门语言,是固定不变的。想想我们古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感叹,到“就像老鼠爱大米”的现代汉语,中间经历了多少变化?若有先秦祖宗,穿越到现代社会,一定会像看外文一样地对我们的“狗带”“吐槽”,满脸茫然。

英文其实也是一样的。且不说古罗马占领带来的拉丁语化,诺曼底登陆后的法语化,光是看看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里的台词,和美国人民今天满口的俚语, 这个变化就足以让我们怀疑自己的眼睛。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大多数涉及到“专业词汇”的英语,都有着拉丁文的词根(谁让从前的文化人,都说拉丁文呢);“高档”的商品,多多少少会受到些法语的影响(所以,像perfume, buffet这样的单词,读音总是怪怪的,重音靠后,还不符合自然拼读);至于那些“四不像”的tofu, sushi,更是在近代从世界各地搬运、借鉴而来。

如果知道了词根,对很多单词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例如,知道了educator的duc的这个词根是引导的意思,就会明白,做老师的角色本质,其实就和做助产士一样,不是学习的主人,而只是学习的小助手而已。)知道了词缀,就能像拔萝卜一样,举一反三,一记一大串。学到后来,看到文章中的生词,甚至就能根据其词根词缀,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越学术的单词,越长的单词,其词根词缀的特点越明显,用这个方法识记越有效。)

单词们也是有七大姑八大姨的

词族记忆法

作为文化衍生物的单词们,其实是很喜欢串门唠家常,开拓自己的社交生活的。然而,我们勤奋的教育工作者,非要把它们单个揪出来,像赶去集中营一样,把它们孤零零地提溜到我们的词汇本上。一连串原本互不相干的词汇,被按字母顺序或干脆随机排列在一张词汇单上,丧失了自己原来和亲属们的所有联系。

不仅如此,人类的大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我们对有联系的事物记忆会更加深刻。所谓“遗忘”,其实不是“消失”,而是这个知识点的“标签”太少,我们的大脑很难通过“搜索引擎”(应用场景),把它从各种信息的海洋里揪出来,推到认知前台……久而久之,所有丧失“标签”(联系)的知识,就会被淹没到信息的海洋里,被新的信息所覆盖,被彻底“忘”掉。

因此,给知识贴上“标签”,给单词们找回七大姑、八大姨,还它们原有的“社会联系”(多用图片式词典、多功能分类词典,少用中英互译词典……例如,朗文的多功能分类词典,学乐的topic by topic dictionary词典……),是让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和词族记忆法类似,情景记忆法也是给单词们“贴标签”,让它们更容易被大脑检索到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单词们除了“词族”这些亲戚,还有“上下文”这些好朋友们。它们总在相似的语境中出现,以至于看到eat,我们就能想起它的好朋友lobster来。在类似真实场景中背会的单词,我们在真实场景中,往往就很容易记起来。

此外,除了真实场景,文章的语块和语篇,也是串联起单词的极佳“绳索”。中国古时学童启蒙,不是从一二三开始学字,而是直接背唐诗宋词;著名语言大师辜鸿铭,教一个完全零基础的房东学英语,不是从ABC开始,而是直接扔了本莎士比亚集让人背。当我们熟背一篇文章时,里面的“生词”往往也就顺带背会了;当我们理解了一个词组时,里面的每一个单词,也就顺带会运用了。

因此,在我们背记单词的时候,一定要遵从从大到小的原则:语篇——语块——词汇,用语块和语篇做绳索,把单词们在记忆中,牢牢栓住。

而除了以上常用背记方法,我们还能利用哪些心理学定律,提高我们的词汇记忆效果呢?

怎样才能不在一周之内忘掉75%

和艾宾豪斯的遗忘曲线对抗到底

艾兵豪斯的遗忘曲线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在当天背诵的无意义音节单词,到一天结束后,就能被遗忘66.3%,一周后,几乎就只剩25%。

如何才能对抗这种遗忘趋势?很多市面上的常用软件,推荐的方法就是“反复复习”。是的,复习一定是会有效果的,尤其是在刚学完的1小时后,当天睡觉前,第二天学习前,三天后,七天后,各复习一次,遗忘率一定会大减。

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不要排得太满:一定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复习时间。例如,如果自己每天有1个小时的时间背单词,而自己1小时可以背30个单词,那好,就把自己的任务量订成:每天背20个单词——40分钟用来背单词的,20分钟用来复习,复习当天所学和前几天所学,这样,最后的掌握率,一定会超过每天背30单词(但忘掉20个)的安排。

此外,市面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抗艾兵豪斯的遗忘曲线,其实还有另外两项有效工具——“有意义学习”和“精细复述”。这个一周后接近75%的遗忘率,针对的是“无意义音节”的试验效果;然而,如果学习内容“有意义”,是我们所理解的,记忆效果会好得多。

所以,赋予单词“意义”,尤其是和自己相关联的意义——用它造句,在生活中运用,通过词根词缀理解它,通过上下文理解它,而非简单的“死记硬背”,会大大地加深我们对单词的记忆。

至于“精细复述”,则是帮助记忆从“短时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的金钥匙。我们的大脑还有一项很神奇的功能:它的容量不是固定的。不是我记的内容越多,里面的存储空间越少,我不得不忘得越多……而是,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内容越丰富,细节越具体,我们的印象就会越深,该内容就越容易被记住。

例如,lobster:龙虾。一个干巴巴的定义,我们就很难记住;但如果我们给其补充各种丰富的细节,lobster那张牙舞爪,但美味无比的各种细节,甚至想象一下那让人垂涎欲滴的气味,在大脑中“精细复述”,就很难忘记。

顺带再给雅思考试那无处不在的paraphrase(同义替换)“正名”一下:单个词容易忘,但如果不停地被paraphrase, 其实也是个补充细节,帮助我们精细复述的过程,让我们对词汇的记忆更牢固。

2

睡前背一背,醒来印象深

深度睡眠的默默劳动

什么时候背单词效果最好?早起去操场?很多很多年前的我也曾这么默默地认同过……但事实是,早起约背单词,除了让学长升级成了男朋友又升级成了老公,对单词的识记效果,其实甚微……

事实上,深度睡眠,除了帮助我们恢复体力,还有整理、加工记忆的功能。而临睡前学习的内容,会在睡眠时,被默默地悄悄地加工,储存,醒来后,留存度往往会高出许多。

睡前聊一聊美女,梦中倩影婆娑;睡前背一背单词,说梦话都会是英语。而我们,又是怎么利用睡前这最黄金的30分钟时间的呢?

3

高声诵读,五官齐用

被我们冷落多年的多元智能

传统的我们,尤其是父母前辈,可能会认为“死记硬背”,是记忆的唯一途径。但事实上,智能是多元的,记忆也是多元的。就好比我们很长时间没有游泳,也说不出游泳的具体步骤,但一旦船翻了,把我们抛进了水里,我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地就想起游泳了。除了视觉记忆,我们还有听觉记忆、动觉记忆、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当我们记忆一件事或一个知识点时,动用的记忆感官越多,记忆效果会越好;而且,倍增的效果不是叠加,而是相乘……

因此,在背单词时,边读边看一定比只看不读好,边读边看边写边听边编故事,尽量开动我们所有的感官,记忆效果一定会更棒。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存在的必有其合理性,但广泛运用的,不一定是效果最佳的。亲爱的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是怎么背单词的呢?看完这些,你还打算沿用原来的方法背单词吗?

作者

施老师

虾球英语雅思全科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