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人诗选:沉默中的呐喊

 金金ujbd3grpqz 2018-08-27
众所周知,上层建筑银幕上的主角几乎不属于工人——这个当代中国的创造者。卑微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被漠视被娱乐被符号化,却很少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他们骨子里不是沉默的羔羊,总会用各种形式发出自己对于生活的述说。下面的几首诗歌,就是他们沉默中的呐喊。

1、纸上还乡(郭金牛)

少年,某个凌晨,从一楼数到十三楼。
数完就到了楼顶。
他。
飞啊飞。鸟的动作,不可模仿。
少年划出一道直线,那么快
一道闪电
只目击到,前半部份
地球,比龙华镇略大,迎面撞来
速度,领走了少年;
米,领走了小小的白。

母亲的泪,从瓦的边缘跳下。
这是半年之中的第十三跳。之前,那十二个名字
微尘,刚刚落下。
秋风,连夜吹动母亲的荻花。
白白的骨灰,轻轻的白,坐着火车回家,它不关心米的白,
荻花的白
母亲的白
霜降的白
那么大的白,埋住小小的白
就象母亲埋着小儿女。

十三楼,防跳网正在封装,这是我的工作
为拿到一天的工钱
用力沿顺时针方向,将一颗螺丝逐步固紧,它在暗中挣扎和反抗
我越用力,危险越大
米,鱼香的嘴唇,小小的酒窝养着两滴露水。
她还在担心
秋天的衣服
一天少一件。
纸上还乡的好兄弟,除了米,你的未婚妻
很少有人提及你在这栋楼的701
占过一个床位
吃过东莞米粉。

评论:诗人在2010年的富士康十三连跳之后负责安装“防跳网”,这首诗即是在那时写作。701的名字渐渐在风中消散,数万年轻人依旧在富士康继续他们每天的生活。


2、地心的蛙鸣(老井)

煤层中  像是发出了几声蛙鸣
放下镐   仔细听  却不见任何动静
我捡起一块矸石 扔过去
一如扔向童年的柳塘
但却在乌黑的煤壁上弹了回来
并没有溅起一地的月光
继续采煤   一镐下去
似乎远处又有一声蛙鸣回荡……
(谁知道   这辽阔的地心  绵亘的煤层
到底湮没了多少亿万年前的生灵
天哪  没有阳光  碧波   翠柳
它们居然还能叫出声来)
不去理它 接着刨煤
只不过下镐时分外小心  怕刨着什么东西
(谁敢说那一块煤中
不含有几声旷古的蛙鸣)
漆黑的地心 我一直在挖煤
远处有时会出几声  深绿的鸣叫
几小时过后 我手中的硬镐
变成了柔软的柳条

评论:这是一首写的很美的诗歌,很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让人想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或是“青草池塘处处蛙”。但这背后却是一个没有池塘更不可能有月光的世界,800米的地心深处,无尽的黑暗,昏黄的矿灯,时刻与死亡相伴的恐惧……然而正如是诗人自己所说,“从那时开始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生的目标,竭尽全力地去创造出一些比我这个肉身更明亮、更高贵的东西来”,诗人没有声泪俱下的控诉,只有优美从容的想象,但这柔软的柳条落到我们身上却比荆棘还要刺痛深刻万分。

3、跪着的讨薪者(郑小琼)

她们如同幽灵闪过 在车站
在机台 在工业区 在肮脏的出租房
她们薄薄的身体 像刀片 像白纸
像发丝 像空气 她们用手指切过
铁 胶片 塑胶……她们疲倦而麻木
幽灵一样的神色 她们被装进机台
工衣 流水线 她们鲜亮的眼神
青春的年龄 她们闪进由自己构成的
幽暗的潮流中 我无法再分辨她们
就像我站在她们之中无法分辨 剩下皮囊
肢体 动作 面目模糊 一张张
无辜的脸孔 她们被不停地组合 排列
构成电子厂的蚁穴 玩具厂的蜂窝 她们
笑着 站着 跑着 弯曲着 蜷缩着
她们被简化成为一双手指 大腿
她们成为被拧紧的螺丝 被切割的铁片
被压缩的塑料 被弯曲的铝线 被剪裁的布匹
她们失意的 得意的 疲惫的 幸福的
散乱的 无助的 孤独的……表情
她们来自村 屯 坳 组 她们聪明的
笨拙的 她们胆怯的 懦弱的……
如今 她们跪着 对面是高大明亮的玻璃门窗
黑色制服的保安 锃亮的车辆 绿色的年桔
金灿灿的厂名招牌在阳光下散发着光亮
她们跪在厂门口 举着一块硬纸牌
上面笨拙地写着“给我血汗钱”
她们四个毫无惧色地跪在工厂门口
她们周围是一群观众 数天前 她们是老乡
工友 朋友 或者上下工位的同事
她们面无表情地看着四个跪下的女工
她们目睹四个工友被保安拖走 她们目睹
一个女工的鞋子掉了 她们目睹另一个女工
挣扎时裤子破了 她们沉默地看着
下跪的四个女工被拖到远方 她们眼神里
没有悲伤 没有喜悦……她们目无表情地走进厂房
她们深深的不幸让我悲伤或者沮丧

评论: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叙述始终是冷静而节制的,平淡得就像它的题目,让人看过即忘。正如我们俯视这件事时的漠不关心百无聊赖的态度,又或是她们的工友们没有悲喜的目光。然而,平静的叙事下,是深入骨髓的寒冷与悲哀。在诗的最后,诗人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或许从诗艺上来说有点多余,但在这个“北大欠薪农民工被妖魔化”的时代却太过重要。这两天北大的校园里恰有被欠工资的建筑工人举着“给我血汗钱”的牌子,而燕园不少精英学子们对工人的态度尚且淡漠或鄙夷。诗的描绘也许距离感,现实却着实真切得刺骨。
结语
诗歌要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是稍有文学素养的人都知晓的事。然而,当今诗界能做到这一点的诗人恐怕不多。但对于工人而言,诗歌是他们心灵的寄托,灵魂的诉说,是枯燥工作之余少有的放松。写诗,让他们有所凭依;而读诗,让我们思考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