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8-27

高成儿 时拾史事 

近日,生儿育女的话题引爆了朋友圈。

有南京的学者建议:设立生育基金,上班族每月将一部分工资存入,如果生了二胎,可以取出并领取补贴;没有的话,只能等到退休才能拿到这笔钱。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表示:不仅要设立生育基金,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即丁克税。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该言论一出,舆论哗然,央视犀利地点评道:“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之后胡教授回应:先前的观点是被误读了,国家应当设立鼓励生育的基金,但钱应该由过去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等来负担,绝不是让大家来交。

又是生育基金,又是丁克税,背后反映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事实。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就可以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就达到了这个水平,那么近几年到底有多少老人?对于这个问题,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有介绍:2016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0.8%,也就是1亿5000万,这比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都要多了。此外,1955-1965年出生人口为1亿1000万,1965-1975为2亿。等到2026年、2036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是多少?你可以大致估算下。一方面,是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是低生育率,以及丁克家庭数量的不断增长。

传统的生育观念

丁克?我相信,99.9%的中国人首次接触这个词语,都不知道它的含义。因为丁克是一个舶来品,并非汉语所固有的。原型为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指夫妻双方都有收入,但没有生孩子的意愿。

丁克家庭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志于丁克的夫妻越来越多,这与传统的生育观念恰好相反。从上古三代到20世纪末,中国人生孩子的原则大致为三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时间上,要早结婚、早生孩子;数量上,不仅要生,还要多生;性别方面,偏爱男孩,不喜欢女孩。

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六岁就要嫁人,有的甚至更早,像文德长孙皇后,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康熙皇帝出生时,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只有十四岁。统治者为了增加人口,甚至采用行政手段逼迫老百姓尽早结婚。晋武帝泰始九年,政府规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嫁者,长吏配之。”家里有女儿的,十七岁还不嫁人,直接由官府分配。汉惠帝时,“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朝廷要求女性十五岁就要结婚,否则将收取单身税,而且时间越长,纳税越多。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早婚早育深入人心,重男轻女更是由来已久。早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已经有了重男轻女的想法。甲骨文记载,妇好怀孕期间,商王武丁多次派人占卜胎儿性别,当结果显示是女孩时,他感到失望。在《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一句话:“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对男孩的期望是当王当侯;对女孩的期望,不招惹是非、不给父母添麻烦就行。当时的夫妻想生男孩还是女孩?不言而喻。《韩非子》记载:“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可见在战国时期,民间已经有杀女婴的现象了,当时没有B超,夫妇二人无法预知胎儿的性别,只能等出生后再做决定。

从地域来看,许多地方也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典型如潮汕地区、闽南地区。

在过去的潮汕,如果一个妇女生下一个男孩,婆家会很高兴,作为酬劳,产妇能吃到两个鸡蛋;如果生下一个女孩,对不起,婆家很失望,只能吃一个鸡蛋了。出生后,男孩和女孩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男孩呱呱坠地,是用衣服包裹起来的,睡床头;女孩呢,是用裤子包起来的,睡床尾。

长大后,在生活方面也有诸多差异,比如有客人来吃饭,必须等男人们吃完了,女人才可以上桌;再比如洗衣服,男装、女装不能一起洗,因为女人身上带有邪气,会传染给丈夫或者儿子。此外,女性还不能接受教育,不能进族谱,在许多潮汕人眼里,养个猪羊都比养女儿好,猪羊至少能吃;女儿非但消耗粮食,以后还要嫁人,相当于泼出去的水,什么都捞不着。

类似的,在以前的闽南地区,如果一户人家生了男孩,家人要放鞭炮庆祝,还要跑到祠堂把这个喜讯告诉祖宗。办满月酒,更是锣鼓喧天,丰盛无比,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叫来,请的客人很多很热闹。婴儿满月后,如果妇女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还要准备四碗甜饭、两根甘蔗、装有一对鸡的篮子让女儿带回;如果生的是女孩,那待遇就要差好多了,首先庆祝活动没有那么喜庆,满月酒的排场也很寒酸;妇女回娘家,娘家也只会给两碗甜饭,什么甘蔗啊、鸡啊通通没有。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重男轻女,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清朝福建省的一些地区,溺杀女婴非常普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一邑之中,旷鳏十居六七”,十个男人,有六七个找不到老婆。这怎么办?于是买卖妇女、拐卖人口、卖淫嫖娼的事情就多了起来。童养媳大家都听说过,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萧萧》就是写童养媳的,话说在湘西农村,一个叫萧萧的十二岁女孩被卖了,买主是她的婆家。那丈夫有多大呢?三岁!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可卖主为什么要把女儿卖了?父母于心何忍?良心不会痛吗?买主为什么要买一个小孩?因为卖主往往是贫苦人家,资源有限,养个女儿还不如养个儿子,多个劳动力;买主买童养媳,比明媒正娶一个适龄女性成本更低,权衡之下也愿意接受。

产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想必你也见过不少重男轻女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几千年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仅仅是因为古人观念保守、思想落后?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归根到底,还是生存问题。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两件:一是生产、二是安全。生产主要是田间的耕种,这项活动单产低、体力消耗大,贾谊《论积贮疏》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由于生理原因,男性比女性力量更大、体力充沛,更能胜任农业生产,维持生存所需;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政权之间的战争、宗族之间的矛盾、村落之间的纠纷,往往也需要男人冲锋在前。相比之下,女性只能做些家务、照顾孩子,没有什么经济地位,在社会中被轻视、被支配,也就很好理解了。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那传宗接代又是怎么回事?古代农村,宗族力量非常强大,有时一个村庄只有一个姓氏,比如王家村、李家村之类的。如果生下男孩,祖先就有人祭祀,不至于成为饿鬼;坟墓就有人照料,不会被人盗掘。家长辛辛苦苦挣下的财产也能传承下去,要是没有后代或者只有女儿,这些田地、宅院就会被其他家族占有,之前的种种努力也付之东流。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另一个原因,古代农村没有养老金,一个人年龄大了,种起田来力不从心,只能仰仗后人。女儿长大后出嫁,是别人家的,指望不上;只有儿子继续耕作、赡养父母。为什么提倡“多子多福”?因为多一个儿子就是多一份劳动力,如果只生一个,早亡了或者不孝顺,年迈的双亲就会忍饥挨饿、无法善终。当然,多生只是提高善终的概率,不能保证一定善终。像杜甫在《石壕吏》中提到的老夫妻,总共只有三个儿子,全都被官府抓了壮丁,其中两个已经战死,另一个估计也悬,这样的背景下,老两口怎么安度晚年?“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在疾病、灾害、战争面前,古人是脆弱的,为了保证生产所需,也为了养儿防老,他们必须多生孩子。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少生、优生、丁克

然而,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少生、优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夫妻不愿意生育。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工业社会的来临,人们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职业选择更多了,女性也可以走出家门,进入职场,挣得一定的收入养活自己。

第二:抚养小孩的成本太高,使部分夫妻望而却步。生育花费、奶粉、教育、衣物、电子产品、住房……毫无疑问,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如果选择生下孩子,夫妻二人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甚至沦为“孩奴”、“房奴”,与其如此,还不如开开心心过二人世界;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上班族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纵使膝下无子,同样能够安度晚年,因此,“养儿防老”不再是必选项。

第四:文化水平高,丁克家庭的夫妻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不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但在老一辈人眼里,你要是不生孩子,那简直是离经叛道,荒谬至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他们经常被提起的。

第五:工作压力大。忙碌的工作占用了较多时间,生下孩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照料。许多公司在招聘女性员工时,会留意面试对象有没有生育一胎、二胎的可能性,如果有,届时还要找人替班,那还不如招个男性或者没有生育意愿的。年轻女员工对此也非常谨慎,万一休完产假归来,自己办公室的位置被其他人占了。据道,华南师范大学博导袁爱玲建议:让女性产假修满一年,这样女人可以全心全意在家带孩子。许多网友知道后,纷纷怒怼:“女性失业已成定局”、“请专家们别再提这些祸害女人的建议了” ……

几十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怎样看待丁克现象呢?当然是有利有弊咯。丁克家庭的增加,降低了人口压力,计划生育只是少生,丁克家庭干脆不生。但是,丁克现象对于人口老龄化起到了推动作用:50后、60后数量庞大,日渐老去,新增婴儿少之又少,未来几十年,养老金够用吗?年轻人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了?反观国外,西方国家的丁克之路走在我们前面,早在2006年,《新华每日电讯》就曾报道德国、日本的丁克族,当时德国毕业的大学女性,有30%表示她们终身都不会要孩子;日本三十岁的女性,有56%没有生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丁克一族也会呈增长之势。

你想成为丁克一族吗?你支持设立生育基金、缴纳丁克税吗?快到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END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