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父母为什么要学习养育?

 阅尽沧桑图书馆 2018-08-27

假如父母能找到一种方式,让孩子以最快乐、最有趣的心态,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孩子和我们,都会收获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途!

1


增强养育的能力而非提高养育知识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又不知如何施教,教什么,怎样教,很困惑,不得要领,错误的养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根本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没用!所以,我们父母到底要学的是什么呢?要学的是如何做父母,如何做智慧的父母!那可能有伙伴们又要问了,做“父母”还要学习吗?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有个教育家曾问总统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驾驶员难呢?还是做父母难?”总统很奇怪:“这还用问?当然是做父母难!”教育家也很奇怪:“可是,为什么做驾驶员就必须先通过培训,还要考个驾驶执照才行;而做父母的却可以不接受培训,更不用通过考试呢?”


请问你敢把生命交给一个没有驾驶证的驾驶员吗?你不敢,你有选择的权力,可以选择驾驶员。那么孩子呢?他们能选择谁来做父母吗?不能。试想一下,孩子如果跟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上岗的父母,那他的一生又将会怎么样呢?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呱呱落地的孩子为我们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喜悦,也给我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我们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对孩子最初的愿望都是好的,而为什么后来教育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有些子女却恰恰与本来最爱他的父母反目成仇? 


还有很多父母甚至有这样的观点:但凡是成人,都能教好孩子,祖父母可以,保姆也可以,从来都不以为然,直至自己的孩子成为“问题孩子”,才开始捉襟见肘,感到恐慌。


有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咨询我说,哎呀,我该怎么办呢?我就很想叹气说,实际上这样的父母呢,你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所以当我们还有机会成为更好的父母的时候呢,一定不要去挥霍,而要全力去抓住机会,千万不要等到没有回旋余地时,再后悔。很多的经历确定无疑地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知识和方法很好,一定要学习和掌握,但是千万不要只顾和痴迷于知识和方法,那些所谓的“知识”常常只是一些育儿窍门的堆砌。短期,你会因此有一种成功的幻觉,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就会让你陷入更深的迷茫,既难以持续的实施,又易于被遗忘。


我们要真正的拿出一段时间,认真地学习如何去做称职的父母,如何提升育儿能力。但是养育孩子可不是纸上谈兵,所以比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实践,觉察,改变和成长。

     


2

学习正是为了知道自己的无知


父母的养育能力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教育是与生俱来的,会把他自己成长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当作真理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可是,时代已经不同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去看,我们做父母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最需要训练,但却没有训练的职业。中国2500年来,我们把孩子教育成人这的过程,主要在家里自动自主自发完成的。就像多子女家庭里,我们可能是在兄弟姐妹之间从小的互动过程中学会了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交换这样的基本行为模式,而如今是独生子女的时代,6个人围着1个孩子,孩子是面对6个大人的,他会学习到的行为是什么?他的行为模式就是:索取、给予,索取,给予,他就没有办法完成社会化。如果你想要孩子学会正常人与人的交往,那就必须学会有意识的教育,而有意识的教育很多人是凭借自己童年的经验。但其实这一代家长他本身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的,他是模仿父母,而我们的父母完全是放养式的养育,而在过去的多子女家庭环境中,中国人是靠量取胜的,一家七八个孩子,有时候一个人有出息了那家人全部都出息了。现在要靠质取胜了,那就需要有意识的养育了,再用过去那种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了。


而在养育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80%的任务是家长的任务,如果说把人比作一棵树,树冠代表人的知识和技能,树干代表人的身体,树根代表人的心灵,那一棵树能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那要看你根扎的深不深,广不广,树冠是知识和技能,而父母的任务是塑造那个树根,那学校的任务是来传递知识和技能的。有句老话说,做事先做人,要是把这个树根塑造好,也就是孩子的精神人格层面塑造好,这个孩子才可以正常发育,孩子自然就会学好,凡是孩子学不好的,肯定是树根有问题。那么做人这个问题不是过去我们简单说的那个道德品德败坏,是孩子的人格有问题,那么双向养育在经过过去30多年的实践,总结,提出了关于孩子在养育方面的模式,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杰出的孩子,这个树根就要很结实,扎根很深很广,就必须做到这么六点:


自尊心

自信心

责任心

进取心

同情心

良好习惯


所以这六点成为孩子人生旅程的支柱,将来孩子就可以成长为人格完整的社会人。

    

3


学习改变传统的养育方式

在养育的旅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家长,她的孩子四岁,她跟孩子的关系都非常的紧张,紧张到孩子看她的眼神里透露着惊恐,生怕自己做错事。但是这个家长也知道自己必须好好养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对她的管教,一点都不买账,当有一次她气冲冲地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对他非常生气地大喊:我讨厌你,我恨你!


那个家长就是几年前的我,在孩子出生的时刻,我的信心满满,因为我很早就有意识的看了很多早教,育儿的书,我觉得,我会是一个好的妈妈,但是当时四岁的女儿,让我很受挫。


她对我的不接纳,关系的疏远,情绪的不稳定,不听话等等之类,我就开始对她升级。记得一次在女儿练习钢琴的过程中,打了她从她出生以来最狠的一次,那次打的她小屁股不能挨板凳。事后自己又非常后悔和自责,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便开始上网查资料,当孩子出现这个问题时我就查查找个方法,出现那个问题时我又查一查找个办法,学到很多的办法,但是在短暂的成功之后,渐渐地我发现,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后来我学习双向养育,其实我一开始呢,也是把他当做一个管教孩子的工具书看待的。但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践行的过程里,当我回过头去看过往的经历,我却发现,原来都是我自己在改变,然后才带来孩子的改变。


就在不久前,我有一次问女儿,我说宝贝,你觉的妈妈爱你吗?她抱着我的胳膊说:爱!你是最懂我,最爱我的妈妈。你看从四岁的时候,她说我讨厌你,不跟我说心里话,到她现在每天必定要拉着我聊上十多分钟,说我是最懂她最爱她的妈妈,那我和孩子都经历了太多太多。


当我一心找方法去改变孩子的时候,我发现问题依旧是问题,但是当我向内看,做到自我改变的时候,孩子的改变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孩子还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很多时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我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我?我该如何理解我的父母?如何理解我的过去?又如何理解今天的孩子和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像《小王子》里讲的:“我们曾经都是小孩,但是有些大人忘记了。”在这个整个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也逐渐理解了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话: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不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不接纳的爱是自私的爱。

  


我为什么会选择学习双向养育呢,是因为我认为双向养育是一套非常棒的亲子育儿体系,恰恰最棒的部分呢,是它在给我们父母传递亲子之道,爱之道。如果亲子之道我们做为父母不能找到的话,再多的方法实施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去找到那个通往我们认为可以轻松养育孩子的那个“道”。


老子的《道德经》里讲“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一个根植于内心的体会,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修正方法去摸索的。我们每位父母和孩子的“道”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给现代每位父母的挑战和突破。


同时我一直认为,我们所有的家长们,只要您的愿意,沉下心来一起去学习和成长,你一定能够成为您育儿路上的专家,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或者说导师,他能够比您自己更了解您的家庭,更了解您的孩子,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