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看待问题角度不同、三观理念不同,其对待教育的行为做法不尽相同。 对此,我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供各位家长参考。有观念不同之处,还请各位家长能够谅解。 ![]() 一、尊重孩子为独立个体 孩子是父母生命在地球的进一步延续,但他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不应成长父母的影子。有关于“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的教育观点,我个人持反对意见。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影响,但绝对不会起到决定作用。 正所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却拥有完全不同的各种树叶。 很多家长都以孩子太小,很多事情都不甚理解,不能够以家长的标准进行各种生活的自理为由,无情的剥夺了孩子从小对于各种生活的经历,阻断了某个阶段能力培养最佳时机。等孩子长大一点,换来的是自己对于孩子的各种抱怨。 只有我们家长能发自内心的承认孩子独立性的存在,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点,尊重孩子每一个“不可思议”言行,我们才可站在“规律演变”的视角对孩子施加合理的教育范式。 否则,在孩子教育的旅途中,必然会家长受气,孩子委屈。在孩子教育的末端达不到预期之目的。 ![]() 二、解除作为家长的各种焦虑 不知道家长的严重焦虑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的急切,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效的促进了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情绪。 在以往的教育咨询生涯中,发现要根本性排除家长的教育焦虑是何其困难。因为家长的教育焦虑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力。 孩子表层次问题的暴露,唤起家长的教育焦虑;家长的教育焦虑,却对孩子构成深层次(内在)的影响。如此形成恶循环的闭环效应。 焦虑的根本是什么?是怕落后,怕平凡,怕被淘汰。 ![]() 三、承认我们都平凡的存在 作为家长,我们要承认我们都是平凡的存在,都是普通人。而有些家长的做法,好似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超人”。 谁才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天花板”?是孩子的父母,是那些即平凡又普通的父母。平凡又普通的父母为孩子的教育设定了教育轨迹,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孩子又何以突破? 只有我们承认我们平凡的存在,我们的心境才不会过度的焦虑;我们承认我们平凡的存在,想要教育出不平凡的孩子,就不会以自己的设定为孩子设限,孩子方有可能突破。 ![]() 以平和之心,对待孩子的教育,让孩子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提高,得到肯定,得到自信,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