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河南太康人,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陈钰铭先生“水墨家园”创作班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陈钰铭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上与山下文 / 袁汝波
中国字把人与谷为伴叫俗,人与山为伴叫仙,可见不断的攀登是中国千年对文化人的褒奖。三年前的李振在中学美术教育界已是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也甜蜜富足。可一次和我的联系之后,让他对绘画又勾起了苦旅的心路。从那一刻起就像一渠打开闸门的水,再也没有了回头的路。
李振在大学时期已经有着较好的基本功,看到他拿来的几幅人物画作品,我表示出了对他毕业多年丢掉专业的可惜,鼓励他重拾画笔开始人物画创作。不经意的提醒让他痛下决心,带出了他的理想和信心,短短一段时间后他拿出了一张又一张的新作,他的执着让我另眼相看。他除了下大功夫之外,对作品的理解、对形象的表现有着艺术家所具备的悟性和视角。
他能从写生入手,生活与创作并举,造型与笔墨相修,又多次入丁中一先生门下、陈钰铭先生门下求教。短短三年余的时间内面貌大变,创作作品数以百幅计。在这个阶段,他很好地完成了从局部的人物头像写生到多人组合再到大场景的创作进程,这个巨大的跨度是许多画家做不到的。
艺术是一个神秘的字眼,她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她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又别于我们的生活之上;她有浑厚的传统根基又在于摆脱传统的束缚之前,需要踏实勤耕又要神采飞扬。所以英国哲学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有句:“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写意的中国人物画对造型的理解、对形式的理解、对笔墨语言的理解有着自己的审美理念,往往神比形更重、意比象更高。一个由客观再现转变为主观表现和传神达意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个漫长和终身的修炼。李振的聪慧与艺术的敏感让我们看到他不仅仅是勤奋和作品数量,而在于他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在于他及早地找到了中国画造型的落脚点,找到了抽象的笔墨和造型的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仙的境界是需要攀登的,每一步的脚下总是充满乱石和荆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总结自己、克服惯性惰性和作品的程式化及概念化,不断地从生活本源出发获得心源的激情,从每一张的不断创新又不断的否定中才能到达高峰。
李振的人物画立足于表现现实题材的人和事,很能同时代的节拍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作品创作很接地气。他又是一位勤奋和高产的画家,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展出和发表省级以上以及全国美展中的作品已在两位数字,并有多幅作品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可见他的后劲十足。
作品获奖情况作品《正月(之一)》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入会资格(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正月(之二)》入选“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大地交响》入选“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云过乡关(之一)》入选“悲鸿精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入会资格 (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近东风》入选“翰墨青州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盛典》入选“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塔里木河》入选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 作品《秋高》入选“邮驿路.运河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个人展览2017年1月,“起点——李振中国人物画展”(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展厅); 2017年5月,“春风十里——李振中国人物画展”(首届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节主办,意大利米兰市政府文化艺术展览中心); 2018年7月,“泥土芬芳——李振中国画作品展”(大鹏美术馆.河南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