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龙泉宝剑,是不是真的能削铁如泥?貌似没压力!

 书法心法 2018-08-27

龙泉宝剑在古代时候是单指“龙渊剑”。

战国时期铸剑鼻祖“欧冶子”走遍名山大川,最后找到一处寒泉,相传有七处井眼,状如北斗七星,泉水清如琉璃,于是欧冶子挖池引水,名曰剑池。

最后铸成三把传世名剑“龙渊、工布、太阿”,相传龙渊剑落到伍子胥之手,伍子胥遭奸臣陷害逃跑时被“渔丈人”所救,伍子胥怕渔丈人贪财暴露行踪,以龙渊相赠,渔丈人因伍子胥疑心自刎龙渊之下,以此明志。

《晋书》中曾提到龙渊剑成了唐高祖李渊佩剑,李渊死后一说陪葬,一说传与李世民,后又落入张三丰之手,这是不得考证的了。

因为李渊死后避讳“渊”字,所以龙渊改名“龙泉”。

随着世间万物的更迭发展,龙泉也从一把剑,变成了“宝剑”的代名词。

龙泉能不能“削铁如泥”?

其实这是可以对比的,因为古籍中记载欧冶子为越王做过剑,而且当时只有欧冶子为天下著名铸剑师,所以极有可能这把剑是欧冶子所铸造。

新出土的越王剑历经2500年还能轻轻划开20张白纸。

我前两年去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时仔细的看这这把越王剑,剑锋依旧锋利,剑刃却能感觉到寒光,跟其余馆藏兵器锋刃不同。

这可是历经2500年,在当时来说,削铁如泥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古代的冶铁技术没有现在高,铁没有现代的硬。

削一削小铁片是可能有这种效果的。

据专家分析,龙泉之所以盛产宝剑是因为其水质优良,利于淬剑。而且龙泉山上的铁矿可能与别处有所不同,经过铸剑师冶炼成为毛铁,加之草钢混制。龙泉的毛铁跟其余地方的铁相比杂质少,粘合性强,所以在劈砍之间不易断裂。

龙泉剑现在比较杂乱,毕竟为了节约工序和成本不会产生那么好的效果,估计能做到削铁如泥比较费劲,能保持不断就烧了高香了。

本想收藏一把龙泉,可是看着这剑锋实在是没感觉,倒是外饰花里胡哨,做的精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