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1日起,工薪阶层有望按每月5000元缴个税!

 天涯军博 2018-08-27

继6月19日初次审议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之后,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二审个税法修正案草案。

 

知道君(xjb-jingshier)第一时间获悉,此前一审稿确定的6万元/每年(5000元/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未作出修改。超额累计税制中45%的最高边际税率也未作修改。不过,对比一审稿,二审稿拟作“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等五处修改。

 

起征点为何维持6万元/年不变?

“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有何考虑?

稿酬所得征税按新算法怎么计算?

请看知道君详细解答↓


工薪阶层有望101日起按5000/月缴个税

 

相隔不到两月,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二审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作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说,建议提请本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


提交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决定草案提出:“本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本决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决定草案同时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先行适用本决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计算缴纳税款。


上述规定意味着,如果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决定草案,那么修改后的新个税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不过,“工资、薪金所得”拟先行一步,从今年10月1日起执行5000元/月的起征点。这相当于,以工资、薪金所得为收入来源的工薪阶层,有望今年10月1日起,按新的起征点缴纳个税,提前享受本次个税法修改的“红利”。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6000元的

3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30000元的

5

2

超过300009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过500000元的部分

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稿酬所得先减除20%再按70%计算

 

相较一审稿,二审稿作出“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等五处修改。


修改1

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


一审稿增加了5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


二审稿在一审稿基础上,将赡养老人支出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范围,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修改2

稿酬所得先减除20%再按70%计算

一审稿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作为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3%至45%超额累进税率。


二审稿对此作出修改,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照所取得收入的70%计算。”


修改3

明确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标准

二审稿明确了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标准,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修改4

免税、减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作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说,有的常委委员和有关方面提出,按照税收法定的要求,应纳税所得的范围、减免税均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基本要素,个人所得税法中关于“其他所得范围”“其他减免税情形”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或者批准的规定,不符合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建议将相关事项尽量在法律中明确,确实无法在法律中明确的,也应由国务院作出规定。

 

二审稿采纳了上述建议。该位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目前个人所得税法中列明的所得范围已经比较全面,可不必再由国务院或其有关部门确定‘其他所得’,删除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最后一项‘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的规定”;“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十项、第五条第三项‘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征的所得’‘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分别修改为‘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征所得’‘国务院可以规定其他减税情形’”。同时,二审稿分别增加规定:国务院关于免税、减税的规定,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修改5

要求扣缴义务人提供相关信息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该位负责人表示,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提出,为便于纳税人了解相关信息,准确进行年度汇总申报,扣缴义务人在办理扣缴申报后,应当向纳税人提供相关扣缴信息。


据此,二审稿增加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释疑

 

“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有何考虑?

 

此前一审的一大亮点,就是设立了专项附加扣除,明确现行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5项专项附加扣除。

 

对此,一审分组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和徐如俊等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个税还应该增加赡养老人专项扣除。

 

徐如俊当时表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等专项扣除,主要是考虑到个人负担的差异性,符合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增加孝老敬老这个专项扣除,则可以体现税制的利益导向。现在一对夫妇面对四个老人,当然现在许多老人不需要子女在经济上赡养,更多的是需要子女在精神上的孝敬。正因为这样,不少人以工作忙、时间少、负担重等理由,把孝老敬老放到了一边。如果这次增加一份专项附加扣除,我觉得就是多了一份不能推托的义务和责任。增加这个专项扣除不一定花多少钱,但对于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所能起到的导向作用可能是很大的”。

 

二审稿采纳了上述建议,将赡养老人支出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一审后,有的意见提出,个税法中的一些规定过于原则,例如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标准,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财税部门确定等,均要求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予以细化,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建议研究修改。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作汇报时表示,对此,二审稿作出两处改动:在法律中直接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予以明确,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将一审稿关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修改为“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起征点为何维持6万元/年(5000元/月)不变?

 

此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作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表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征求意见过程中,还有一些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基本费用减除标准,适当降低综合所得最高边际税率。


上述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草案起算阶段进行过认真研究测算,相关规定兼顾了当前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变化、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实际需要等情况。这次改革,通过提高基本费用减除标准,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低档税率的级距等方式,减轻了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实现了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重大转变,个人所得税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该位负责人说,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建议对上述问题的有关规定不作修改;同时建议国务院方面结合征管及配套条件的完善,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逐步扩大征税范围,完善费用扣除,优化税率结构,并根据改革进程对上述予以统筹考虑,抓紧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及时提出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的建议。


按照新算法,稿酬所得征税怎么计算?

 

对比一审稿,二审稿修改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征税方式: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照所取得收入的70%计算。

 

现行个税法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其中的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

 

此外,依据现行个税法,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也就是说,按照现行个税法,稿酬所得每次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800元后进行征税;4000元以上的,减除20%后的余额进行征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且享有减征30%的优惠,实际税率相当于14%。

 

一审稿修改了上述的征税方式,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作为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3%至45%超额累进税率。

 

对此,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专业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稿酬所得需要长期的智力投入,在税负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减除必要的费用后计算收入额,以此体现按照量能课税、净所得征税的原则。

 

二审稿采纳了上述建议,明确提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照所取得收入的70%计算。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知道君专访时表示,二审稿的上述修改意味着,4项劳动性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仍旧纳入综合征税的范围,本次修法就是要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一点没有变化。

 

不过,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三项,需经过减除或减征后,再进行综合征税。“按照收入额的20%进行费用扣除,体现的是对取得这三类劳动所得所发生的成本类费用的扣除,符合净所得课税的原理。特别是其中的稿酬所得,相当于两次‘优惠’,先减除20%费用再按照70%计算,例如某位作家拿到20万元稿酬,其应该纳入到综合征税中的稿酬所得为,20万元×80%(减除20%的费用)×70%=11.2万元”。

 

举例来说,假设某甲每年的工资、薪金所得为10万元,稿酬所得为20万元,劳务报酬所得10万元,没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那么,某甲的综合所得计算方式为:


10万元工资所得+20万元稿酬所得×80%(减除20%的费用)×70%+10万元劳务报酬所得×80%(减除20%的费用)=29.2万元。


某甲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示为:


应纳税所得额=29.2万元综合所得-6万元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法律规定的其他扣除。


这一应纳税所得额再按照3%至45%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记者  王姝

编辑 大橙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