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应有的品质

 冬天惠铃 2018-08-27

精英一般泛指优秀人才。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思是精选出来的少数优秀人物。在国家治理方面,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精英治国”,精英治国到底是一种治理体制还是一种治理手段我也没搞清楚,但我想无论是民主政体还是集权制度,治理国家总是少不了精英的,既然治国少不了精英,于是精英就关乎我们亿万民众的前途,而我们也就不能不关心精英的质量问题。

那么精英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才配叫精英呢?首先我们还需咬文嚼字地再次理解一下精英的概念。如果我们按照汉语“精英”一词的构词,我们可以把“精英”一词单纯地理解为“精华”,因为“英”本身也有花的含义。但是,我们也可以把“精英”一词理解为“优秀英才”的含义,这里的“英才”就有英雄的含义了。如果我们按照第二种方式去理解,那么“精英”的概念就超出了单纯的精华的概念。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精英的概念无疑应该是取后一种,前一种概念其实是一种包含单纯为个人而奋斗的“人精”在内的概念,而后一种则更多地强调了社会担当——他有英雄的豪情,他会为了一群人(不单单是自己)挺身而出,这种概念是将“人精”排除在外的概念。

由于我们的社会是需要精英引领的,那么,精英们肯不肯引领我们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前途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他们仗着自身的禀赋和机遇率先获得了优势,挤到了发展的前面,然后就坐在那里,翘着二郎腿,甚至还来个葛优躺,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成功”,一边傲视怠慢着还在奋进的后来者,对于这样的“人精”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他们看成是“精英”呢?对于这些人精,如果我们不把他们掀到路边还加上两眼鄙视就算是很宽厚了,这些人显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精英。

在我看来,精英之所以能被称为精英,他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被称之为精英。第一,精英必须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他必需是为了某一社会群体而奋斗的。尽管精英也可以有不同的立场,有时精英之间还可以尖锐地对立,但是他们却绝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的。从总体来说,精英和他所代表的群体应该是一个共同体,而人民的精英就应该是一个和大多数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利益公共体中的一员。第二,精英们也必须有真正过人的禀赋、知识或阅历,并成为真正的精明者。精英的队伍不应允许被权贵化,否则精英阶层就将成为特权阶层的代名词,而这种精英治理结构也将演化为一种压迫结构,这是我们绝对不希望的。精英也不应被山寨化,山寨化的“精英”其实只是一些鼓噪者,他们在本质上只是一些活跃的平庸者,这同样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那么,拥有怎样表现的人才才可能具备精英所该有的品质呢?我个人认为,除了在某些具体方面具有某种过人的能力之外,能够被称为精英的,尤其是能够被称为人民的精英的人都必须具有这样的一种共性:他必须是一位自觉地勇于承担共同体苦难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对他所代表的群体的疾苦有着深刻理解的人能够真正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而如果他不是勇于和自觉尝试苦难的,他又怎能真正地理解这个群体的疾苦呢?所以真正的精英是从不回避疾苦的,而人民的精英就更不应回避人民的疾苦。试想,那些衣必须是国际名牌,食必须绿色有机,住必须是贵族社区,行必须是前呼后拥,看病则需名医伺候且从不排队,甚至呼吸的空气都恨不得从国外进口的人怎么能配称“精英”二字呢?更怎么可能能配称“人民的精英”呢?在此,我不由想起了不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报道,说二战时英国哪个群体伤亡率最高?答案竟是英国贵族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这一比例是普通士兵的几倍,达到86%!也许,许多中国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作为贵族+军官的贵族子弟反尔会有如此高的伤亡率?也许我们很难理解士官们冲锋在前竟是英国贵族的历史传统!原来,英国的贵族们在战争来临的时刻首先是把保卫国家或领地当做是自己的事,因此他们才会自觉地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牺牲。同时,我又联想到了共产党在很久以前高呼的感人至深的口号:“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对照这些事例和口号,我想精英的地位和水准绝不应低于英国贵族和整个无产阶级吧?虽然我们并不反对他们过比较高品质的生活,但我们绝对希望他们也不应回避普通百姓的疾苦,他们起码要抽出大量时间来切身体会普通人的真实苦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了一个“古代仁人”的思想境界标准,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精英,尤其是人民的精英,虽然我们不必要求他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则是必须的,同时,他们也的确应该做到在民众疾苦面前绝不率先撤退,成为一名令人鄙视的逃兵。

一个社会的精英到底是什么样,归根到底是由这个社会的广大民众决定和塑造的。在历史上,我们把会写八股文的人当作精英,于是社会上就充斥着羽扇纶巾,摇头吟诗的儒生。在古代的日本,人们把武力强大的人当做精英,于是社会上就充满了武士和武术竞技活动。现代人也同样如此,巴西人把足球运动员当做英雄,于是巴西的足球就长盛不衰,而中国人则把有钱和有个好爹当做人生圣地,于是王思聪便成了国民老公!试想,如果中国人是一个普遍鄙视不经自身奋斗而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民族,是一个普遍蔑视未经磨难仅靠投机专营就获取成功的民族,那么现实还会如此吗?那些即使富可敌国的纨绔子弟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又有哪位有修养的人会高看他们一眼呢?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既然是民主国家,民众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既有权力要求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有权力要求这个国家的精英。所以,普通人对精英的要求对塑造一个怎样的精英阶层至关重要。如果中国人普遍不能很好地理解精英的概念,不能很好地对精英提出正确的要求,误把人精当做精英,向精英阶层传递了错误信息,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被一群不合格的“精英”所引领,而一旦得到如此结局我们又能埋怨谁呢?

精英在这个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一个社会如果要永远保持充满活力,那么这个社会就必须要严肃认真地塑造它的精英阶层,只有当这个社会选择了正确的精英内涵,并让整个精英阶层始终保持鲜活,最终才能带动整个社会昂扬向上,潮气蓬勃。而要使整个精英阶层永保鲜活,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要保证整个精英阶层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它绝不应被特权所垄断,也不应因资格而固化,它应该是向每一位公民都始终开放着的绿色通道,使进入这个阶层的通行证只能与品质和禀赋有关,而与现行身份无关。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与社会精英们自身的努力有关也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我们不妨认真反思一下,为社会把关,我自己尽责了吗?或者我们应该“自觉”地放弃做社会主人的授权吗?

其实,要做到为社会把关也许并不难,只要我们对那些人精和权贵们少一些关注,少一些传播,少一些谄媚,多一些傲骨,多一些严肃;而对那些真正的精英则多一些热情,多一些配合,多一些鼓励,这社会就会另有一番天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