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和大多数答主的回答都不太准确。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中等及以下学校和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不同的。 高等学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同为高校的“一把手”,类似于军队政治委员、司令员的双首长制。众所周知,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本校工作,履行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体制,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全面负责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看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委领导不等于书记领导,校长负责不等于校长说了算,需要的是书记、校长党政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一般情况下,高校里的二把手是党委(常务)副书记。 很多人喜欢争论高校的书记和校长到底哪个大。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的领导排名,书记在前,校长在后。高校的干部选配,校长干的好,可以转任书记。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高校校长是中共党员的,必须兼任党委副书记。从这些方面来说,书记更像是一把手。但是高校作为教学科研机构,学术情结深重。校长,特别是著名高校里的院士校长,自带学术权威,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往往更大。实际上呢,大家都懂得,哪个单位不是谁资历老谁说了算,谁脾气大谁说了算,谁有“政治资源”谁说了算。 中等及以下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为“一把手”。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拥有决策权、人事权、财务权。中等及以下学校校长兼任书记的,常务副校长或者排名第一的副校长为二把手;不兼任书记的,书记为二把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