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用工具是智者和愚者的分水岭

 昵称27668764 2018-08-28

善用工具是智者和愚者的分水岭 来自有听读书 14:24


文 | 艳姿 · 主播 | 领读君 · 编辑 | 木头 · 视频 | Kevin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5分钟带你看完《人生效率手册》


很多时候,实现高效学习和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善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什么是工具呢?工具是你达成目标的中间介质。我们要充分了解,工具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凭借物,它是辅助我们达成目标的手段。


各位书友,今天要共读的是《人生效率手册》的第180页——第205页,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工具?


2、如何正确运用效率手册?


3、如何有效地进行复盘?


4、如何运用康奈尔笔记法?



01

善用工具是智者和愚者的分水岭


我们应该构建一套自我人生的工具体系,用来辅助自己实现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遴选工具呢?


它最好具备可循环利用的价值。使用一项工具前,需要掌握这项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个工具都是具有时间成本的,既然花了这个成本,它就应该有相应的价值回报。因此,工具最好不是用了一次终生就不会再用了,如果使用频率很低,掌握方法很复杂,还不如不掌握它。


如果我们的目标很长,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很多,那么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每个阶段需要的工具有哪些,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个阶段到来前提前准备好我们的工具。


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最好首先掌握。工具要具有场景价值。每个工具都在不同的场景中被使用,那么它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且目标性价值最高的工具都有哪些呢?


计划工具:效率手册,这是告诉你如何做计划的重要工具,包括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通过它,你能清晰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需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你的人生是清楚明确的,而不是迷茫无知的。


总结反思工具:总结笔记,这是将时间管理能力总结与提升的重要工具,包括每日总结、每周总结以及每月总结。我们在实践后,需要不断地去总结我们的实践成果,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缺憾,然后对技能进一步提升,完善我们自己。


学习工具:读书笔记,阅读之后如何用逻辑梳理的方法训练阅读的能力。在不同场景下,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演讲笔记,沟通表达和公众演讲能力的训练。通过不停的演讲发现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在完成后,回顾我们在演讲时的场景,用笔记本记下我们的不足,在下次演讲时加以改进。


反思工具:灵感笔记,抓住你在学习与提升过程中形成的让你拥有“决定性瞬间的一刻”。我们往往会有突然灵光一闪的时刻,这时我们急切想要用某种工具记录下我们的灵感,通过笔记,我们可以快速记录下我们的灵感,并且在日后进行不断的反思。


社交工具:社交资本,如何运营好人际关系,与你的人生目标不背道而驰。与谁同行,将决定你的未来,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进行思想的碰撞,或者人性的揭露,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的力量帮助我们记录下来。



旅行工具:旅行笔记,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人生感悟,旅行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录下这些人生感悟,旅行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录下这些人生感悟,以及希望留在记忆里的美好风景。


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随手记录也要训练逻辑,便于归类整理。在学到了新的知识点后,我们要对学到的东西进行复盘,这样我们大脑才会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遴选工具是实践开始的第一步,它最好具备可循环利用的价值。掌握工具有讲究,对每天都可以用到的工具,最好首先掌握。工具要具有场景价值。每个工具都在不同的场景中被使用。



02

效率手册:如何发挥80%以上的效力


目标的建立,时间管理能力的构建,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四个基础上,越来越具有时间管理的观念,你需要一本效率手册作为自己的必备工具。


谈到效率手册,有一些误区要提前了解。效率手册是计划层面的事情,千万不能把一天实际发生的内容加进去,实际发生的事情应该属于总结与评估体系的内容。在一本效率手册中应该时时处处体现目标的价值,因为在学习工作中,最主要是想清楚目标,否则走弯路、浪费时间就是必然事件。


效率手册一定要随身携带。你随时随地都可能会计划到明天甚至更远的事情,当你的时间管理能力逐步加强,你就会更有意识地去计划下个月的事情,或者下半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一旦在计划中出现,就需要标注在你的每日清单中。所以携带手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怎样将效率手册发挥出至少80%的价值呢?


首先,你要清楚地明白,效率手册对你的人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你在上面书写的计划对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怎样的影响。


其次,关于书写的顺序。你需要掌握每个版块时间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版块与版块之间衔接的重要价值。


关于早起。管理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是从早起开始。定下一个早起目标,在效率手册早起打卡页面中,每天早上骄傲地写下你早起的时间。


关于反思机制。只要坚持做总结,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下一个时间循环体系中,有效改进自己的计划与实施环节。


关于每日计划。再伟大的时间管理都需要落实到每日计划和行动中,要全力打造“每日目标”、“每日清单”、“每日日程安排”、“早起”与“晚间安排”五个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你要重视对自己在学习与健康两大领域的时间投入,这是人们一般容易忽视的地方。



03

总结是反思的开端,如何有效地进行复盘


围棋高手都有复盘的习惯,复盘就是每次博弈结束后,双方棋手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次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对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


复盘是对思维的训练。通过复盘,当某种熟悉的类似局面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往往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如何去应对,在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多种应对的方案,或者你可以敏锐地感觉当前所处的状态,从而对自己的下一步走向做出判断。


每日复盘可以通过六步来执行。


第一步,时间记录,要在0-24点,清晰记录每个时间段内实际做的内容,100%做到实事求是,力求真实可靠。要在每一个时间点上,清晰标记自己真实做的事情。


第二步,未完成事项。完成时间标注后,需要去做检查的工作。把你实际做的事情,与之前的计划进行对比。用小星星这个符号,将未完成的事项列出来。


第三步,多完成事项。用小星星将已经多完成的事项标注出来。


第四步,原因解析。对未完成的事件以及多完成的事情进行原因剖析。调用学到的知识理论,去解析清楚自己的问题。


第五步,时间管理建议。对时间管理来说,这是单点突破法中由“评估”到“再次计划”中关键的一环。在自评环节中,可以找到专业人士指导,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即对自己时间管理提升的训练。


第六步,今天想明白一个道理。每日一反思,每天都想明白一个道理,这样,一年就是365个道理,这将是多大的进步。


在进行每日复盘、每日总结后,我们还需要在每个周末进行复盘和总结。总结是反思的开端,要善用笔记助你反思,助你开启复盘。




04

康奈尔笔记法,让你的思维模块化


很多人每天都在输出,很少输入,问及原因,都觉得输入麻烦,浪费时间。因此我们想要高效的输入,就需要借助高效学习的工具,即输入管理工具。


谈及输入,一般有几种形式,读书、与人交流、行走于世界。在这些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无疑是第二者,其中包括与人谈话学习、讲座学习、社群学习,这些都属于与人交流范畴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为自己构建一套知识的输入管理模型,首推的输入管理工具是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是将你的思维实现简易模块化的一种方法,可以迅速帮助你去定义你在输入时聆听的重点,以及反思总结过程中的笔记书写角度及重点。


如何使用康奈尔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的结构是这样的:康奈尔笔记法将一页纸分成了三部分,右上最大的空间用来做笔记,左边四分之一左右用来写提纲,下方五分之一左右的空间用来写总结。


第一步,记录。在右上方的笔记栏内记下课程要点,记录非常讲究技巧。


首先,在页面顶端写上你的课程名称、日期、授课的题目,甚至也可以用读的书做标题。其次,在每页最大的一块区域做笔记。笔记应该包括老师黑板上所有的板书内容或者是幻灯片中的内容。然后,利用笔记主动学习,包括主动地听讲和阅读。最后,时刻纠正你的笔记。如果你的笔记中有任何难以读懂或没有意义的东西,就趁着这些知识还在你脑海中的时候改正它们。


第二步,简化。记录以后,尽早将笔记栏的重点以关键词、简短标题、概念等方式写在随手笔记的侧栏大纲中。关注那些关键词和那些最为重要的概念,用一天的时间来重温一遍课程材料或者演讲以及阅读材料,这将会加强记忆效果。


第三步,背诵。用一张纸盖住笔记,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忆复述笔记栏的内容,然后拿开纸片核对。


第四步,思考。这是最为精髓的一步,总结区域是你的思想结晶。总结就是把知识进行扩展和内在化的过程,将自己的总结内容写下来可以使你的思路更加明晰,也是检验你的理解程度的好方法。


第五步,复习。间隔复习有助于加深记忆,每周花10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在复习的过程中,你可以阅读你的笔记,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


本章思维导图:

领读君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工具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实现目标。请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积极运用我们今天介绍的三种工具,相信日积月累中,必大有所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