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两虚怎样调理?

 江山寻梦 2018-08-28

阴阳两虚惟有益胃补肾,治宜甘药。阴阳两虚属于慢性虚损性疾病之范畴。在法疗上为什么要益胃补肾,治宜甘药呢?且看中医经典和历代先贤怎么说。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水谷之精微,化生气血津液以濡养诸脏,犹兵家之饷道,胃气充实,五脏之气才能充沛,若胃气虚弱,不惟五脏不得其养而虚衰,且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其病难以挽治。故诸虚之可复者,须靠胃气的化源充足,补虚而有效者,应借胃气而行药之力。培补胃气,可以促进食物的受纳、腐熟和吸收,以增补人体气血,加快病损的修复,如费伯雄言:“凡遇虚证,千万勿忘有顾胃救人之第一必效之法在。”肾为先天之本,赵献可说:“五脏之真,唯肾为根。”肾藏先天、后天之精,其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所化生之阴阳又为诸脏腑阴阳之根本,久病多虚,“五脏之伤,穷必伤肾”,故以益胃补肾固本为法,以防止人体根本之亏耗,又可通过补肾暖土,增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补肾益胃治宜甘药,是中医治疗阴阳两虚证的不二之法。“阴阳俱虚,治宜甘药”诚如《灵枢-终始》云:“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虚劳久病,阴阳之间失去其互根之作用,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致阴阳两虚;阴虚则不能制阳而现热象,阳虚不能制阴则见寒象,当此“阴阳具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泉。因此,治疗阴阳两虚之证,就应选甘味入中焦脾胃的药物以建中气,中气健则化源足,才能气血旺盛,阴阳调和,阴阳不足之证便可痊愈。如医圣张仲景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阴阳俱不足者,即从调补脾胃着手。故明-缪希壅亦指出:“冶阴阳诸虚,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尤怡亦言:“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所以治疗阴阳两虚应采用“益胃补肾,治宜甘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