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CP | 自私的自爱:为何抗拒“学以成人”?

 老工匠心随天地 2018-08-28

捐赠讲座:克尔凯郭尔讲座(Kierkegaard Lecture)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捐赠讲座“克尔凯郭尔讲座”(Kierkegaard Lecture)于8月19日晚6点30分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场捐赠讲座的主席是罗斯基尔德大学的Jacob Dahl Rendtorff教授,主讲人是哥本哈根大学的著名克尔凯郭尔专家Pia Søltoft,演讲的题目是《自爱的透明性?克尔凯郭尔vs. 法兰克福》(“The Trasparency of Self-love? Kierkegaard vs. Frankfurt”)。在这场讲座中,Søltoft考察了克尔凯郭尔关于自爱的讨论。Søltoft试图通过将克尔凯郭尔关于自爱的讨论与当代哲学家法兰克福的自爱理论相对照,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克尔凯郭尔是如何看待自爱的。


罗斯基尔德大学教授Jacob Dahl Rendtorff

在讲座的开头,Søltoft告诉大家自己本来准备的演讲题目是《克尔凯郭尔论爱与浪漫主义者》,但是在参加了一个星期的哲学大会之后,Søltoft越发感受到“学以成人”并非是一个意义明确的、简单的任务,这其实与克尔凯郭尔的相关洞见不谋而合。因此,Søltoft决定改为从克尔凯郭尔入手来讨论自爱(self-love)以及我们对学以成人的抗拒。在克尔凯郭尔那里,这种对学以成人的抗拒正是一种对自爱的抗拒。

克尔凯郭尔认为有六种不恰当的自爱的形式,分别被以下六种人所代表:1. 忙乱之人;2. 轻浮之人; 3. 沉重之人; 4. 处在可见的绝望中的人; 5. 自我折磨之人; 6. 、自杀之人。克尔凯郭尔对这六种人的描述展示了,当我们转向一个人的内在时,自私的自爱是如何表现的。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Pia Søltoft

接着,Søltof引入了法兰克福关于自爱的讨论。法兰克福不同意通常人们对于自爱的负面看法。正如“爱邻如爱己”这条诫命中所体现的,法兰克福认为自爱为我们提供了爱他人的一个样板。我们应当以与自爱同样强烈的爱来爱他人。事实上,在法兰克福看来,自爱是“最纯粹的”爱。之所以说自爱是最纯粹的,是因为自爱明显满足了法兰克福所列举的爱的四个标准。这四个标准分别是:1. 对被爱者的善或幸福的无私的关切; 2. 个人性的关系(也就是说,爱是一种个人性的关系,被爱者不能够被其他人所替代); 3.将自己的利益与被爱者的利益等同起来; 4. 对意愿的控制。

法兰克福认为,在这四个标准之中,满足的标准越多,爱就越纯粹。而自爱明确地满足了所有标准。并且,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这四个标准都被自爱所满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Søltof认为对于法兰克福来说,自爱是最具有“透明性”的一种爱。

正是在这一点上,克尔凯郭尔与法兰克福分道扬镳。Søltof指出,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自爱恰恰具有不透明性,我们无法清楚的看到自爱满足这四个标准,并且我们总是陷入不恰当的自爱之中。这一分歧主要体现在第3和第4个条件上。首先,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我们很容易陷入不恰当的自爱,在这些错误的自爱形式中,爱者与被爱者的利益显然是不一致的。其次,法兰克福认为我们的意愿并不能自由地选择是否要自爱。自爱是自然的,我们立刻就爱自己。但克尔凯郭尔对消极形式的自爱的分析表明,我们并非立刻爱自己。

Søltof进一步将这一差异追溯到法兰克福对自爱的定义上。法兰克福将自爱定义为“个人对致力于她自己的目的、并且为了这些目的自身而致力于这些目的的欲求”。因而,自爱被理解为一种“一心一意”(wholeheartedness),不自爱被理解为一种“三心二意”(double-mindedness),即并不想爱自己所爱的东西。Søltof认为,尽管法兰克福对自爱作为一心一意的理解十分类似于克尔凯郭尔,但是克尔凯郭尔并没有因此就认为自爱具有透明性。相反,克尔凯郭尔将三心二意视作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因而阻碍着我们恰当地自爱。相比于法兰克福,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自爱要成问题得多并且困难得多。

Søltof认为,作为三心二意的不恰当的自爱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都是一种绝望。在《致死的疾病》中,克尔凯郭尔区分了两种绝望:1. 绝望地不意愿成为自己; 2. 绝望地意愿成为自己。 这两种绝望与两种自私的自爱相对应:1. 自私地不意愿爱自己; 2. 自私地爱自己。克尔凯郭尔认为,绝望与自私的自爱之所以有两种而不是一种,其根源在于自我并不是由自我所创造的,相反,自我是被某个他者所创造的。因而,克尔凯郭尔认为,只有当自我与那个创造了自我的力量处在一种积极的关系之中时,才能消除绝望。

最后,Søltof总结道,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学以成人”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为困难的任务之一。“或许在这里,在这个会场中,坐着一个忙乱之人,一个轻浮或沉重之人,一个处在可见的绝望中的人,一个自我折磨之人甚至一个自杀之人。但是,如果我们不再次将目光转向我们自己、或转向那个他者(The Other),我们就没有办法发现这一点”。

在讲座后的讨论环节中,Søltof不断强调:我们需要注意,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自我并非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一种与自身相关联并且在与自身的关联之中与他者相关联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