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无可考的武王墩(史海钩沉.(原创)

 淮上风 2018-08-28
      那的确是一座古墓,看那赫然高隆的封土堆,这规模应该属于王侯级别的。
      在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三和镇徐洼村西边不远处,有一座高十几米,占地面积近5840平方米的大土丘,当地人辈辈口传是“武王墩”,或“五王墩”。说是周武王姬发的墓,这肯定扯得太不靠谱了,夏、商、西周时期,中原那些国家统治者们很是瞧不起江淮地区的那些部落国的,他们称江淮地区的人为“南夷”;“淮南夷”;“徐戎”……“夷”、“戎”二字,按今天的话说,这是两个带有种族歧视的字眼,是对江淮居民人格上的一种侮辱,周武王绝对不会葬在这里的。再说了,春秋及春秋以前,死者墓地“不封不树”,讲究“入土为安”,“墓”字本义,埋在地表以下,且让地表上面长出草来。譬如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孔丘,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他父亲的墓穴。后来为了祭祀方便,人们才在墓穴上面堆起不过半米高的坟头,“坟”者,隆起地面的土堆也。
      按死者生前身份的贵贱高低,在墓圹上面又封又树规格不等的坟堆,应该肇始于春秋末年与战国初年那个交替期,以此推断,“武王墩”古墓,最早不会超出战国时代。
      1978年前后,辈辈传说村中原来先民是守护这座坟墓的刘姓人、位于该坟墓西北不远的“武王墩”村民,在墓的北边翻地时挖出许多马铁掌和马骨头以及零星铜器,应该是挖到了陪葬的车马坑,有专家据此分析该墓是战国时代墓葬。但是也有本地人传说该墓是西汉墓,墓主人与已经发掘出土的、位于徐洼村北边的西汉墓是一对夫妻,传说归传说,因为举不出铁证来,所以极可能是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关公战秦琼”式的民间文学而已。
      那么,该墓的墓主人究竟是怎样一个身份的人呢?目前,由于在国史和地方史志里还没查证到,所以还无法下定论。
      也有本地人辈辈流传着另一种说法:说该墓是五个夭折的小王爷合葬墓,是“五王墓”,不是“武王墓”,孰是孰非?谁都举不出铁证来,只能阙疑。
      本人不揣冒昧,大胆假设一下,该墓的墓主人会不会是临武君墓呢?
      临武君,具体名字不可考,他是楚考烈王的弟弟还是兄长?被楚考烈王封为“临武君”,军事家,曾和赵国国君赵孝成王一起跟荀况议论过兵法,详见《荀子.议兵》。有次率军与秦兵作战,被秦军所败,声望大折,楚令尹春申君黄歇想再次起用他,被赵国使者魏加用“惊弓之鸟”的故事阻拦了下来,详情在《战国策.卷十七》里。临武君从此隐名埋姓,不知所踪。所以我大胆猜测一下,会不会是临武君的墓葬呢?起先口传“武君墩”,渐至后来,因为“王”与“君”意思差不多,“王”字更口语化、更顺口些,所以当地百姓便顺口叫它“武王墩”了。不过这仅仅是假设而已,拿不出铁证来。
      露在地表上的古墓葬,经历了数千年的人世沧桑,百分之二百被盗过,有的竟被盗过好几次。该墓也不例外,据先父讲,抗战初期,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廖磊部,驻扎淮南市安成镇黑泥洼村期间,借挖工事为名,为大肆盗掘古墓文物开了先河,在今天淮南化工总厂里挖出许多大铜鼎来,民间不务正业者遂盗墓成风,武王墩也未能幸免。开始时驻防部队故意装聋作哑,等挖到东西了,有眼线报告,再派兵去抓盗墓贼,结果盗墓贼一个没抓到,铜鼎铜钟之类倒没收了不少。接着日本鬼子占领寿县后,跟来个日本古董商,坐在寿县城里大肆收购古董文物,一时间民间盗墓之风十分猖獗,先父时年十二岁,好奇心使然经常去看二流子挖墓。
      今天的武王墩,估计墓里不会有什么东西了,把它当作一个地方人文景观的标志符号也是很有意义的。该古墓于一九五六年文物普查时才被官方发现,一九八一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并树了石碑。
      今天,附近村民在封土堆上任意开荒种菜,实属不该,有关政府应该出面制止才是,否则,任意开荒下去,古墓很快就会被毁掉的。
古书旧刊(淮上风)。
微信:GSJK196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