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在右转弯过程中,司机会有一个视线死角,如果此时有人、车在旁边,很容易发生车祸致死。这一死角即内轮差,人们形象地称为“死亡弯月”。 “死亡弯月”,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2018年7月31日18时10分,刘某驾驶粤L4XXXX重型自卸货车从广东龙门县城西林大桥往龙门县平陵街道方向行驶,途经龙门县龙城街道西林路红绿灯路段时,与从西林大桥往半岛翡翠小区方向行驶由何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何某经抢救后无生命危险,但其小腿因重型车辆碾压组织坏死,只能进行截肢。大货车司机刘某在未充分观察交通路况时右转弯,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戳视频▲) 2018年8月10日09时10分,陈某驾驶粤L63XXX重型特殊结构货车沿广东博罗县罗阳镇飞龙大道湖镇镇方向往G324线方向行驶,行至北环路口路段时,与同方向由张某驾驶的无号牌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张某当场死亡及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经调查:陈某驾车未充分察明路面动态情况,变更机动车道时影响原车道内正常行驶的二轮摩托车,应负事故全部责任。
(戳视频▲) 2018年8月12日19时20分,陈某驾驶粤BEKXXX号重型半挂牵引车(粤BZSXX号挂车)从河源往广州方向行驶,行至G205国道博罗县杨村镇零公里圆盘路段时,与横过公路由黄某驾驶的无号牌二轮摩托车(乘搭李某)发生碰撞,造成黄某、李某受伤的交通事故,目前事故责任还在调查中。
(戳视频▲) 随手一搜,类似这样的交通事故其实并不少见↓↓↓ 在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中,如果事故一方是搅拌车、渣土车之类大型车辆,电动自行车的后果往往极其惨烈。 
原来,有一部分原因是司机在驾驶搅拌车、渣土车、大客车等大型车辆时,存在俗称“死亡弯月”的视角盲区。同时,部分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员、自行车骑手以及个别行人争道抢行,也让惨剧一再发生。 
看完下面这组实验,大家就会明白大型车辆的盲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身高1.77米的张师傅站在车身左侧中部,离开车身1米远,就从后视镜里消失了,大车司机根本看不到! 在大货车、大型工程车转弯时,电动自行车或行人距离车身1米远,是极其危险的! 交管告诉你:“大货车、大型工程车以及大客车,由于车身长而且高大,转弯时前后轮的轨迹并不一致,后轮扫过的路面,会大幅挤占路边区域,形成‘甩尾’现象。” 这种情况有个学名:内轮差。 内轮差,意思是车辆转弯时,转弯方向内侧的前轮转弯半径大于内侧后轮转弯半径,两者之差即为内轮差。 
车身越长、越大,内轮差越大。 郑重提示:“一般小型车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大型车产生的内轮差常常会多达2米,甚至高达4米。” 也就是说,遇到这些大家伙转弯时,离它4米或者更远才安全。 内轮差区域呈现弯月形状,故被称为“死亡弯月”。 
这张动图,直观地呈现了“死亡弯月”的形成。 总结悲剧原因:视角盲区、“甩尾”、刹不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死亡盲区”。 1、大货车、大型工程车、大客车车身高大,司机直接看到的区域加上通过后视镜看到的区域,存在巨大的盲区,盲区位于车头、车尾和车身两侧。 
2、大货车、大型工程车、大客车车身长,转弯时存在巨大的内轮差,在视角盲区和内轮差的共同影响下,在大车转弯内侧的区域非常危险! 3、大货车、大型工程车、大客车十分笨重,刹车距离长,刹停时往往为时已晚! 
那么大型车辆驾驶员、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应该怎么做呢? 因为大型车辆的特殊性,大型车辆驾驶员要充分提高安全行车意识,确保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应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与大型车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对于大型车辆司机来说,在道路上行驶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在转弯处和红绿灯处多加小心,注意周围的汽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避免因盲区造成事故。作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出行时应仔细观察路面情况,遵守交通信号,做到不闯红灯、不越线、不抢行。 车身越大盲区越大,行驶时绝对不能待在货车两侧盲区并排行驶,同时尽量不要从右侧超越货车。 即使是绿灯通行,也千万不要和转弯的大型车辆抢道 。宁等三分,不抢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