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镇干部:来督导、督查、督察的人比抓落实的还多

 飞扬DE心 2018-08-28

减数量提质量,督查要"瘦身"

干部群众和专家认为,在当前改革发展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有些督查是必须的,是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是,层层督查、形式大于内容的督查则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亟待"减数量、提质量"。

对督查要持审慎态度,不能太随意。一位党校教授认为,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督查,并注意频次。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督促检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在推进过程中就没必要三番五次去查,可以直接"要结果";常规工作要形成制度,不能心血来潮,说查就查。

上级单位不要为了自己"留痕"折腾乡镇干部。一位曾参与督导检查的干部坦言,本身督查是为了抓落实,可如今一些督查却成了督查单位规避问责所需。"虽然自己制定的检查评比细则并不科学,效果也有待商榷,但是通过到乡镇督查,有关部门可以表现自己重视某项工作,抓落实也留了痕迹。"

同一项工作检查应统一时间集中开展。不少乡镇干部提到,比如年底的扶贫检查,可能涉及到产业、卫生、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要今天扶贫办去查,明天教育局去查,后天卫计局去查,可以规划一下,各部门集中进行,避免占用乡镇干部过多时间。同时,有些数据可以共享,各个部门不要各自为政,都伸手向基层要数据。

提高检查人员自身素质,避免检查者"念歪经"。华北某市要求乡镇干部必须保证晚上1/3的人员在岗,并异地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夜查。一位乡党委书记说,检查组某晚去检查时,他们正在开全体会议布置工作,按说人数远超1/3,但检查组非要对照当天值班表核对人名,还要求每人必须出示身份证,某职工没带,不得不翻箱倒柜找到一份身份证复印件才算过关。这不是促进工作,这是瞎折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