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弄翻了《易经》第三十六卦 明夷卦 明夷卦 (经文)明夷:利艰贞。 经文释义:夷:平坦、平安,灭掉、杀尽。 光明被掩盖,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才能重放光明。 说明:卦中的“明”非独指光明,而是意一切可以展现的智慧、才能等。夷:有隐藏、掩盖、遮挡、扼杀等广义。左:无实际而具体的位置之意思,只是一种语言配置,强解为方位的“左”也不是不可。 (经文)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经文释义:光明被掩盖(埋)谓之明夷。身具有文明之才而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即使一时蒙难也不改其志。周文王是也①。所处环境不利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便以隐晦的方式藏其才,等到适当的时机再展其志,箕子②就是这样的人才。 ①:周文王势力不如纣王强大,便听从姜太公对付纣王的建议: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击之。使纣王得出:西伯(文王)改过易行,吾无忧也。最后周文王灭掉纣王。(外顺内刚) ②:箕子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纣愈奢靡,旦夕酒作乐而不理政。箕子屡谏纣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便披发佯狂为奴,随隐而鼓琴以自悲。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而囚禁之。武王灭商建周后,命召公释放箕子,向箕子询治国之道,箕子不愿作周的顺民而离去。(守一臣不侍二主之志) (经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经文释义:莅(li):到。 光明被埋入地中谓之明夷卦。有才德的人能够来到民众中间和民众打成一片,采用的就是隐藏自己的智慧。 (经文)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有攸往,主人有言。 经文释义:垂:一头掉下。(有的书是“乘”,谁可靠,待求证。从全卦看“垂”较妥。) 要想隐瞒自己想飞的欲望,装出翅膀有疾而垂下是最好的麻痹。立志远行,要摆脱远行的反对者,先以多日不进食,显的无力之象就能使反对者失去警惕。(明夷于飞、行) (经文)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经文释义:君子决定要远行,哪怕多日不进食也不会改变决定。 (经文)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经文释义:股:大腿。 要想隐瞒其左腿(之疾),那么就不要步行,利用壮马可以拯救(掩盖)真相。(明夷于股疾) (经文)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经文释义:用拯马壮之吉,是利用了马可以骑行这一特点来代替自己行走。 (经文)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经文释义:狩(shou):打猎,特指冬天打猎。疾:疾病,急速,猛烈。 冬天去南方可猎获大的动物,但是此时非冬天,因此得等待冬天的到来,季节是不能因你的想法而快速到来的。(明夷于季节) (经文)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经文释义:冬天去南方狩猎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捕获大的动物。 (经文)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经文释义:腹:胸之下。 将明夷入腹中,自己心知肚明,该明则明,不当明则夷,自己把握进出之门。 (经文)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经文释义:将明夷入腹中,自己把握明、夷之机,该明则明,不当明则夷,随心所欲,进退自如。 (经文)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经文释义:箕子的明夷是为了坚守一臣不侍候二主之志。(为其主而夷) (经文)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经文释义:箕子坚守的是“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 (经文)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经文释义:不明白隐晦(谦逊)的道理,最初会因其明而获得成功升迁,当你锋芒毕露之时,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最后会被众人抛弃。 (经文)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 后入于地,失则也。 经文释义:因其智慧得到升迁,于民有益。恃明而傲,不容于众,众将弃之。(明而当夷,明而不知夷则灾) (明夷)卦意综述:才华需要展示才能为人所知,但是一个真有才华,具备大智慧的人,是知道才华是为人谋福祉的。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才华不会被利用、发挥,有如明珠暗投,明入地中。有时机会来了,给了你展示的机会,你就该充分发挥你的才华。可是有的人一旦机会到来就急不可待,锋芒毕露,得意而忘形,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处处自我标榜。这样:一是对自己缺乏认识,不知道天外还有天,能人背后还有能人;二是缺乏对别人的尊重,不知道一个人除了才华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成分是:为人处世之道。理智者始终明白地球不是因你而转动的,离开了谁地球都不会有半点改变。谨记:失则将会是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结果!! 登于天,入于地看似个人遭遇,但是不要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你的背后还有“家人”存在!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担起你的责任,把家人放在心上吧!常回家看看“家人卦”!
|
|
来自: 善同德 > 《胡说八道《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