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深夜,当大多数人已经入梦,家乡一处枣摊,几位农民老乡却借着微弱的光源,忙着整理白天收购的上万斤枣子。白天收货,晚上装车,老乡将一袋袋枣子打包装袋,再抗上不远处的货车,虽然很累,但每个人一个小时就可以换得10块钱。 老王今年已经接近70岁,一筐枣30多斤,他搬起来已经有些吃力。“不沉,可架不住多,一晚上没停,胳膊都酸了,老了不行了!”老王喘着粗气笑呵呵的说道。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枣摊上打打零工,虽然很累,但老乡却显得很知足,在农村这种零工很多都是两口子齐上阵,一晚上下来,装满一车枣子,两人就可以有上百元的收入。钱不多,但在今年收成面前,这已然不是一个小数目。“有关系才能干这活,每年就这几个摊,咱村里好多人抢着头的往里挤。” 枣贩子老宁是当地的老主顾,三伏天收,中秋节过后收冬枣,如今已经十几年,每年到这时节就从河南来到当地。“人家有脑子,这俩月就能顶俺家好几年的收成。”老农说的声音很轻,似乎是怕老宁听到。 “这都是婆枣,大多都是老乡在院子里自己种的,好吃。”捧着一捧枣子,替老宁收枣的老李笑着说道。 “今年价低,贵的也就一块来钱,便宜的七八毛。”老宁是当地的熟人,当地的很多老乡都是老宁的主顾,有枣子大多会卖给他。“他比别的摊子给的多点,一般也不会去筐重,能多卖个块八毛的。” 一车枣子一万多斤,一下午就收了这么多。“行情不行,而且变得也快,稍不注意一车枣子就赔光。”老宁无奈的说道。 老宁说,当地主要种植冬枣,婆枣大面积种植的很少,大多都是老乡在自家院子里种的,几乎都不打药不施肥,算得上无公害,市场上也比较受欢迎。 “啥成本都在涨,工费、运费等等,别看老乡们卖钱少,我们也一样。”看着堆成山的枣子,老宁无奈道出了一句心里话。“明天按车算钱,不能按时间了。”已经接近十点,老宁心里稍微有点着急,因为次日就要运到千里外的市场上,老宁连忙催到。“按小时算钱,多磨一个小时就能多挣一块钱,他们就放慢了速度。”老宁摇了摇头,无奈的笑道。 “看看咋样吧,尽量卖的贵点,别亏了老乡们,今年地里收入也不行,不容易。”老宁无奈的说道。 时隔几天时间,再次来到市场上,老宁刚刚发走一车枣子,饭后在一旁打盹休息,神情很沉重。“价一天不如一天,今天四毛收的,老头子一百多斤卖了不到50块钱,还是一斤多给了他五分钱,哎,都哭了。”老宁随口回应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