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的赵王得到了一块美玉“和氏璧”,秦国得知以后,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于是赵国派蔺相如前往,使“和氏璧”完整的又安全回到赵国。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被称为荆玉、荆虹、荆璧、和璧等,又被称作天下奇宝,传说在西汉时期,王莽曾经为汉平帝雕刻了一枚传国玉玺,被加号为“安汉公”。 头几年的时候这块玉曾辗转于各个诸侯之手,后来被秦始皇制成了传国玉玺,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在它流传的时间里,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权力的象征,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是历代帝王所抢占的东西。 和氏璧最早的记载是在《韩非子·和氏篇》,据说在春秋年间,楚人卞和在荆山上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面,于是挖地三尺,看到了一块非常美的玉。于是就把这块玉交了上去,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在意这块玉,反而说它十分普通,于是卞和因为欺君之罪被斩去左足,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相信这是一块宝玉,等到楚武王即位后,又上交了这块玉,但是楚武王也没有把这块玉放在眼里,卞和得不到赏识悲从中来,竟然留下血泪。这段传说被传到了楚文王的耳中,楚文王便命人切开石头,果然得到了宝玉,后来把这块玉刻成了玉璧,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楚威王时期,相国昭阳在征战中立了很多战功,楚威王觉得昭阳功高,就把和氏璧做礼物赏赐给了昭阳。当时各诸侯都想要一睹宝玉而后快,而昭阳得了这块玉以后就有点膨胀,四处炫耀。但是没过多久,和氏璧就被偷了。昭阳搜寻无果后就诬陷张仪偷了宝玉,但是也没有找到和氏玉,最后就不了了之。 几十年后,和氏璧突然在赵国出现。赵惠文王朝中一个叫缪贤的太监花重金买下了和氏璧。赵惠文王听到消息后,缪贤很识相的把和氏璧上交给国家。这个时候,已经崛起的秦昭王觊觎此璧,就写了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说要购买和氏璧。赵国弱小,不敢抗拒秦国的威严,只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但是蔺相如靠自己的智慧成功的拿回了和氏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 六十多年后,秦国灭了赵国,赵幽王便献出了和氏璧。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帝国,自称始皇帝,为了昭告天下,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就这样,和氏璧就成为了传国玉玺,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最有权威的象征,谁拥有这个玉玺,谁的政权就是正统的。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到洞庭湘山的时候,风浪骤起,秦始皇连忙把和氏璧扔到湖中,风浪才平息。八年后,和氏璧又失而复得,没有人知道和氏璧是从哪里来的,成为了一个悬案。后来,和氏璧又辗转落入刘邦手中。刘邦击败项羽后,成为天下之主,传国玺自然而然的成为汉室政权的象征,代代相传。自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的时候,王莽篡汉改新。于是,王莽派弟弟去向太后索要传国玺,皇太后气愤地把和氏璧摔到地上,不过只是被摔掉了一角,王莽就让人用黄金补上了那个缺角,但是还是难免会有一点瑕疵。 后来王莽被赤眉军所败,带着传国玺躲在渐台却被商人杜吴所杀。后来公宾知道后,就跑到浙台取走了和氏璧,并割下了王莽的首级。献给了王宪,王宪拿到和氏璧后,就有了称帝的打算。然而好景不长,李松就攻入长安,斩杀王宪。后来,传国玺又辗转多人之手,最终落入刘秀手中。 两百多年后,有人又翻到五代十国这一段,朱温灭唐,玺归后梁。十多年后,后唐建立,玺归后唐。又过了十多年,石敬瑭带着契丹军攻入洛阳,传闻唐末的皇帝李从珂带着和氏璧自焚,从此不知所踪。 和氏璧自发现到失传,作为帝王的象征在世上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之后就不知所踪,而和氏璧的去向也成了千古之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