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中六点)

 乐伊诺 2018-08-28

第七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第八点: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总结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第九点: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大家都很熟悉,如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固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大家应该比较陌生。

规则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图4-17),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在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升华成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凝华成固态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

规则2: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都是常见的现象。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规则3: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生产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例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吸热,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1.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

故答案为:(1)升华;(2)凝华;(3)熔化.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解答:解:在碘锤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逐渐减少了,而看到碘锤内出现紫色气体,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紫色气体;逐渐减少;固态;气态.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此题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

第十点: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总结


规则1:光源的概念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光源.

规则2:光沿直线传播

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规则3:光线的概念

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规则4: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现象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

日食和月食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规则5: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因此应该说,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规则6:光的速度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得多。由于光的速度很大,不容易测量,直到本世纪20年代才测出了比较准确的值。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2/3。

第十一点: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平滑,入射平行光,反射后仍平行。

(2)漫反射:反射面不平,入射平行光,反射后射向各方向。

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反射分类

1.分类:人们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定义:

平滑的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线都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就是镜面反射。

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时,由于反射光线分散,光变弱了,人看物体时就不觉得耀眼了。我们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物体,也是由于这一物体表面对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3.判断:

①.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是平行的。( × )

②.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是不平行的。( × )

③.漫反射中有的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的8次方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分析和论证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第十二点: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未完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