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自律的人,一做事就赢了?这才是自律的正确姿势……

 皓哥儿 2018-08-28
为什么自律的人,一做事就赢了?这才是自律的正确姿势……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有时候明明计划的很好,但却很难坚持下来?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条件还不错,可不知为何,职业发展屡屡不得志?

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总是间歇性宏图大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是什么让人生如此艰难?

我们该如何破除这些局限,成就更好的自己呢?

一、我也想成为高手,可是自律这件事真的太难了!

咨询者芳芳(化名)最近被自己的“不自律”倍感焦头烂额,她今年年初下了很大的决心,想要在专业上狠狠提升一把,并卖了不少专业书籍,且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例如每天几点学习等等。

一开始她还是动力满满,每天下了班回到屋里按照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可不到一个月,她就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总是感到很疲惫,为了放松,她会追剧,但一追剧就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几天熬夜追剧,事后又总是后悔不迭、自责不已,觉得自己又蹉跎了光阴。

而之前的“完美计划”,也常常被束之高阁。

芳芳苦苦思索找不到答案,她迫切地渴望达到真正的“自律”,而自己之前的尝试屡屡失败,故而早早地和助理约好了时间,前来向我寻求帮助。

你是不是也有和芳芳类似的困扰?

一方面,你深深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每天至少有15%的时间(大约3-4小时)是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充电学习的,于是你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要求自己每天利用好这15%的时间。

可另一方面,你发现利用起这15%的时间充电学习之后,你的疲惫感与日俱增,由于头天晚上苦读,白天上班昏昏沉沉上班,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经常挨骂被训斥,仿佛工作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

你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渴望进步、追求更好的“自律”到头来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以至于最终消耗了本就不多的意志力,让你越发疲惫,于是说好的“自律”又变成了“梦幻泡影”。

二、理论上的“完美”,无法掩盖线性逻辑的缺陷

当我们试图理解这个世界时,线性思维是比较简便及常用的方法,但问题是,再完美的线性逻辑,往往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拿充分利用每天15%的空闲时间为例。

理论上,每天能利用好这3-4小时,不论是专业精进还是能力提升上,都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帮助,从表面上来看,这种逻辑思维完美无缺。

在这个逻辑中,结果是“个体提升”,原因是“充分利用时间”,两点一线,似乎只要做到了充分利用时间,就能达成个体的提升——这就是线性思维结构。

但问题在于,这种线性因果逻辑忽略了个体工作与休闲之间的练习,更没有看到压缩休闲时间与工作效率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休闲时间看似和工作效率很分离,实则是“一体两面”:很多时候,人只有享受一定的休闲,让身体和头脑获得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援引《深度思维》一书的方法,定义一个指标混乱度,用来表示工作生活中的麻烦与混乱程度。

在最开始,一个人有15%的时间休闲娱乐,刚刚好够TA完成本职工作,混乱度为零。

后来,这个人开始以自律为努力目标,试图将这15%的时间全部拿来学习充电,这个时候,身体和头脑自然会感到疲惫,由于头天晚上接收了大量的信息,进行了大量的脑力劳动,第二天整个头脑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载的硬盘,有些运行不流畅了,表现在工作上,就会出现反应迟钝、效率下降的情况,而此时,随着工作的强度和难度逐渐加大,自然会招致领导不满,结果越骂心越慌,越慌就越乱,心理状态就会变得很糟糕,慢慢地,整个工作会陷入糟糕的“混乱”局面。

你可能已经看出,这已经构成了一个循环,如下图:

为什么自律的人,一做事就赢了?这才是自律的正确姿势……

上图可以被称为“压力—逃避环”

上图中,一共6个“+”,2个“—”。

“—”表示的是负号,负负得正,即代表一个无限增大循环。

从上图结果来看,这是“负面导向”循环,即“恶性循环”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你一开始会认为:

如果我做好了“自律”,我就一定能取得更优秀的工作业绩。

这在最开始是正确的,但你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一旦这个系统开始运转起来,就会多了一个因果:

因为你压缩了自己的休闲时间,结果你的体力不支、深感疲惫,于是工作犯错的可能性更大了,受到的批评更多了,你的心情一定很糟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削弱了“自律”的原动力,你渐渐地被“打回原形”,变得不那么“自律”最终“放弃自律”了。

自律与工作压力,到底谁是因,谁是果?从全局来看,这是一个系统,它们互为因果。

三、想要真正自律,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从上述分析不难得知,事实上,压缩休闲时间用来学习,会导致一个全新的系统运作起来,可能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于这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树立一个重要的思维:系统思维

我们前面的分析正是演绎了“系统”的运作流程。

比如你觉得自己不够自律,不要把目光聚焦在自律这个结果本身,而要观察思考自律的系统运作,包括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这一思路的改变,才能让你看到事物的全貌,而不是“按下葫芦又起瓢”,一个问题的消灭,却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

2、一个前提:改变系统框架

在前面的图中,你会发现“自律”这个系统有一系列因素构成,并且有一系列的节点和箭头,箭头表示事物发展的走向。

只要节点和走向不变,系统就不会改变,结果也不会改变。

为了改变“不够自律”的结果,我们就要改变这些节点和走向。

1)、区分可以改变的节点和走向

在刚才的案例中,从“工作压力”到“想要自律”是不可改变的,因为一旦个人感受到了工作压力,必然想要提升自己,而“自律”是重要的手段。

从“自律”到“疲惫感”,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你把休闲时间拿来学习充电,身体和大脑自然会感到疲乏。

从“疲惫感”到“实际错误”这里,我们则是可以控制的。

例如我们是否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消除疲惫感?

如果我们的精神状态和之前一样好,工作自然会少犯错误。

还有,从“实际错误”到“批评指责”这里,领导是否可以选择不武断地对员工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了解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给予这名员工必要的帮助。

不论改变上述两个节点和走向的一个,整个系统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改变可以变化的走向和节点

我们如果改变“批评指责”这里,则整个系统就变成了下图的模样。

为什么自律的人,一做事就赢了?这才是自律的正确姿势……

这种循环就是一个“正向反馈”循环,即“良性循环”系统。

员工开始自律,晚上看书导致疲惫,工作中犯了错误,领导不仅没有指责批评,反而积极关心员工,当得知员工渴望上进却苦苦找不到方法,这位领导则安排一些培训给到员工,如此一来,员工能力提升,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升,自律的动力就更强了。

当然,如果领导无法做到这一点,员工自己可以通过改变“疲惫感”到“实际错误”这个节点,去实现整体系统的改变。

3、自律的本质:你要为自己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当然,如果在职业生涯中,你没有遇到有方法有智慧的领导,那么,你也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之道。

在自律这件事情上,你可以想办法缓解自己的疲惫感,从而达到恢复精力的状态,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工作与挑战,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体系统的良性发展。

但是,在“缓解疲惫感”这里,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人可能和文中的芳芳一样,通过追剧试图缓解疲惫感。

事实上,追剧本身只会耗用你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你的身体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以及,彻夜玩电子游戏也是一种消耗,只会让你的精力越来越糟。

这些都不是构成“良性循环”的途径。

第二种人会选择其他的放松方式。

例如睡觉前泡脚,放上一些中草药达到解乏目的,还有的会在完成一个礼拜的目标后,给自己奖励一次汗蒸或足浴,用来缓解疲劳,当然,也有人会选择练习冥想达到放松身体、缓解紧张感的目的,等等。

这样一来,整个系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如下图:

为什么自律的人,一做事就赢了?这才是自律的正确姿势……

在这个系统中,一共6个“+”,3个“—”,负号数量为奇数,代表的是一种有平衡倾向的循环。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那些最优秀的人未必活得很辛苦,他们既可以勤奋又可以做到轻松愉快。

四、自律的核心秘笈:切忌用力过猛

综上所述,自律这件事会牵涉到抵抗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内因(身体状况)可能是外因(外部压力),由于在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会构成一个系统,我们不能仅盯着“自律”这件事情本身,更要给自己设计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或者是良性循环的系统,方能确保这件事能长久坚持下去。

类似这样巧妙的操作有很多。

例如,如果你觉得在家里自学很困难,可以选择参加培训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学习,虽然资金方面会有些投入,但一旦你的知识和能力提升之后,你可以赚更多的钱——这又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请记住,真正的高手,他们的自律是一种系统思维运作下的自然结果。

而每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最终要回归到思维层面上来;唯有思维改变,才能引发行动及结果的改变。

“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乔布斯

为什么自律的人,一做事就赢了?这才是自律的正确姿势……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有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