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乎经典回复: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阿布的书柜 2018-08-28

- 1 -

邓伦: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国父母,通常没有意识到以下几个事实:

1. 你的亲生骨肉,除了长得像你以外,很可能哪都不像你。他有自己的路要走,你可以助力,请不要挡道。什么叫助力呢?你走在他后面。什么叫挡道呢?老走在他前面就叫挡道。不明白我也没办法了。

2. 你和孩子,从他出生那一刻,就在分离。你为养育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了最后的分离做最好的准备。但事实是很多人做了很多努力让孩子永远不离开自己。

3. 小孩比你想象的聪明,也比你想象的傻。这是成人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一个事实。

4. 小孩是可以同时聪明又傻,同时懂事又胡闹,同时乖巧又反抗的。这是成人的逻辑无法理解的另一个事实。

5. 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方式,更没有完美的父母。正是各式各样的家庭,组成了五花八门的社会。谁都有苦衷,谁也别看不起谁。

6. 你可以请教书本,请教专家。但你的孩子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 2 -

行止:我家里就是典型的失败教育家长的典型,我这一代有五个小孩,最小的只有6岁,但是无一例外的都不愿意在家里多呆几天。

举几个例子

1.

6岁的小妹妹放学回家吃中饭,她吃了一口不愿意吃了,外婆当场发飙,说什么这孩子管不了了,自己命苦啊balabala,我听不下去了就问妹妹,怎么不愿意吃了,她说嘴巴疼,在学校嘴巴磕到了同学的头上裂了一个口子,一吃饭就好疼,外婆当即插嘴:'肯定是你下课乱跑所以才会被磕到!'

你看,他们不问为什么,就直接将过错丢在你身上。

2.

从小到大,家里一直在给我们这一代灌输仇恨,各种各样的负能量。

这个亲戚多么多么不好,那个邻居多么多么垃圾,从小要我叫自己的叔叔阿姨为'鸡公''鸡婆'如果我不叫就会开骂,家里上一代的仇恨过往有很多,他们就一直拉着我们讲述那些前尘往事,让我们记住他们的仇恨,并要求我们一起恨他们。

小時候有一次要去姑姑家吃年飯,家里因为她们的仇恨过往不让我去,但是我爸爸这边又要求我去,我外婆这边说,如果我去了我就是白眼狼,就不要我了。当时才十来岁的我不知所措,急的直哭。再到后来提起这些事,他们却仍然是一句 :这是应该的。

3.

我堂妹一开始是做护士的,但是这一行非常非常的累,我妹有自己的规划和理想,但是家里人觉得护士这行体面,稳定,所以要求我妹妹呆在家里,不要出去闯,不要换工作,后来我妹实在受不了了,辞了就去外面闯了,一开始就不断的嘲讽她,觉得她绝对成不了什么事,后来我妹找到工作,又开始抱怨我妹不经常回家,是个白眼狼。

再说我,我也在国企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辞了,那几天我受到了家里人的威胁和狂轰滥炸,说我不懂事,说我没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以后没有好果子,我妈更是夸张,直接电话来骂我几个小时,说我这种人不配得到幸福。

谈恋爱的时候对男朋友心存恶意,并且总是在我跟前说,你要小心,万一你以后被甩了,你也老了就没人要了。

你看,多么可怕,他们从来不尊重你,不理解你,并且在你身上强加自己的意愿,他们给你灌输各种各样的负能量,并且一个劲儿的强调你是个烂人,你不行,仿佛他们打心眼里就是希望你不会得到幸福。

这样的家长太多了,他们认为他们养大就够了,从来不注重心理的教育,他们毁了多少孩子的一生。

到头来质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一脸茫然的说:

这还不是为了你好!?

- 3 -

匿名用户:1、从小被父母教导,你只要读书就好了,什么都不用你做!结果我就真的只读书。

2、从小被父母灌输听话的观念,结果我就真的很听话。只读书,不交友,不娱乐,不看武侠,不看言情。课外书只看作文优秀素材。

3、青春期被反复的教导读书的时候不要谈恋爱。并在我询问性方面的知识的时候遮遮掩掩羞于启齿,直接导致我认为性是肮脏的,面对女生表白的不知所措,不明白谈恋爱是要干什么。因为本能的害怕和逃避亲密的关系,拒绝和任何人交流,唯恐会发展出更亲密一些的关系(包括挚友、恋人等)。

4、上研究生了突然要开始催我找对象,我心理建设才刚刚开始你叫我现在就选择一个共度一生的人并维持这段关系?扯淡!

5、忽视孩子的心理建设和成长,缺少交流,只有说教。

6、他们也曾经想了解过我的内心世界,可方式却是直接翻看我的日记和手机。在我说出我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的时候,嘲笑我:小孩子也有隐私?直接导致我到现在都有受迫害妄想症,没有安全感,成天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

- 4 -

nyle: 我觉得最明显的是,中国的家长不把孩子当人看,而是一个宠物。所以从小到大,要哄着,宠着,捧着才能长大。

因为不把孩子当人而是当宠物,所以不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思想,本性。把自以为是的一切给孩子。从来不去问孩子是否需要。

因为不当人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把孩子当人看,就不会有了孩子立马失去自己,全部生活都是孩子。

如果把孩子当人看,就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连架都不敢和另一半吵。

如果把孩子当人看,就不会不给孩子讲道理,而是哄着逼着让他们去做家长以为正确的事情。

如果把孩子当人看,就不会出现什么网瘾、早恋等有偏见的词。

上一代的父母由于社会环境、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家庭教育大部分是没有跟上的。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内心爱的缺失,又受了良好的教育,下一代有都是独生子,所以现在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偏。付出牺牲的风气愈演愈烈,而且你不牺牲付出都不配做父母。

上一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你们比我们幸福多了,最起码能吃饱饭!新一代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因为我小时候缺爱了,所以一定得让这个孩子心理健康。其实这种心理都是如出一辙。

一个人,无论是生活、感情、教育、三观,其实最幸福的状态,莫过于“正常”二字。不多不少刚刚好。

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会是怎样的孩子们呢?他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不能重拾原本的幸福和快乐?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能不能冷静下来正确疏导自己的情绪?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不能乐观积极的去面对?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不能坚强而有智慧的解决?

这一代小盆友最不缺爱,缺的是自主获得幸福的能力,面对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社交能力。

父母把一切都做到位了,小时候,吃喝拉撒都照顾的细致而精密;上学时孩子考试整个社会都得停止运转;长大了路铺好,房子买好,钱攒够,让孩子能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

可是他们来世界走一遭为啥呢?他们是来过自己的人生还是让父母来过的呢?

孩子不是宠物,不需要父母每天给食吃,给水喝,上完厕所给铲屎,去哪都得栓根绳。

他们是人,来这里了解和体验这个世界的,体会一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完整人生。

- 5 -

车间主任小花:从中小学教育,转到早教,见识过各种家长孩子之后,我发现依然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

用自己的认知否定孩子的认知。

很多父母包办、控制的出发点是这个;

为达到此的冷漠、谩骂、殴打是这个。

先说感觉。

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热不热、困不困……

孩子自己有,家长非要否定孩子的感觉,然后按自己的来。

拿我自己来说。

我小时候有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就是每顿饭我都吃得很撑。

因为我妈'觉得'我不饱、'觉得'我就该吃这么多。

我不是没有反抗,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些诸如'长身体'、'不能浪费'的奇怪理由比“我的感觉”更重要。

所以秋裤梗流传至今:你妈觉得你冷。

- 6 -

从感觉逐渐延伸:

情绪。

很多家长对孩子出现的一些情绪一头雾水啼笑皆非。哎呀,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有什么好计较的?

态度。

弹钢琴、学芭蕾多有气质,你怎么会不喜欢呢?

你看你整天玩这些有什么出息?

观念。

被子就应该叠起来放;

工作就是体制内稳定的好;

男的就应该喜欢女的,女人就该生孩子……

其实孩子的第一叛逆期不是在青春期,而是两三岁的时候,只是大多被无视、被管制了。等到青春期才有了力量对抗而已。

不得不承认,父母的很多决定是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但是请接受我们,再否定我们的部分作为。先接纳主观感受,再否定客观事实。

不能嫌洗澡水脏,就把孩子扔了吧。

况且父母的认知有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毕竟生活的社会,成长的时代,建立的观念和认知,都有不同。父母是为我们好的出发点,但是,你认知的好和我认知的好,不是一样的好。

更何况很多事情本来没有对错,说到底,还是权利的不平等。毕竟这样的问题不止存在于两代人之间,恋人夫妻,工作中的上下级都有。但在亲子之间格外明显。因为家庭中,孩子就是处于权力的底层。

- 7 -

新衣:“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 8 -

匿名用户:我说一个吧,批评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这个行为的主体可能是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孩子的其他长辈。

孩子想吃肉不想吃菜:这孩子真馋,就爱吃好吃的!还想吃xxx?想得美!我小时候有xx吃就不错了!

孩子想要买某样贵一点的东西:这孩子,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钱来得不容易!

孩子想买的东西有点多:这孩子,太贪心了。

孩子走累了想让父母抱:这孩子真娇气,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少爷!

孩子不想做作业或者不想打扫房间:这孩子真懒!

出门前不上厕所,出门后不得不满大街找厕所:你怎么这么麻烦?

孩子受到了挫折或伤害(例如比赛输了、考试考差了、摔了一跤)哭了:这孩子真软弱!

孩子看电视/看书感动哭了:哟,你看他,还哭呢!眼泪真不值钱啊!

说完以上这些话后孩子伤心地哭了:有什么好哭的?我说你还说错了?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我觉得这些话简直是拒绝孩子需求的利器。我清楚地记得我幼年时这些评价给我带来的的羞耻感。之后,我一直羞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无论是身体不舒服,想吃某道菜还是想要钱买本书。我认为自己的需求会给他人添麻烦,会给他人带来不快。我认为有需求、有负面情绪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我讨厌自己哭,但很多时候越想忍越忍不住。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那也不能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吧?有的孩子就是馋,就是懒,要求就是不合理啊。

说得没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父母确实不能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因此,父母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是正确的。

不正确的是,因为孩子提出需求就批判他、贬低他。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就是人的本性啊。看到好吃的,就是想多吃一点;看到玩具,就是想再买一个;累了就是不想动,难过就是想哭啊。大家都是人,父母就没有偷懒嘴馋的时候了吗?魔仙小蓝还喜欢吃草莓巧克力呢!

孩子有需求,应该尊重他渴望美好事物、为求而不得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发泄情绪的权利。不能满足需求,那就拒绝他。否定他的需求,只会让他学会压抑自己和否定自己,越来越排斥和父母的交流。

- 9 -

不睡觉假扮王祖贤:不愿意承认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总是觉得子女在结婚之前都是父母的附属物,这就会无形中形成一个不对等关系。 等到你经济完全独立的时候这段不平等关系才会结束,但是由于你的耳濡目染你和你的子女可能又会陷入这段关系。

所有的良好沟通肯定是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当我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我们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我会听别人的感受,别人也会倾听我的话语。当然也会有冲突,但是大家因为各个原因也能坐下来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基本双方是平等的关系。

当我回到家以后,我和我父母之间就是不平等关系了。 父母人生阅历,财富,等等方面都超过我。本身我们就处于一个极其不平等关系,他们是强者我们是弱者,弱肉强食。所以她们经常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从我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会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判断这些事情适不适合我门,我们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例如:爱情,工作,服装,等等但是他们最少考虑的就是我们自己是否喜欢这样。

父母无法接受我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是一个健全的人,有自己的需求。

典型父母掌控语句是:我都是为你好。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觉得你这么穿显得不稳重。 你这样的XXX不符合你现在的身份啊,怕是不妥吧,还是XXX吧。

如果父母控制欲很强,你的人格独立的欲望也很强的话就会产生很多冲突。

当然你父母要是通情达理的人,控制欲也不太强我相信你也没有太多这方面的困扰。父母愿意坐下来和你平等沟通,不是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和你说话。 这种通情达理的父母你可以去尝试谈一谈你自己的想法,可以改变你目前的困扰。

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独立,才有良好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标题可查看)

您的转发和推荐,将是对甜秘密公号成长最大的动力!

甜甜新书

购买只需在淘宝、当当、亚马逊和京东搜索书名即可。

PS:当当网上有限量签名版,早买早得到!

甜秘密

[ID:tiantiansecret]

一个资深金牛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