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池州)一、(续)

 七星钓客 2018-08-28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10191086)。官至宰相,编撰《资治通鉴》。与变法首领王安石曾同游池州,终因不满变法而离开朝廷,再次涉足池州,留下《齐山呈王学士微之》一诗:

江上有齐山,群峰矗如剪。

昔闻齐刺史,置酒升绝山献。

其人有惠政,嘉名自兹远。

君来踵其迹,词牒日清简。

骤驹时入谷,胜地穷搜选。

问俗复怀人,非徒事游衍。

       王安石: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10211086),主张变法,失败后退居南京,在游览九华山时留下的诗作有《宿化城寺阁》、《题半亭壁》、《送僧游天台》、《答平甫舟中望九华》等诗作。在概括九华山“雄奇”的同时又阐发了社会的事理。如“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盘根虽巨状,其末乃修纤”。被陆游等人所称赞。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0371101),曾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未被采纳后,在杭州任判官期间,曾涉足池州。他泛舟秋浦,横渡清溪,留下《清溪词》:“大江南兮九华西,泛秋浦兮乱清溪……”诗中写景怀古,议论唱叹,与世无争,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10391112),因支持其兄反对变法而被株连。在《过九华山》诗中,他在“看尽江南山”,“联翩过重峦”之后,从“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入手,道出了行迹匆匆,对九华山秀美的风光可望而不可攀的遗憾。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10841151),在金兵大举进攻中原时曾一度流寓江南。1128年七月七日(七夕)之夜,李清照小住贵池时,曾写新词一阙: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词中借景抒情,流露出与丈夫赵明城的离别之苦。

       岳飞:南宋爱国名将(11031142),在率师抗击金兵转战途经池州时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歌颂池州山水的诗篇。途经青阳县“清泉岭”留有“饮马泉”,在当年池口江边翠光亭上他发出“爱此倚阑干,谁同寓目闲”的感叹。登上风光秀丽的齐山,他留下《池州翠微亭》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如今在齐山翠微寨故址上有纪念岳飞的岳飞广场,矗立有岳飞的巨大塑像。山顶上建有翠微亭,山岗游览中还可看到当年岳飞所骑的“战马”(骧首石),在昂首凝望主人的归来呢。

       王十朋:南宋诗人、文学家(11121171),来池州留有名篇《泊池州》,诗中“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之句,再现了宋代时的池州城南旧景。游至晚唐杜牧所建弄水亭处发出感叹:“光洁贮杯便弄水,翠微照眼称提壶”,游秋浦之地时道出:“浦无时季秋尤好,池有精神贵可呼”,既对“贵池秋浦”的赞誉,又巧妙地嵌进四字。现摘录王十朋《望九华》二首:

九芙蓉自九天来,太史南游山未开。

仙境曾经谪仙眼,佳名绝句两崔嵬。

 

舟出清溪尚逆风,观山却得少从容。

浮云不碍天边眼,放出神仙八九峰。

 

《为子长招游齐山作》

路经秋浦上崔嵬,不负孤舟万里回。

峰比九华微具体,洞疑三竺远飞来。

胜穷岩石玲珑地,秀吸江湖浩渺否。

先却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开。

       王十朋笔下的齐山,真正显现了袖珍“小九华”之美景,让我们从诗中再次领略齐山的秀美。

       周必大:南宋左丞相(11261207),两次涉足池州,留下多首诗篇,现录他游齐山时作《翠微亭》诗,诗曰:

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州。

蜿蜓正作长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

       杨万里:南宋文学家、诗人,世称“南宋四大家”(11271206),他在池州留有许多作品,赞美池州的山水,抒发自己的情怀,其中有五律《舟中望九华》,诗曰:

山外云浓白,峰头日浅红。

横拖一匹绢,直扫九芙蓉。

奔走来船里,提携入袖中。

寄言杜陵老,不用剪吴淞。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11301200)。在贵池城西门外的湖山留下《九日登天湖》一诗:

去岁潇湘重九时,满城风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黄菊青樽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自吹衣。

相看下视人寰小,只好从今老翠微。

       文天祥: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2361283),在被押解途中,路经池州时写下五律《池州》。诗曰:

五老湖光远,九华山色昏。

南冠前进士,北部故将军。

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

匆匆十年梦,故国黯消魂。

       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答失蛮氏的后代。曾数次来池州,游九华。在池州留有“看山不厌马行迟”和“行尽江南都是诗”之名句。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14721529),他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和以“良知良能”为主的“心学”,一度流传日本,这位“唱其新说,鼓动海内”的大名鼎鼎的大学者,曾两次来到池州,游览九华山。写下了不少赞美九华山的诗篇。1528年,其弟子及地方官员在化城寺西曾建造“阳明书院”,以纪念这位心学大师的事迹。

       汤显祖:明代著名戏曲家(15501616),他来池州考察贵池傩戏和“青阳腔”时,曾游齐山留有七律《齐山秋眺》,诗曰:

相国风流出剌年,池阳幽色在南偏。

烟华欲暗苍龙峡,玉笋长飞白玉泉。

洞壑芊绵还自出,亭台萧瑟向谁悬。

不堪游子登临意,长带秋江雁影施。

       姚鼐:清代桐城派文学集大成者(1731—?),他舟行池州时,面对沿岸青山奇石相对,苔径回曲通天,春来万木峥嵘,千花竞放,百鸟争鸣的山水胜境,欣然命笔,《出池州》诗曰: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州。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州。

       在《舟行望九华山》诗中,意境幽远,诗曰:

九峰云影碧空涵,帆送遥天破蔚蓝。

几瓣青莲浮绿水,奇芬风散满江南。

       其实来池州的名人太多太多,包括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池州留下的诗词遗迹,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解说。游客来到池州,会在这里寻觅到一份份古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