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尚雅轩 2019-08-04

背诗

复习

01.11

2019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注

1.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起于行伍。大败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当时高宗与秦桧一心求和,以十二金字令牌将他召回,他愤泣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次年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宁宗时追封为鄂王。他的诗,有的描写景物,有的志切杀敌,以《池州翠微亭》最好。

2.池州翠微亭: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唐建,可俯视清溪。

3.经年:经过一年、几年或多年。

4.特特:特地,特意。

简析

岳飞为抗金名将,以名将而为好诗,殊属难得,我们来看一下:

“经年尘土满征衣。”

正如岳飞《满江红》词所写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多年征战,军旅倥偬,尘满征衣。“经年”是一个时间概念词,既可以解释为经过一年,也可以说是经过几年,甚至是经过多年,一切都要结合具体的诗境确定。

“特特寻芳上翠微。”

正是由于多年征战,尘土满身,所以作者特地忙里偷闲,觅得一日闲暇,来在贵池,登上南齐山顶,看其意思,似乎欲借翠微亭山光水色,一洗衣上征尘,一澄心中杂虑,通俗点说,也就是换个环境,换种心情的意思。

关于这儿的“特特”,金性尧先生解释为“马蹄声”,并举温庭筠“马声特特荆门道”为例,认为这样就写出了岳飞是在马蹄声中来,最后又在马蹄声中去,分外与作者戎马生活切合,我却觉得这种解释似是而非,因为假如第二句也写马蹄声,第四句也写马蹄声,那么这首绝句首先就避免不了拖沓重复的毛病,而这对于惜字如金的绝句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另外第四句既然点出了作者在马蹄声中去,循其常理推测,他自然也是在马蹄声中来的,又何必特意再强调,反而剥夺了读者合理想象的空间?因此不如把“特特”解释为两个“特”字叠用,起一种强调、加强作用,而之所以强调,原因正在于第一句,这样一、二两句的因果逻辑就更加和谐,也更加紧凑,我觉得这样要好很多。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关于南齐山翠微亭的景色,杜牧曾在《九日齐山登高》有过描述,他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可知翠微亭左近,既有山,南齐山,也有水,江涵秋影,山水映照,风光绝伦,那么对此好山好水,自当敞怀饱览,作者又何以说“看不足”呢?这个原因其实也很好解释,因为作者一生志向,志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原,今日百忙中偷得片刻闲暇,这才来到翠微亭观赏景色,而前方后方,军务繁忙,又哪里容得他饱游纵览,因而只好带着心中的遗憾,在天色已暮,明月初升之时,踏一地月光,催马蹄声声,重又返回了军营,重新投入他“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血与火的战斗生涯中。

然而也正因为对大好河山的这份深沉、炽热的爱,岳飞的抗金大志才会显得那么决绝,那么义无反顾,既使赔上身家性命,他也百折不挠,百死不回,他是无愧于那个时代的,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是为诗解。

解读者:岁月如歌,网名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