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朱仙镇岳飞庙

 黑龙江波涛 2018-08-29
开封朱仙镇岳飞庙

看过《说岳全传》的人一定知道“八锤大闹朱仙镇”的故事。那时,金国大元帅四太子兀术在朱仙镇布下“金龙阵”,想一举歼灭宋军。决战之日,岳飞、韩世忠、刘琦各领麾下精兵,分三路杀进阵去。“岳家军”三员小将严成方、岳云、何元庆分别挥舞着一对金锤、银锤、铜锤冲进了“金龙阵”,如入无人之境。忽听得金营将台上一声号炮,左右阵脚走动,无数番兵番将围拢上来。原来“金龙阵”由两条“长蛇阵”演化而来,头尾各有照应,犹如两把剪刀一般,杀了一层,又是一层,杀不散,打不开。岳飞等三位元帅率领将士在阵中拼命厮杀,左冲右突,只杀得天昏地暗。正难分难解之际,阵外忽然来了三位少年英雄。那是金门镇先行官狄雷提着一对铁锤前来助战,半途遇到樊成、关铃,三人一合计,拍马冲进阵来,锤打、抢挑、刀砍,金兵哪里招架得住。金兀术正在台上看军师哈迷蚩布阵,见此情景,急忙提斧下台,跨马迎了上来。三员小将一见兀术,一齐上前,围住厮杀。金兀术哪里敌得过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臂酸麻,浑身流汗,只得拨马绕阵而走。三员小将在后面紧追不舍,把个“金龙阵”冲得七零八落。岳飞见金兵阵脚散乱,指挥众兵将四处追杀。这时,岳云摆动银锤,严成方使开金锤,何元庆铜锤飞舞,狄雷铁锤并举,一起一落,金光闪烁,寒气逼人,只杀得金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便是“八锤大闹朱仙镇”的故事。

八锤大闹朱仙镇绘画(网络截屏)

朱仙镇是岳飞杀退金兵,围攻东京(今开封),直捣黄龙府的重要战场,也是岳飞接到朝廷十二道金牌班师之地。后人在朱仙镇建有纪念岳飞的庙宇,数百年来,香火不绝。目前,全国有十多座岳庙,其中以浙江杭州、河南汤阴和开封朱仙镇三座岳庙影响最大。杭州和汤阴的岳庙已经瞻仰过了。这次到了开封,便要再瞻仰一下朱仙镇的岳庙。

朱仙镇岳庙位于岳庙大街北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正德四年(1509年)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间,几经拓修,形成如今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临街是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雕梁画栋,端庄威严。门楣挂着“精忠岳庙”匾额,柱上楹联:炳史册精忠资社稷;收河山报国筑长城。

朱仙镇岳飞庙大门

走进岳庙大门,大院正中建有一座拜殿,殿宇四面无墙,为亭式结构,是祭典岳飞的场所。

拜殿

拜殿前跪着五个铁铸人像,这与汤阴岳飞庙、杭州岳王坟情况相似。那五个铁像是:奸相秦桧与妻子王氏;万俟卨,为监察御史,主持审理岳飞案,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罗汝楫,为殿中侍御史,与中丞何铸交章论岳飞罪,又劾黜岳飞旧幕及大理寺欲轻判岳飞者数人;张俊,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要是不参与诬陷岳飞,倒也是一员抗金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齐名,其所部称“张家军”,颇有战斗力。张俊颇能窥视皇帝的心思,他发现高宗只想偏安一隅,最担心南宋大将拥兵自重。于是,第一个交出兵权,受到高宗的赏识。接着便将矛头指向韩世忠、刘琦和岳飞。在高宗的威逼下,韩世忠、刘琦也先后交出了兵权,只有岳飞一心想北伐收复中原,不愿交出兵权。这时,高宗、秦桧一心想与金国“和议”,岳飞成了“和议”的阻力。于是秦桧串通张俊,先是收买岳飞的部将王浚,让他出面诬告岳飞的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然后牵扯到主帅岳飞。岳飞等三人在狱中铁骨铮铮,任凭酷刑折磨,始终不肯在所谓的“抗命”供状上画押。最终还是被杀害了。当时,南宋还有一员名将叫张浚,很容易与害死岳飞的张俊相混淆。但是,这个张浚比奸臣张俊大11岁,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别号“紫岩”,抗金名将,当过丞相,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张浚之子张栻曾主持长沙岳麓书院,是湖湘学派的开创者。

拜殿前跪着的五个奸臣的铸铁像

拜殿建于岳庙大殿之前,大殿门前,左右各有两通高大的古碑。

岳飞庙大殿

一块碑上刻的是岳飞亲书的诗一首《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雷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喋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诗中“紫岩先生”即抗金名将张浚别号。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金兀术与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岳家军”也参加了这次防御战。张浚在出发前,岳飞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全诗慷慨激烈,豪情满怀,充满爱国主义情操。明代学者蔡悦评论说:“词意雄伟激烈,可轰震千古!”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碑
岳飞诗碑

另一通碑上刻的是岳飞的一首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的背景是: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第一次参加北伐,大获全胜。11月下旬,朝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送到鄂州(今南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此词。

岳飞《满江红》诗碑

还有一块是《朱仙镇岳鄂武穆王碑》,碑体高2.5米,宽1.1米,刻于明正德十五年(1521年)。据明代《祥符县志》明何孟春《重修岳祠碑记》载:“宋鄂侯忠武王庙,始建于鄂,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而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镇。在鄂者,王(指岳飞,下同)开国地也,王冤白时建;在杭者,王墓在焉;在汤阴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而王之功於是,为报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

第四块古碑是《功德碑》,记载明代捐资修建岳庙者姓名。旁边还有一块古碑是《呈清官祀岳庙记》,记载了古代祭祀岳庙的规格与所用祭品规定。

走进岳庙大殿,殿上供奉岳飞神像,梁上高悬岳飞题词“还我河山”横匾,柱上有楹联:一关十牌凭浩气;常思三字仰精忠。两厢立有岳云、严成方、何元庆、狄雷四员小将神像,四员小将抡起八柄大锤,演译“八锤大闹朱仙镇”的激战场面。

大殿供奉的岳飞像
大殿两厢的“八大锤”塑像

走过大殿,后面是岳飞寝殿。东西厢房分别为五子祠、五将祠。寝殿内陈列有岳飞生平简介: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农民家庭出身,曾先后四次从军。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当金兵再度围攻东京(今开封)时,岳飞第三次从军,投奔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设立的大元帅府,参加抗金战争。次年,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称帝,建立南宋政权。岳飞满怀爱国热情写下《南京上皇帝书》,反对京师南迁,结果受到“小臣越职”、“夺官归田”的处分。之后,岳飞离开部队投奔河南招抚使张所,被提拔为统领,随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参加收复新乡的战役。之后,在宗泽帐下任都统制。

后院寝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渡江南下,岳飞与金兵转战于宜兴、广德、常州一带。第二年,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仅两个多月时间,就收复了刘豫伪政权统治下的襄阳等六郡。由此,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屯驻鄂州。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收复了颖州、卢氏县、商州、虢州等中原失土,与太行山义军也取得了联系。由于高宗下令“不许深入”,得不到援军和给养补充而半途而废。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对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岳飞挥师迎敌,向金国大营东京(今开封)进攻,取得著名的“郾城、颖昌大捷”和“朱仙镇大捷”,打退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收复了汝、颖、蔡、陈、郑等州县和西京洛阳,构成北、西、南三面对东京的包围之势。金兵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准备从东京北撤。岳飞兴奋地对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就在此时,岳飞收到朝廷发来的十二道金牌。加上高宗、秦桧有预谋地撤走了张俊的部队,阻止了刘琦、韩世忠部队北上,“岳家军”陷入了孤军深入的危险境地。岳飞被迫班师,叹息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北伐中原的大好形势就此夭折。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中旬,朝廷以“论功行赏”的名义将岳飞升为枢密副使,实际是解除他的兵权。接着,秦桧串通张俊,罗织岳飞罪状。十一月,派人将岳飞骗到临安,岳飞一到临安即被投入大理寺狱。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杀害,时年39岁。

岳飞被害后21年,宋孝宗继位,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赐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的被害,是华夏民族的千古冤案,人们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而将秦桧等作为发泄怨恨的对象。到了明代,江南才子文征明写过一首《满江红·拂拭残碑》,表达对岳飞冤案的独到看法。词曰:

拂拭残碑,赦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惜,中原蹙,且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引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