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有个计划,用八篇文章的形式(但不会连续发),把近期读到的神书《自尊的六大支柱》做一次全面梳理,前7期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这本书核心内容的整理和分享,第8期的内容是我的个人转化,我将之称为《我的自尊宣言》。 遇到这本书很偶然,前段日子在看《哈佛幸福课》,老师偶尔提到了“nathaniel branden说过人的自尊六大支柱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会自我负责”,就是这么一句话,闪电一般地击中了我。 我本能地意识到这句话触及到自己成长道路中一个很大的障碍, 于是立刻去网络上搜关键词:nathaniel branden、自尊六大支柱、自我负责。然后就找到这本很多年前的书,国内红旗出版社在1998年出过中译本,立刻下载了电子书。 我相信一点,这世界上,我们遇见谁,遇到什么事情,接触到什么事物,都是自己选出来的,如果真的并不需要的东西,会本能地远离。我能找到这本书,注定它会对我产生神奇的影响力。 我花了整整了3天时间读着电子版,每一个篇章都带来了远超想象的启发。之后,觉得电子版不过瘾,不能随时随地做笔记,于是又在淘宝上定了一本印刷版。 17年下半年,我遇到《九型人格》和《与神对话》,开启了精神层面的自我探索;18年下半年,我遇到了《自尊的六大支柱》,让我的自我探索之路,从此找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地举措。 人生道路上,总有力量在冥冥中引导着我,感恩! 今天分享的第一期内容,是《自尊的六大支柱》第一部分“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它在告诉我们,自尊到底是什么。读完文章的朋友,可以问问自己,自尊在身上体现了多少。 01 自尊,意识的免疫系统 自尊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求,它既不需要人们的理解,也不需要人们的认同便可发挥作用。不管我们知道与否,它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我们身上运作。我们可以努力去把握自尊产生的推动力量,也可以对他的存在继续无知无识。但在后者的情境中,我们便是在否定“认识你自己”这一恒古格言,而且承受着它带来的一切后果。 我所说的“自尊”,远超过人们常指的与生俱来对自我价值的感知范围,它指的是: 1、对我们思维能力的信任,对我们应付生活挑战的能力的信任。 2、对人人都可以成功,具有追求幸福权利的信任,以及对我们自身价值,对我们维护自身的权益,享受劳动果实的信心。 我不赞成自尊是生之即来的人的天赋的观点,在有些人眼中,好像肯定的话语重复几遍,自尊就会出现。恰恰相反,随着时间流逝而享有的自尊,代表的是一种成就。 相信自己才智,认为自己有权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自尊的本质。 如果相信自己的才智和判断力,我的言行举止就会更像出自一个有思维力的人。调动我的思维力,清醒地认识我的行动,我的生活就会更好,而这又会增强我对自己的才智的信心。 如果我不能相信自己的才智,我更可能会被动地思维,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行动,遇到困难时也没有足够的毅力。当我的行动以失望和痛苦告终时,我会为怀疑自己的才智找到依据。 若是有了高度的自尊,在困难面前,我可能会坚韧不拔。若是缺乏自尊,我更可能会轻易放弃,或走走过场,没有真正尽力。 如果我尊重自己,并要求别人与我交往时也尊重我,我就会发出信号,我的行为方式也会增加别人合体的反应的可能性。当他们认同我的时候,我的初始信心便得到了加强和确定。 如果缺乏自尊,很自然地接受别人的无礼、诋毁或利用,我便是在无意识地传播这个信息,也许有人就会以我的自我认识来对待我。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并且我又屈从于它,我的自尊感便会更差。 积极的自尊感,事实上就像是意识的免疫系统一样,给我们提供了抵抗力、力量和再生能力。 正如健康的免疫系统并不能保证人永不生病,但却能让人们在疾病面前不那么脆弱,并能更好地征服疾病一样。健康的自尊感也不能保证人更好地应付并超越一切障碍。诸多的困难当然能把自尊感强的人击倒,但他们很快就能重新站起来。 有时候人会这样问,“我们身上的自尊感有没有可能显得太多了一点?”答案是不,不可能。这就像在说,我们的身体太好了,我们的免疫系统太强了一样。 有时候,自尊感会同吹嘘、浮夸或傲慢相混淆。但即便人们展现出类似的痕迹,它说明的是——人们拥有的自尊感实在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它们反映的恰恰是自尊感的缺失。 拥有强烈自尊感人是不会受鼓动,去显示处处都比别人强。他们不会把自己于什么参照物生搬硬套,以此表明自身的价值。他们的乐趣就是以真正的自我而存在,并不在于要比别人强。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后院看到我家狗玩耍的情景,它一个劲地在院子里溜圈,用鼻子嗅嗅花,追赶着麻雀,在自己的活动中其乐融融。它并不在想(我敢肯定)自己比隔壁的那条狗更幸福,它只是陶醉在自我生活中。 02 自尊感的意义 自尊感由两个相互交织的部分组成。一个是在生活挑战的面前拥有最基本的自信意识,我们称之为“自我效力”,另一个是肯定自己拥有幸福权利的意识,我们称之为“自爱”。 如果一个人感到面对生活的挑战力不从心,如果一个人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信任,对自己的思维能力没有把握,我们将从他(她)身上发现缺乏自尊感的痕迹,不论他(她)具备何种其他美德。 如果一个人缺乏最基本的自爱意识,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慕,觉得自己与幸福无缘,害怕表达自己的思想、需求和渴望,我们同样会发现他(她)缺乏自尊感,不论他(她)展现出多少其他的积极进取素质。 自我效力和自爱是健康的自尊感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支柱,缺少了任何一根,自尊感即遭受损害,由于它们从本质上体现了这个概念。 人们体验过自我效力之后就会萌发出控制自我命运的意识,而该意识与心理整一的状态紧密相联。人们还会产生置身于自我生存中心的意识。 人们体验过自爱后就会觉得与他人相处,建立和谐友爱的社会,既独立又相互信任是完全可能的。与此形成对照者,要么是与世人隔绝,要么是无主见盲从。 03 我们来仔细谈谈自我效力。 拥有效力即是指能够去的希望的结果,相信自我的基本效力,就是相信我们有能力学会自己想学的东西,有能力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我们心中的目标,并且事情的成败仅系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拥有自我效力并不能保证我们永不犯错,它只是表明我们有能力思考、判断、认识事物,并在犯下过错能够即使改正它们。有了它,我们便建立起对自己智力、能力的信心。 拥有自我效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应付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一个挑战,它只是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至少从理论上说如此,学会我们需要学习的一切,相信我们从理性上会全心全力完成自身价值的所有任务,应对所有的挑战。 当今的世界,人类知识每隔10年就会翻番,而我们的安全感完全维系于我们的学习能力上。
此外,我们需要明白,自我效力同样适用于人际亲情关系。如果却少了对人际交往富有信心的因素,任何对效力的体验都算不上完整。 如果我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不能是我自己和对方产生有益的、起促进作用的感觉(其实,这就是“能力”在人际领域中的实质体现),那么我在最根本的层次上存在着缺憾,在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我为能拥有效力,而这个现实会折射于我的自尊感中。 有时候,人们对人际关系心存恐惧,伴之而来的是对人际关系的感知降低到很低的水平。他们从非人际化的言语中,如机器、数字、抽象思维寻求安全感,无论在事业上他们可能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他们的自尊感仍然存在瑕疵,逃避如此重要的一个生活要素必将蒙受惩罚。 04 自爱于自我价值 自爱是对自我价值的信念,它不是一种幻想,以为我们是“完美无缺”,高人一等,它一点也不包含比较或者竞争,它只是在提示我们,我们的生命、存在具有支持、保护、抚育的价值。 我们不难碰见这样的人物,他们至少在某些领域中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但对拥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则非常不足。在他们的自尊感中,一些因素其实已经消退了。这样的人可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他们缺乏享受它的能力。 有时,可以在业务上颇有成就,但又迫切希望能逃离办公室的人士中遇到此类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外出度假与其说是享受快乐,倒不如说是压力源泉。他们享受生活的能力极为有限,他们爱家的感觉也极为有限。他们感觉不到,其实他们拥有这样的权利,但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通过成功才能不断地证实、维护自身的价值。不能说他们自尊感空虚,但可悲地在这点上存在瑕疵。 请注意三种基本的现象: 1、如果我们尊重自己,我们的行动往往会证实、强化该意识,例如,我们会要求别人注意和我们交往的方式; 2、如果我们不尊重自己,我们的行为往往会表现得降低自我价值,例如,我们会接受他人对我们的非礼待遇,而此举更加证实并增强了我们的自我否定意识。 3、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自己的自爱意识,我们应该以有助于其提高的方式去行动,此举始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随之,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05 关于自豪感 这里再多说几句,谈谈自豪感跟自尊感的区别。自豪感是对喜悦的一种奇特的体验。 如果自尊感关注于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并说,“我行”;自豪感关注于我们已经完成的事并说“我做了”。 真正的自豪感跟吹嘘、自擂、傲慢没有丝毫关系,它不需要去“证实”,等待它的是享受。 自豪感也不是自欺欺人,自以为我们完美无缺。我们可以一方面承认自己的过错和不足,同时以自己的行为和成就而自豪。 成就总能带来自豪感嘛?答案是未必,下面便是一例: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时我们听到别人说:“我的成就这么大,为什么我就没有更多一点的自豪感呢?” 尽管大家不能尽情享受成功喜悦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思考一下这一点很有价值: “是谁选择了你的目标?是你,还是存在于你心中某一个重要的他人?” 我们若是追求不能真正反映自我心声的“二手”价值时,无论是自豪感还是自尊感都缺失了它的基石。 有没有什么比仅存我们自己判断价值需要更多的勇气?有没有什么更具挑战性,有时候更可怕?难道自尊感不是在召唤我们内心的英雄嘛?这些问题将把我们带入后面要讨论的自尊感的六大支柱中。 ps:近期进入密集线上+线下培训期,周末各种沙龙活动,主攻的方向跟积极心理学有关,有心得,会及时跟大家分享。 我过去的心理咨询以及各种自我学习,解决的是过去内在的问题,了解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恐惧退缩这些负能量的根源。上半场的任务解决后,现在,我开始下半段的启程,往前走,借助新一批老师的力量,把自身的能量和潜力激发出来,让成长加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