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月:爱情的期望太高,婚姻的现实不满 | 案例

 汐钰文艺范 2018-08-29

文/郑州市金水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月


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阿宋

性别:女

年龄:34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基本情况

四月的某一天,社会工作者在例行电话接待时候,接听了服务对象阿宋的关于离婚协议内容的咨询电话。经过简单的了解咨询,社会工作者发现阿宋并不是真的想离婚,社会工作者及时邀请服务对象及其丈夫来婚姻家庭辅导室进行详细的探讨。经过了解,34岁的阿宋在2010年与丈夫阿斌结婚登记。婚后就就顺利怀孕生子。随着时间增长,家庭花销的增多,服务对象对丈夫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逐渐开始嫌弃男方的长相和身体,从内心拒绝丈夫,长达五六年没有夫妻生活,知道这样会对丈夫造成影响,但又不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自己又害怕离婚后没人照顾自己,认为一个离异的女人不好找对象,也没有好的生活,处在矛盾纠结中。


2、服务对象曾经接受服务情况/曾经尝试过的方法:

曾经表示因为孩子还小,愿意改变自己的任性脾气,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倒退回以前一样。丈夫曾经也希望妻子能变得“正常”一些,但这几年的反反复复觉得心灰意冷。


3、居住情况:双方早几年用全款买了一套住房,没有房贷压力。

经济与工作情况:男方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女方是自己跟朋友创业跑业务,可以维持家用。


4、健康状况:双方都是良好。


5、与家庭成员关系和人际交往关系:男方来自农村外地,家有一个姐姐和妹妹,女方家里有个妹妹,父母也是退休干部,从小家庭优越,但据男方描述,妻子与家人相处并不是多和谐。女方经常惹父母生气。对公婆方面也是因为长期不回家,没有多少相处,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矛盾。


6、支持网络:女方家庭成员为了女方的婚姻家庭还是支持女方维系婚姻关系。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总是极力撮合,给予女方很多理解和包容。而男方家长远在农村,对男方并没有多少干预,但出于传统思想,也并不希望孩子走向离婚这条道路。


分析预估


(一)个案表面问题

阿宋认为,自己与丈夫结婚七年,当初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了“凑合”结婚。婚后育有一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对象越来越嫌弃丈夫,认为他身材不够高大威武,长相不够帅气,也没有以前那么有奋斗的精神了,而且更注重家庭。丈夫不努力自己就努力赚钱,跑市场很辛苦,丈夫不仅不支持自己,还处处提防自己。知道五六年没有性生活不利于夫妻之间的感情维系,但内心又排斥对方。通过与丈夫的交流,自己也同意很多事情自己并不一定完全能干好,还需要丈夫出面给解决,如果丈夫解决不了,就会埋怨丈夫不优秀,没能力。自己又担心真的离婚了,害怕社会歧视,自己和孩子没法生活了。到底离不离婚,自己也很矛盾。


(二)个案潜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定情况,社会工作者认为应从个体心理、家庭和社会层面进行综合情景的分析、判断,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心理层面:服务对象本人缺乏清晰的人生计划和目标,有些异想天开,觉得什么事情都应该顺应自己的想法发展才是正常。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会去埋怨丈夫,希望自己能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来证明他对生活有上进心,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但又缺乏自信心和动力。


家庭层面:从小都缺乏父爱的她,对她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引导对他的成长发展都有负面影响。以至于后来对丈夫过度依赖,但又过于天真的想自己的男人应该是个白马王子,如若不然则很失望,又很天真。以至于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甚至害怕离婚后没人给她做饭没人照顾她了。


社会层面:服务对象除了怕离婚后没人做饭没人照顾她,还害怕自己一个离婚的女人不好在改嫁,会被遭笑话。虽然她要离婚的想法并不成熟,但她的情况还是非常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持的,单亲家庭单亲妈妈并不应该被社会抛弃。   


上述服务对象所产生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不能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运用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分析使服务对象意识到婚姻问题的根源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依据理论指导生活可以是服务对象从内心深处接受改变。


服务计划


1、缓解服务对象闹离婚的情绪,缓和夫妻关系。

2、让自己接受丈夫,从内心不在拒绝他、

3、让自己明白自己的角色担当,明白一个合格的妻子应该承担的责任。

4、夫妻二人共同协商,是俩人一起创业开始给别人打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给家庭,共享和谐美满家庭之乐。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在服务前期,工作人员首先安抚服务对象及其丈夫的努力情绪,了解服务对象面临的婚姻问题,其次,向服务对象分析两人的矛盾所在到底是什么?几次邀请服务对象进行家庭辅导,刚开始服务对象总是找各种理由没有来做辅导,经过社会工作者几次积极跟进,终于让服务对象来这边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建议,同时积极调整家庭角色转变,增强自己的权能。最后让这个家圆满。社会工作者通过电话回访了解服务对象生活现状,询问服务对象生活状况和丈夫相处的态度。服务对象表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最后,通过观察,服务对象表示愿意和丈夫一起努力工作,共同为这个家庭奋斗。


第一次服务:本次服务目标


1.了解服务对象为什么要来离婚

2.引导服务对象理性的看待婚姻问题

3.了解服务对象丈夫对婚姻的看法。


服务过程记录:

1.对话撮要;服务对象与丈夫结婚七年,当初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了“凑合”结婚。婚后育有一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对象越来越嫌弃丈夫,认为他身材不够高大威武,长相不够帅气,也没有以前那么有奋斗的精神了,而且更注重家庭。自己想创业丈夫又不理解自己,这次都是因为自己去外地出差,丈夫不让自己回家,回来了也不相信自己,要吵架离婚。

2.非语言信息、服务对象情感、环境状况;服务对象在诉说时候感觉自己非常委屈,又有一种矛盾的心里。既嫌弃丈夫,又怕失去婚姻后自己不知道怎么生活。

3.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想法、感受;经过交谈,社会工作者感受到服务对象有一些自我理想主义,虽然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思想却有一些不成熟。甚至有些幼稚,认为离婚了没人给她做饭了。

4. 介入方法:本案是社会工作者主动直接介入的,开展服务从服务对象本人入手,提升服务对象的家庭这人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第二次服务:本次服务目标


1.了解服务对象回去后的生活状态

2.协助引导并提出合理的改变策略


服务过程记录:

1.对话撮要:因服务对象不方便来婚姻登记处,本次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首先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了解这几个星期他们夫妻相处的状态,服务对象表达了自从上次“离婚风波”回来后,自己工作比较忙,回家以后还是老样子,只是不像以前那样争吵。又觉得委屈,自己作为女人辛苦工作很辛苦,丈夫还不理解自己。而丈夫则表示,回来后一直拖着,也没见有什么改变,自己对这种婚姻家庭状态表示很无奈,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忙表达一下自己的期望,让妻子是做出改变还是直接选择离婚解脱。

2. 非语言信息、服务对象情感、环境状况:从服务对象和丈夫的的回复来看,他们都希望能改变自己,挽救家庭,但又有些不知道怎么做。

3.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想法、感受:通过本次回访,社会工作者更能确信,俩人并不是真的要离婚,还是彼此有对方。也希望对方都能为这个家庭付出改变,共同维持这个家。但作为丈夫,可能也有一些对妻子的失望,不过也还愿意尝试一次,而妻子服务对象本人,虽然嘴上说愿意改变,可能内心真正改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介入方法:本次会谈是通过电话沟通的,只通过语言形式并不能感受到服务对象的整体状态,服务对象不能来会谈室使个案辅导受限。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服务对象表示回家后夫妻暂时还没有将夫妻感情激动恶化,没有在说要闹离婚。丈夫本人也愿意给妻子时间改变,妻子想做改变,但因为自己的工作原因,并没有做出实质性改变。


第三次服务:本次服务目标:


了解服务对象回去后的生活状态


服务过程记录:

对话撮要:本次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经过了解,服务对象现在有了一个新工作岗位,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出差,回归了家庭。丈夫那边对自己不反对,也不是像以前那样特别宠自己。虽然自己还不是能完全接受自己丈夫,但希望自己的一点点改变能挽回这个家庭。


非语言信息、服务对象情感、环境状况:从服务对象的回复来看,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并作出了相应的改变。通过调整工作岗位把事业和家庭做了一定的调整。而丈夫也对妻子的改变表示了认可。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想法、感受:通过本次回访,社会工作者也对这对夫妻充满了希望。也为自己的当时的做法感到了欣慰和内心的满足。社会工作者当时是通过电话接待咨询,接触到的服务对象,并用社会工作者视角发现了服务对象。通过邀请,让服务对象来到幸福驿站做辅导。从刚开始的很糟糕状况,到现在夫妻二人愿意给彼此一个机会。社会工作者实实在在是做了一个好事情。婚姻社会工作者的存在真的给有问题的家庭带来一线的希望。虽然有几次电话邀请访谈,服务对象都有事情没有按约定到访,刚开始社会工作者还比较失落,但经过后来的几次不放弃,让服务对象也看到了社会工作者的真诚,愿意和社会工作者一起改变。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服务对象表示回家后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克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总结评估


经过近三个月的陪伴与分析,服务对象表示自己经过督导后,已经明显的开朗了许多,与丈夫的关系也改善了不少,丈夫也不像以前那样跟什么都不相信自己,自己虽然还不能完全的接受丈夫,但起码不是那么恐惧他的身体。服务对象的丈夫也逐渐的稳定了情绪,以前对服务对象很无奈,现在觉得这个老婆靠谱点了。自己也放宽了心态,不在什么事情都不相信她,以后会多鼓励她。双方都愿意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做出调整,家庭关系也和谐了许多。


专业反思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用社会工作者的视角敏锐的发现潜在的服务对象,并通过沟通和邀请,最后成功的邀请到夫妻二人来婚姻家庭辅导室进行调解辅导,挽救一个家庭。在六月底例行电话咨询时候发现服务对象,通过邀请,让服务对象及丈夫来婚姻家庭辅导室进行服务。只有第一次时候服务对象按时赴约,当时大家都聊的挺好的,丈夫也支持和相信社会工作者愿意帮助后来服务对象又开始耍起小孩子脾气,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了。后来社会工作者经过几次的邀请和约定,到后期服务对象开始积极配合社会工作者接受服务,社会工作者的用心陪伴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