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式太极拳宗师洪均生公是怎样解读太极拳之“双重”的?

 洪式太极 2021-01-25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双重”问题是必须研究的

    各种有关太极拳书刊对于这个问题虽亦非常重视,但其说不一。 有的说马步的重心在中间,两足平均支持身体重量,即为双重;有的说交手时双方用力顶抗乃是双重。因此,也有人主张在运动中把重心全部移于某腿;或者提出单重的口号。最奇特而又可笑的是,有个无名氏写的《太极拳轻重浮沉解》竞说:双重是病手,双沉是功手,自尔腾虚云云,又创出双轻、双浮、半沉、半浮之说。不知王论所说双重之病讲的是手足虚实配合运化,着重双字,不是专讲字眼上的重或沉。如果换了字眼,便可转病手为功手,重和沉字的意义不是相同的吗?怎能变病为功呢?我认为这是文人习拳未通理法却自作聪明。舞文弄墨,贻误后学。也常有人厚古薄今,遇到旧文,便奉若珍宝。沈家桢在《陈式太极拳》一书中,将此文列表引用便是一例。因此我认 为。学前人文章,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地批判接受。对于当代文人, 则要尊以师礼,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是学习的科学态度。

    我对于双重、懂劲等问题的认识过程,也走过许多弯路,顺便在这里写出来,作为后学的前车之鉴,也可作为研究的资料。

    我初以刘慕三先生学吴式拳时,即以所抄各篇目有关太极文字见示。对双重问题,刘老亦从俗说以马步便为双重。我始而相信,后渐渐生疑。以为如果马步由于重心在中间,两足平均负担身体重量便为双重之病,只要把一足提虚就行了。怎么吴式的单鞭仍保持马步?马步究竟比一虚一实的步子较稳当些,为何说它是病?而且王论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纯功而且数年,经过老师讲解、试验, 才悟到双重是指的手足配合不许上下全实。陈式的练法、用法前手前足都是上实下虚。如第一捣碓的左进步採法之左肘下塌外碾为实,而左足前进为虚;第二捣碓的左手前掤为实,则左足尖外摆为虚,右手前按时提进右足,又是手实足虚。但从练时观看,看不出何手为实。 一经试验便知对方的手是前者在我左肘下面,后者在我左腕上面。前者我摆右足尖以便进左步,后者则摆左足尖以便进右步。腿部如果与手部上下同实,不但不能前进,连足尖的外摆也不可能。这就证明“左重则左虚”以避免双重的妙法。拦擦衣右肘沉而进右步的道理、方法 也是如此。

    手足上下配合不许双重,手与手的配合,也不许双重。如六封四闭的双按,抱头推山的双按,由于身法是侧着的,手部发劲的分量当然随之一轻一重,都是右手重于左手。再看步法的三角形,也可以体会出足与足的配合同样是前发后塌。

    陈鑫先生讲三节最细。他说:以一臂而言,肩为根节,肘为中节, 手为稍节。以一手而言,则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稍节。细分析到一指也有根、中、稍的区别。所以三节之中还有三节。总的讲来都是浑然一体。他的著作中又常讲到何手为主何手为宾。起初我也不懂。近些年来我从和同志们试验中才逐渐认识到整个躯干、肢节处处有虚实配合变化,同样处处不许双重。我们试验的拳式经常是抱头推山的第五、六动作。第五动作的右肘走顺缠反旋,作用是锁住对方卡在我右臂弯的左手腕部,同时进右步于其裆内贴其右腿里侧,再以双手按其胸部。在我方来讲第五动作是右肘为主。当对方左转进了右步,双掌按胸之际,只要随来势身略下塌左转,用左手中指走顺缠向他的右前下斜角拨转他的右臂弯内侧,即可轻松地使来劲落空。从这个小动作,可以分析出何处为主。如果左右手一齐用力反而不生效果。但如中指拨时余指齐动,甚至肘部也动,也等于犯了双重之病。但是,虽然这时的效果重在左手中指,它和身体的旋转方向,裆劲塌的如何,都须配合恰当。特别是眼法必须注视对方。此式眼的方向与身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如果随身之左转而眼光左移,便为丢劲而功败垂成。因此,我进一步认识双重问题。虽然首先从手足上下配合来研究,仍离不开上下相随的原则。眼法和尾骨长强穴的方向正确于否,更是关键之关键。如从内劲的力学关系来讲,又是从重心的能否随遇平衡而决定其胜负的。

    按拳论:“立如平准”、“腰如车轴”的比喻是完全合乎杠杆原理的。古人虽然还不可能懂得杠杆原理,他们提出太极拳的规律,却是符合这个原理的。因为平准的立柱,车轮的横轴都是支点。支点是不能移动的。我早年学吴式拳,进退步时重心并不前后左右移动。陈式更是如此。不知从何时、何人变为重心移动。甚至《陈式太极拳》竞写为“重心全部移于某腿”。从此有些人遂以为这才是虚实分明,不知虚实分明一语,不但违反哲学道理,而且不合现实;对立统一的东西,哪能硬行把它分割而孤立起来。对其他套路由于我没学过,没有发言权。惟对陈式动作,我则坚持重心随遇平衡的原则。在教学时,必谆谆解说、严格要求。

文/洪均生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