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heitudi 2018-08-29

对学生手机,你为什么一定要“收”?

陈大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乡村学校的老师上课时收了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手机,因为这位学生上课时一直在玩并且影响了其他同学。手机被收,学生情绪立刻亢奋,爬到窗户上站着,说如果不还手机就跳下去,老师只好立刻还了手机。后来老师联系家长,但家长却怒气冲冲地面对老师,说这位老师不会教。这位老师委屈地给我说:“现在的家长冥顽不灵。”

对于这位老师的委屈我能够理解。但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家长冥顽不灵还是我们自己的做法不够专业呢?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首先,对于学生的手机

你为什么一定要“收”?

想一想,一个乡村学校的四年级的学生,手机在他心中是一份多重的财产,获得一部手机多么不容易?你不给他说明的“收”在他看来意味着一笔巨大的财富会被你据为己有,他将失去这部手机。你要让他失去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笔财产,他哪里会心甘情愿?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他选择、一种极端但他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你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理解?再退后一步: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是要制止的,但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玩一下手机一定要大动肝火吗?想一想,你自己在中学、大学的课堂上玩手机没有?就是现在,你在下面听人做报告、开会时你玩过手机没有?你自己是成人都做不到,干嘛对还是孩子的学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多一些宽容?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当然不是不纠正,不是不教育。但我以为,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比如可以对同学说:“你也知道课堂上玩手机会影响你的学习。但手机在你手里,你自己管不住。我希望你自己把手机放在讲台上,下课以后你再自己拿下去,下次不要带进教室了。”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手机不会失去,不会被损坏。你这样理解他,他可能就不抗拒你。如果学生不拿上来你也不要较真自己去“收”,千万不要搞得自己下不了台。你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我以为你要把手机放在讲桌上才是解决办法,结果你知道自己想办法,关闭手机放在桌子下面,这也不错。”给他指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和改变?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我自己给大学生上课,也会遇到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我的处理主要有两种:一是走到他(她)身边,把激光笔照在他的手机屏幕上,学生玩游戏突然发现手机屏幕上多了一个光点,寻找光源,他看到的是我的微笑,学生自己就会不好意思,赶紧把手机收起来。有的时候,我会这样对同学们说:“顾城有一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在给你讲课,你一会儿看我,一会看手机。我发现你看我的时候少,看手机的时候多。”大家一起笑笑,玩手机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

现在,再说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如果采取温和的方式,学生已经改过了,就不必给家长说了。遭遇学生要挟要跳楼,就有必要和家长说了。

遇到怒气冲冲的家长,首先是怎么理解的问题。我常和同学们分享:“一个重要的交往原则是:你要多理解别人,不要老要求别人理解你。”站在老师的角度,老师会觉得我该管,你就得配合我教育你的孩子。但站在家长的角度呢?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都要跳楼了,你着急不着急?恐怕也会着急,如果对子女死活都不着急,那可能就不是亲生的了。这样你就可以理解和接受这些家长的态度了。

理解以后怎么沟通?

首先,用道歉来安抚和平息对方冲动的情绪。“很抱歉,遇到这样的事情把您请来,耽搁您的工作了。”(想一想,如果你孩子的老师不时叫你到学校,你要请假换工作,你烦不烦?所以道歉是应该的,而且又不会带来什么损失)

其次,申明自己行动的依据,说明自己管理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避免对方无理取闹:“课堂上学生玩手机,老师应该管,不管是不负责任,是尽到教师的义务。”

第三,说明导致的结果是意外,是孩子的性格和举动出了问题:“没有想到你的孩子会这样冲动,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第四,说明请家长来的目的:“今天请您来,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孩子平时是不是也出现过这样任性冲动的举动。因为孩子这样冲动今后很危险,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

这样将心比心的沟通,会不会好一些呢?

当然也可能这样沟通了,也可能还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真遇到了,肯定也会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不知道想办法,一味蛮干,那就要问问:“我自己是不是有点冥顽不灵?”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很感谢朋友们参与到《对学生手机,你为什么要“收”》的讨论中来。在讨论意见中,有的赞赏,有的批评。

在批评意见中,有的言辞还比较过火:“作者请你到中小学亲身任教试试,你写这文章,只能说是自己意淫一把。”“神经病,有种的话教师评比的时候不看学生成绩。”“只能呵呵了!家长动怒我能理解,作者的看法不敢苟同!大学生和小学生、中学生能比?看来大学老师有时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看文章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写的,请您来做一年的中小学生班主任,就知道自己写的做法该是多么幼稚和可笑!”“早已脱离教学一线的砖家,想象着还是若干年前的学生和社会凭空写的!脱离实际。”

有一位老师看了这些评论,有这样的感叹:“我现在一直在思考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些障碍,其实这是非常严重的。也就是是非观念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违法了,还振振有词,觉得自己所做的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接受不了太多的实事,因为那将会把他们全部的教育行为否定。目前一线教师不少人都在做伪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事。”对他的看法,我应该表达这样的赞同:“是的,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反思精神,缺乏变革的勇气与积极性。”

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明明是针对收手机可能导致学生跳楼的危险,在思考和提供一种“不收”的方法让教师更安全、更少麻烦的方案,是在为教师寻找方法和出路,为什么会被老师骂成“神经病”?自己提供的站在学生角度应该是可靠的方案为什么会被成为“意淫”?为什么一线教师会把我看成“砖家”?我在表达中存在什么问题?……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想到这样一件事情,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时,暑期得空,就和她一些学《论语》,当时觉得没有太多的意义和价值。女儿读初中,一次回家说,她和同学们讨论,有时自己说不清的时候,就会说:“孔子曾经说过……”,同学们就接受了。哦,要说“子曾经曰过”。

想一想,对于《对学生手机,你为什么要“收”》,一方面是文章基于收学生手机、个别学生要跳楼的实际现象讨论,没有提供处理手机问题的完整方案;另一方面是文章对这样处理手机问题缺乏其他人的相关依据。针对第一个问题,责任不在我,是个别收过学生手机的朋友一看题目就本能反感,没有关注到文章针对的具体情形,以为这是我处理手机问题的全部贡献;而针对第二方面的问题,我应该补充以下的“子曾经曰过”:

怎么科学地处理学生与手机的关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弱者,道之用;道者,反之动。”(《道德经》)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

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说:“如果后现代教育学能够出现,我预料它将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世界政治制胜之道》中说:“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

如果我列出这样的思考依据,您估计:还有朋友会说“神经病”“意淫”吗?

进一步想一想,这是引经据典的好处以及多读一点书的某些意义与价值所在;也可能会是信古人不信今人的一种问题。

有这样一些反思。欢迎大家再批评,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