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二

 趙氏孤兒館 2018-08-29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二

赵武一孤儿本尊一下一流言

赵武的幼年遭遇,有两个版本流传,以上所述是依据左传。史记有不同的记载,史记的记载,矛盾很多,无法自圆其说,却是非常精彩的小说故事。附记如下。

有个要铲除赵氏势力的阴谋在酝酿,中心人物叫屠岸贾。

景公三年,司寇(司法部长)屠岸贾想要藉弒君案,把赵家势力彻底铲除。这时晋君的权力已经很小,权力已经被诸卿家族把持了。当时晋国的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三大军团,每个军团都有一位将军及副将,将军及副将都由专权的大夫(卿)担任。屠岸贾要进行灭族大案,他不向晋君报告,而私下与大臣串联,他说:「我要维护法律尊严与正义,追究弒君案的凶手。赵盾虽然事先不知情,也有不在场证明,但他是贼党的首领,他有弒君大罪,而他的子孙仍然在朝廷中当官,我们要如何为民表率?我要如何执法?我要求大家合力诛灭赵氏,以伸张司法正义。」大夫韩厥为赵氏发言,他说:「灵公被害后,先君成公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处罚他。现在各位要杀他的后人,有违先君的意见。没有遵从先君的意思而杀人,就是胡乱杀人,胡乱杀人就是制造乱局。这么大的事件不向国君报告,就是目无国君。」假借司法正义迫害人权的大屠夫知道晋景公不会同意把赵家灭族的,就不听韩厥的劝告,而其他的大夫们都想从诛灭赵氏捞到好处,大家都同意进行大屠杀行动。

韩厥急忙告诉赵朔要他赶快逃走,赵朔不愿意,他回答说:「阁下很有良心与正义感,您若能使赵家不绝后,我虽死不恨。」赵朔已打定主意要为弒君事件负责。韩厥只好答应一定帮忙。韩厥回去后就请病假,不上班,以避开即将上演的大屠杀。屠岸贾没有向国君报告,就率领各方势力攻击下宫,杀掉赵朔与他的家人。就连他的亲族,赵同、赵括、赵婴(赵衰与晋文公的女儿所生的儿子)都不放过。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的姐姐,也得躲到景公的宫中才幸免于难。她有孕在身,又躲在晋景公的宫殿中,所以屠大夫不敢动他,却一直密切的监视着,要杀他的初生儿。景公现在知道了也无能为力,大屠夫打着维护司法正义的大旗,所有的大臣都跟他站在一边,景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欺侮姐姐及屠杀幼儿。

赵朔有门客,他们不在屠杀之列,有些人还义不容辞地为赵家殉葬,陪着主人赴死。有个没有慷慨赴义的门客叫公孙杵臼,他执问另一个未赴义的家庭医生程婴说:「你怎么没去啊?让我们一块走吧。」医生说:「赵夫人有遗腹在身,我要等到她生了再决定,如果她生女儿,我只是晚几天上路而已,如果她生了男孩,我要救活他。」公孙杵臼大为惊讶,也为错怪程婴而道歉,他们一起等待。不久赵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得到消息,就带人进宫去搜索。夫人把婴儿放在裙子里,她祷告说:「赵氏该灭亡吗?如果不该灭,请让小娃儿不要出声。」屠大夫率人,把宫里各处都搜过了,只是没有请夫人移动大驾。奇迹出现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小婴儿居然一动也不动,一声也不吭,他侥幸逃过一劫。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他们一次找不到,一定会再来,怎么办?」公孙问他:「养孩子与死那一样较难呢?」程婴回答:「当然是养孩子困难,要死,太简单了。」公孙又说:「你的待遇高,受主人的恩惠多,你应该挑起困难的重担,简单的事就交给我吧。」他们设法弄来一个别人的小男婴,把他包在贵族才用得起的高价襁褓里,再躲避至山中。过了一阵子,程婴假装受不了逃亡之苦,跑出来对屠大夫说:「我养不起小公子,你们给我赏金我就交出小赵朔。」屠大夫很高兴的答应给赏金,并立即发兵来拿人。到达山中的藏身处时,公孙杵臼抱着婴儿,表示婴儿无罪,他愿意替婴儿死,只求各位放过婴儿。所求不遂时,他又不停的大骂程婴中途变节卖主求荣。结局是无辜的婴儿与公孙杵臼被杀,程婴领了赏金回家。屠大夫以为杀了赵氏遗孤,放下心中大石,以为从此没有后患了。程婴把赵家遗孤带进山中隐居,一晃十五年过去,小婴儿长大了,名叫赵武。

晋景公生大病,令卜者占卜病因,卜者说:「是大业的后人受了冤屈,因而作祟。」景公就问韩厥,韩厥知道赵家的孤儿已长大到可以回来的时候了,就回答:「大业的后人在秦国的姓嬴,在晋国的姓赵,断绝香火的大概是赵家吧。嬴、赵本是一家,嬴氏现在好兴旺,而赵氏却绝祀了。赵之祖先中衍,是殷商大戊帝的驾驶,他的后人侍奉商与周朝都有良好表现。因周幽王及厉王太不上道,叔带率领族人投奔晋国。从文公到成公,赵家都立有大功,未曾中断过,现在主君让人灭了赵氏,国人都感到哀痛,所以在龟策上显现出来。请主君裁夺。」景公又问:「赵氏还有子孙在世吗?」韩厥就把孤儿的情况告诉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共谋召回赵氏孤儿,赵武被召回藏匿在宫廷中。他们让大夫们一起到宫中向景公探病请安,而把元凶屠岸贾借故支开。韩厥的手下则包围胁迫大夫们,要他们与赵武相见。诸大夫不得已,就把责任都推给屠岸贾,他们说:「昔日下宫之难,是司法部长屠岸贾假借司法正义之名干下的罪行,他假称奉主君之命,诛灭叛逆,胁迫我们跟随他行动。不然,我们那敢动兵。若不是主上生病耽搁,我们早就想替赵氏平反了。现在主上的命令,正是我们期盼的愿望。」大夫们都见风使舵,景公就叫出赵武、程婴,他们一一拜见诸大夫,相逢一笑泯恩仇。赵武、程婴跟随诸大夫袭击屠岸贾,也是以抄家灭族作收。赵家被瓜分掉的农地农舍都物归原主。

赵武加冠行成人礼后,程婴举办一个没有仪式的生前告别式,他与同僚一一告别,再向赵武报告:「昔日下宫之难时,死了许多英雄好汉,现在我已完成任务,我也要归队,去向主人及好友公孙杵臼报告。」赵武又哭泣又叩头,要程婴留下来,让他报答养育之恩。程婴说:「我一定要去向他们报告,不然,他们还会以为事情还没有办成呢。」他还是自杀了。赵武为他服齐蓑之丧三年,立庙祭祀,还指定一大片地作为庙产,以期能长期持续的祭祀。「赵氏孤儿」是著名的春秋大戏,不必改编就有很高的戏剧效果。四百多年以后司马迁听到的故事,就已经是经过精心剪接的「不可能的任务」,这个故事或许是爱编故事的赵国人编的许多故事之一。编这个故事的原因,大概是赵氏立国后,他们觉得通奸、乱伦、诬告、窝里反的家丑,太失面子了,编个故事遮遮丑吧。他们就这么干了。喜欢收罗奇闻逸事的司马迁就把它转载下来了。

还有一种支持史记的说法是下宫之难只有赵朔一族被杀,赵同、赵括、赵婴没有被杀,反而参与杀赵朔行动。赵武复仇时杀的不仅是屠岸贾,还有赵同与赵括。这帮兄弟只顾玩句逗游戏,又创造了一个新剧情:赵武的父亲要换人了。前五四一年赵武去世,得年最多五十,而赵朔在五十六年前就死了,该帮赵武找个新爸爸吧?

下载日期2018.08.26.

赵朔[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至导览跳至搜寻

 

《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的污点,《左传》的记载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一个旁证是赵同、赵括在前597583年之间都有活动的记载,所以他们应该死于前583年,即《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武复仇之年。

由于对《史记·赵世家》的句读判断错误,导致后人误以为史记记载与《左传》有严重冲突,事实上,孟世平《「下宫之难」发生原因新探》一文非常清楚的分析了下宫之难,很难再有质疑的余地。前597年之后,赵朔再也未见于任何史料中,可见赵朔确实很可能死于前597年的下宫之难,此次政变赵括、赵同、赵婴齐也参与其中,句读当断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偕),灭其族」。赵同、赵括、赵婴齐参加政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并未得到赵氏大宗应得的地位,尽管早在十年前就发生了赵盾还嫡事件,大宗理应为赵括,但赵盾死后,担任卿位的仍是赵盾之子赵朔,赵括、赵婴齐只能担任中军大夫,赵同只能担任下军大夫。所以为了夺取宗族领导权和晋国卿位,三人参与了屠灭赵朔一族的行动。中军将荀林父与上军将士会当然也是这次政变的主要操作者,即所谓与屠岸贾合作的「诸将」。他们以追究赵盾弒君为借口,族灭赵朔一族,但却并未追究已立为侧室,与赵盾关系不大的赵穿(真正执行弒君者)一族。十五年后,即前583年,晋景公又以赵庄姬的谗言为借口屠灭了赵括、赵同(赵婴齐一脉之前就已经被放于齐),这样一来,不算已立为「侧室」而与赵盾关系不大的赵穿(当时此族宗主为赵穿子赵旃)一族外,赵氏已经全部灭绝,于是晋景公让十五年前赵朔的遗腹子赵武担任赵氏大宗。

 

这个故事最大的缺点有两点。

一、      没有任何可靠的古籍有屠岸贾、程婴、公孙杵等三人的记载,无法证明他们的存在。

二、      当时掌大权的是六卿,中军将即执政官,司寇要害将军,应禀告执政。碰到这种大事,执政绝对会推给君主,让君主下令与背锅,绝不会有司寇背着君主胁迫执政之事。当时的执政荀林父正值邲之战大败之后,上书请死,被原谅之后,心中充满对景公的感激之情,他又怎敢在这时背着景公杀他的姊夫呢?虽然他有一万颗愿意致赵朔于死地之心,孤儿认为他已做了面面俱到的选择,冷冻赵朔,不会再做愚蠢的流血之事。

赵朔与荀林父的过错与惩罚比较表

 

赵朔

荀林父

过失名称

一、      邲之役指挥无方,损失下军人马巨大。

二、      弒晋灵公。

邲之役指挥无方,损失中军、下军人马巨大,同盟国多弃晋投楚。

身分

 

一、      主嫌

二、      负概括责任者之子。

主嫌

判决结果

可能的判决

一、      永不晋升

二、      抄家灭族?

特赦,官居原职

裁决者

荀林父

晋景公

 

     

    史记赵氏孤儿的由来,有一个颇能自圆其说的说法,抄录自晋国通史(上)李尚师着,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12月第一版。页323324,第四章执政卿十六赵武,注2、、、

    从《转编二十六史》中可找出答案。其文曰:

或曰,此韩信存孤故事。(韩)信党钟室难作,信家友客,匿其三岁儿。知萧何素与信善,不得已为吕后劫,客私往见之,微示信无后意。萧何仰天叹曰:「冤哉!冤哉!」泪淫淫下。客见其诚,以情告。何惊曰:「若能匿淮阴侯儿乎?中国不可居矣。急逃,南佗粤赵佗,必能保此儿。遂作书遣客,匿儿于佗,曰:「此淮阴侯儿,分善视之。」佗养以为子,而封之海滨,赐姓韦,用韩之半也,今其族豪于广海南濡向。因汉人为之立传,不便明言,遂以吕后为屠岸贾,以韩为赵,以萧何为公宫,而程婴、公孙杵臼乃韩信客名。司马迁作《史记》因之,遂为千古疑案,若今之小说然,非实录之。


 

 

四、评论

1.晋国的祁午对赵武说:「您当晋的相国,兼为盟主至今七年了,两次召集诸侯,三次召会大夫,使齐国与狄人归附,使东方诸国得享安宁。平定了秦国造成的动乱,修筑杞国的城墙,军队不劳顿,国家不穷困,民众没有谤言,诸侯没有抱怨,上天没有降灾,这都是您的功绩,有目共睹的。然而弥兵大会时,您对楚国让步太多,被楚国欺凌是一大耻辱。」

2.晋平公问叔向:「那个大臣最贤明?」叔向回答:「赵武」。平公说:「你与老长官结成一党了。」叔向回答:「赵武站立时,好像衣服都会把他压垮,他讲话也结结巴巴,有气无力(他不像有野心及会拉帮结派的人)。然而他荐举了四十多位官员,他们都能称职,国家很依靠他们。赵武在生前从来不为家族打算,将死时也没有向朋友托孤,所以臣敢以贤臣称他。」

3.韩非子说:「赵武推荐官员四十六人,他死时,这些人都以宾客的身份来吊丧,他的大公无私竟然到这种程度。」

4.郑国的君主郑简公听说赵武去世了,就赴晋国吊唁。消息传到晋国,赵氏马上派人去辞谢,在雍(今河南修武县西)碰面了,双方互道感激与珍重后各自返国。这叫做不问他说什么,只看他做什么。

5. 不问他说什么,只看他做什么。左传常用「君子曰」来评论人与事,赵武去世了,没有君子曰,但是,生时藉祁午的话论赵武的功过,后来藉晋平公与叔向的对话,称赵武为贤臣。藉记录郑简公的奔丧(逾礼)与赵武去世的月日(比照诸侯),表达了对赵武的尊重。愚以为赵武是左传里出现次数最多的中心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