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光中∣怨怨相报何时了?“赵氏孤儿”式的家族悲剧演绎了什么样的文明逻辑?——《礼记•檀弓下》

 嘟嘟7284 2019-12-03

一则悲壮的“赵氏孤儿”故事,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难以释怀, 法国文豪伏尔泰曾于1753—1755年间将“赵氏孤儿”的故事改编成名为《中国孤儿》的剧本,于175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一时间盛况空前。

《礼记》重在以礼喻意,体现礼制背后的隐性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家族兴衰是常事,然而像“赵氏孤儿”这样大起大落实属罕见的孤例。

“赵氏孤儿”即赵武(?-约前541),谥号文子,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

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

其祖父赵盾,是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

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

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

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档里,祝告说:“赵家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

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

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

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诸侯国之内,家族之间相互缠斗,怨怨相报,没完没了。

向往国家和平、家族忍让的赵武,当“美轮美奂”的高门大屋落成之际,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平安地“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了!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这段话的意思是,晋献文子的华厦落成,晋国的大夫们前往送礼致贺。张老说:“多么美好啊,新宅如此高大!多么美好啊,房屋如此众多!可以在这里祭祀奏乐,可以在这里哭泣举行丧礼,可以在这里与国宾、族人聚会了。”赵文子说:“我赵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奏乐,能够在这里哭泣举行丧礼,能够在这里与国宾、族人聚会,这就说明我可以不受刑戮(能有全尸)而死,到九原追从先大夫们了。”于是向北面再拜稽首礼。君子称他俩一个善于讽颂,一个善于祝祷。

本则故事说明了诸侯国的大夫们虽身居要职,声名显赫,但在激烈的家国事务斗争中,能有一个善终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赵武在执政期间,内政外交都奉行中性的政治立场,虽然没有突出的建树,但也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护了自己与本家族的声名与生命安全。

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

赵武死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分晋国。

以利益为中心的家族社会,必然导致家与国的爱恨情仇。家族集团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一直很大,中国人如何突破血缘关系的重围,血缘关系如何退出主导中国历史变化逻辑的舞台,是当今中国人仍然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译文参考《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