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哀江头

 天高云淡zcg 2018-08-29

哀江头



  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候,作了不少有关曲江的诗篇。曲江是唐代著名风景区,在杜陵西北五里,实际上是个大池,又名曲江池。这里在秦时为宜春苑。汉武帝开渠营造,因水流曲折,有似广陵江,故名曲江。隋文帝嫌曲江名不正,见水中满是荷花,更名为芙蓉池。“(唐玄宗)开元中疏凿,遂为胜景。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玩,盛于中和(古代民俗在农历二月二日,出郊游玩,称为踏青)、上巳(见《曲江游春》)二节。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入夏则菰蒲葱翠,柳荫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康骈《剧谈录》)。唐玄宗晚年耽于逸乐,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筑夹城(两边筑有高墙的通道),经通化门观,至兴庆宫,再从兴庆宫筑夹城经春明、延喜门,直抵曲江芙蓉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指宫门)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拂水低回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乐游园歌》)。杜甫这几句诗,以华丽的语言,记载了玄宗带着杨妃等人来此游乐的盛况。至于那些达官贵人的笙歌画舫,更是日日泛游在曲江池上。
  但曲江的繁华,很快就被安史叛军的铁蹄踩得粉碎。“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肃宗至德二年(757)的一个春日,杜甫偷偷来到曲江,在暗蔽之处踽踽独步。面对着眼前的荒凉景象,追思昔日的烟花红尘,心事浩茫,百感交集,写了《哀江头》这篇名作。
  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人事改。江边起伏的楼台亭阁,千门紧锁,将往昔的风流繁华,一起锁在尘埃之中。但锁不住东风,锁不住春光,曲江依然绿水弥漫,青山苍翠,旧树新花,映照斜阳。尽管国蒙大难,人怀长恨,但山水无恙,草木无情,全不管人间兴亡。“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当有情人面对无情物,触目增悲,该是何等伤感!“惜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追想当年,旌旗蔽日,车马塞路,轻歌曼舞四起,花光人面相映,一时行乐盛况,记忆犹新,而眼下竟是如此冷落、凄凉,这种强烈的今昔对比,格外激起诗人物是人非之感。俯仰盛衰,故国之思,跃然纸上。“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向城南望城北”。诗的最后两句,“兴哀于无情之地,沉吟感叹,瞀乱迷惑,虽胡骑满城,至于不知地之南北,昔人所谓有情痴也”(钱谦益《钱注杜诗》),从中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凄楚迷惘的心情。
  经过连年战争的破坏,宫殿圮毁,曲江荒芜。据史载,唐文宗喜爱诗歌,常常吟诵杜甫的《哀江头》,知道在天宝以前,曲江沿岸,楼台四起,宫殿罗列,于是想恢复升平时的盛况,在太和九年(835)冬,大兴木石,新造了紫云楼、彩霞亭等建筑,以助壮观。杜甫始终希望他的诗能够感悟君王,裨益政教,不过在他生前,这个愿望不曾实现。无论玄宗、肃宗,还是代宗,对他的作品,都从不注意。直到他死后,文宗才为他的诗所动,并由心动变作行动。但是,杜甫作这首诗,是希望后来君王能从玄宗穷奢极欲、不恤国事,因而引起安史之乱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但文宗读了这首诗,反而效法前王的豪奢之举,变教训为经验,这可真像扬雄所说的那样,变讽为劝了。这是杜甫怎么也不会想到的。难怪宋代孔平仲读了此诗,发出这样的感慨:“自甫之后,其诗益重,故能感悟文宗,而使之有所更新。然其施为改易,不见之于政事,惟嬉游是广,台榭是增,是岂子美之意哉!吾于是见子美之穷,已死而犹不遇也。”(《书杜子美〈哀江头〉后》)
  据钱易《南部新书》载,唐昭宗天祐初年(904),来了一场大风雨,曲江波涛震荡,连日不止,一天晚上,池水忽然无缘无故地枯竭了。从此以后,岸边的宫殿,全都埋没在荆棘之中。北宋张礼所看到的曲江,已经全被辟为农田,唯剩地名依旧。曲江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四周隆起,中间低下,为一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池址范围还很清晰,根据实地测量,面积约七十万平方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