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区域银行资产质量看区域风险

 yangtz008 2018-08-29

2017年以来,我国中小型城商和农商行不断爆发负面事件,且从年报披露来看,部分中小银行出现了资产质量大幅恶化、不良率飙升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认定标准趋严导致“隐藏”的不良资产曝光,另一方面中小型的城商及农商行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因此其资产质量恶化也侧面反应出区域经济状况下行。从区域性银行资产质量的维度看各省级区域信用资质情况如何?下文将尝试通过梳理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的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型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对区域风险进行进一步观察。 


我们将银行报告中披露的不良率定义为狭义不良率,将不良率 关注类贷款占比定义为广义不良率。从狭义不良率角度看,贵州、山东、辽宁、吉林、天津、山西等省排名靠前,而这些省份也正是区域经济状况较差、产业风险较高的省份,需对区域风险加以重点关注。从广义不良率的角度看,福建、广东、江苏等经济状况良好的省份也“榜上有名”,在这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对资质相对较差的低层级区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另外,辽宁、吉林、贵州、四川、青海、山东、山西等省份不良率持续偏高,需对这些区域的风险积累、债务化解等情况加以持续关注。


来源 | 兴业研究

作者 | 宋天鸽、梁世超、王旭


2017年以来,我国中小型城商和农商行不断爆发负面事件,且从年报披露来看,部分中小银行出现了资产质量大幅恶化、不良率飙升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认定标准趋严导致“隐藏”的不良资产曝光,另一方面中小型的城商及农商行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因此其资产质量恶化也侧面反应出区域经济状况下行。

从我们下文梳理统计情况看,资产质量显著恶化的银行也多位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较差、产业风险突出的省份。

从区域性银行资产质量的维度看各省级区域信用资质情况如何?下文将尝试通过梳理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的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型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对区域风险进行进一步观察。

我们首先从银监会统计的各省不良贷款率口径对各省银行业资产质量情况进行大概了解。该数据暂时仅披露到2016年,因此图表2基于2016年各省不良贷款率数据绘制。观察得知,内蒙古、云南二省的不良率领先全国,紧随其后的则是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东北、西南、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四川、贵州、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等省份

近两年,各省银行资产质量及区域资质情况又如何发展?我们从各省区域经营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解答。样本选取为所有NCD发行人,由于需要着重观察区域信贷资产质量及不良贷款情况,因此剔除掉业务范围布局全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跨省分行数在5家以上的业务布局较为广泛的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天津银行。狭义不良率即为银行报告中披露的不良率,同时我们以不良率 关注类贷款占比作为广义不良率,将“疑似不良”的贷款也放入广义不良口径,从而更加全面地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评估。将银行按省分类,整理其披露的2017年贷款质量数据得到各省狭义及广义不良贷款率区间总结如图表3。部分省份仅有一个银行样本,因此将该数据居中列示,此外另有部分省份银行未披露关注类贷款数据,该列数据缺失,西藏、云南两省区域性银行无数据披露。

观察上表可知,总体来看,广义不良率要显著高于狭义不良率,有较大比例“不良”资产被划分为关注类,实际不良率应高于披露不良率水平。从狭义不良率角度看,贵州、山东、辽宁、吉林、天津、山西等省排名靠前,而这些省份也正是区域经济状况较差、产业风险较高的省份,需对区域风险加以重点关注。此外,从广义不良率的角度看,福建、广东、江苏等经济状况良好的省份也“榜上有名”,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以上省份民营经济相对活跃,中小型银行数目也更多,业务范围更为集中,因此存在资产质量更趋分化的现象。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省级区域,对相对较弱的低层级区域资质同样不可掉以轻心。更进一步,我们观察到2016年不良率排名靠前的东北、西南、中部地区等大部分省份如辽宁、吉林、贵州、四川、青海、山东、山西等2017年依然上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体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非一日之功,区域经济状况及信用资质更非短时间可以扭转,因此需要对这些区域的风险积累、债务化解等情况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