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这么说你就不怕毁掉孩子?

 向上生长a 2018-08-29

昨天,邻居小美带着儿子豆豆来家里做客,豆豆一看见苗苗手里的玩具,伸手就去抢,但苗苗紧紧的抱在怀里,甩开豆豆的手生气的说:“这是我的,你不可以碰!”豆豆似乎是被吓到了,哇哇大哭起来。


我看着又着急又尴尬,对女儿说:“苗苗,他比你小哦,还是客人,你让着点弟弟嘛,就让他玩一会儿。”可苗苗还是一副当仁不让的样子:“我就不,这是我的,凭什么让给他?”

我使尽浑身解数--威逼利诱,但不管我说什么,苗苗就是死死攥住玩具不放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她似乎很不愿意和小朋友们分享玩具,零食…,让我非常苦恼,既怕别人误会我没有教会宝宝讲礼貌和谦让,又想不如索性从孩子手里直接把玩具拿过来给客人,是不是更好……

 

事实上,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爸妈:宝宝变得越来越“自私”,行为越来越“霸道”,究竟该不该强迫宝宝分享?


本期《情商育儿干货-视频DV04》整理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视频来源 《世界爸妈说》


课代表来划重点了~


“分享”,对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太“复杂”了!


心理学家们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


1岁以下:我的东西你可以任意玩


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生长和发育,他们的兴趣是探索自己的身体。身体之外的东西,还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即使别人拿走孩子手里的东西,他也不会大哭大闹。


1~2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还无法区分“你的”“我的”之间的界限。在他们的心里“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即使是别人的,也会动手抢过来”。


2~3岁:这是我的,谁都不能碰


2岁以后,孩子有了 “物权意识”,变得越来越“自私”,行为举止也越来越“霸道”,他认为我的东西就是我的,别人是不可以拿的。



因此,3岁以下的孩子没有分享的意识和行为是正常的,爸妈无需过度担忧。如果一味的强迫3岁以下的宝宝进行分享,不仅无法起到教育目的,而且不利于其安全感的建立(我的东西别人可以随随便拿走)和增加孩子的冲突行为(他可以拿我的,我也去抢别人的)。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呢?


3岁以后:培养“分享”的关键期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发现,3岁以后,社交意识萌芽,孩子有了和同伴交往的愿望,其次,随着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强,这个阶段,如果家长采用恰当方法,引导孩子考虑别人的需要就会更容易产生“分享和助人行为”。


培养宝宝“分享”意识,以下这些话,统统都不能说


1、 “你是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这个由大人强加的“大让小” 规矩对两个孩子都是伤害,心理学家们认为孩子正是在与家人互动和交往中习得最初的社交技能,进而去建立同伴关系。如果家庭中父母一味的要求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不利于弟弟妹妹社交技能(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因此更容易在社交中产生同伴冲突,也会影响哥哥姐姐安全感的建立(爸妈更喜欢弟弟妹妹,不喜欢我)。因此爸妈应该将两个孩子间的冲突看做是锻炼他们社交能力与情商的机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需求。


2、“你怎么这么小气?给他玩一下吧”


爸妈这种做法就是给孩子 “贴标签”,孩子会认为“我就是个小气的孩子”,以后也会作出更多的“小气”行为;其次,如果爸妈强行将孩子的物品分享出去,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