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恭达:篆隶书重静态,律韵内含

 wonklee 2018-08-29

“韵”乃书之要。唐人重结构,深求规矩准绳,天然韵味渐失;清人重“台阁”,以“乌、方、光”为目标,呆滞之气充塞翰苑,可谓悲矣。书家常注重行草书之韵,而轻忽篆隶书之韵。行草书动感强,易出韵;篆隶书重静态,律韵内含。书画以韵为主,得力于“静”字。此韵有绝俗、传神、含蓄、味外之旨、流美之情等多重内核。此“静”,显映出书艺之火色纯青。“和平简静、遒丽天成”亦是篆隶审美的最高准则。湿笔取韵,渴笔取气,然湿中不是无气,渴中不是无韵。笔墨之道,如此而已。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言恭达:篆隶书重静态,律韵内含

言恭达 大篆 自作诗《季翁赞》180cm×90cm

释文:月照人间辨浊清,经纶满腹尽神明。老梅雪蕊香如故,我仰今贤一帜擎。

刘熙载《书概》云:“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刘熙载把五种书体分成两类,篆、隶、楷书属于“详而静”,行、草书属于“简而动”。简而动的行、草书由于其性主动,书体纵横潇洒,容易出韵;详而静的篆隶书由于其性贵静,书体端庄稳重,往往被书者、观者忽略了“韵”的审美特征。然而,详而静的篆隶书却能于“静”中挟飞动之势,由此神韵十足,诚如言恭达先生所指其“律韵内含”“此韵有绝俗、传神、含蓄、味外之旨、流美之情等多重内核。”

篆隶书的“静”是端庄安详、沉着敦厚,却不失灵动飘逸、神采飞扬,而非板结呆滞,状若算子,了无生趣,也不是那种以“乌、方、光”为目标的台阁体书法。这就要求书者具有深厚的学养,彻悟书法“道中庸”“致中和”的基本精神,对书法审美的追求有更高的标准,书写中才会得笔势、重精神,讲韵味、贵生动,把书法文化的高雅和人格的高尚呈现在作品之中,从而具有含蓄之美——“韵”。

言恭达:篆隶书重静态,律韵内含

隶书 自作诗《新中国六十华诞颂》 180cm×90cm

释文:长河浴日吐辉煌,识险排艰赖引航。鼎业豪英隆郅治,和风尽拂说兴昌。

黄庭坚提出“书画以韵为主”。如何得“韵”?言恭达先生以为“得力于‘静’字”,确为的论。这个“静”字,一是要心境闲静,如孙过庭《书谱》云:“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而尚工。”二是性情要灵空,如孙过庭《书谱》云:“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 三是胸怀要旷达,如孙过庭《书谱》云:“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胸中无功名,何愁不能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四是人品要高,黄庭坚《论书》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做到了以上四点,书法作品就自会静气十足,充满了书卷气,“显映出书艺之火色纯青”,从而达到言恭达先生提出的篆隶审美的最高准则“和平简静、遒丽天成”。

言恭达:篆隶书重静态,律韵内含

言恭达 汉简 自作诗

释文:燕剪春风踏雪歌,纷纷白玉洒长河。呼君共我一杯酒,翰墨人生醉佛陀。

(抱云堂书院彭庆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