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几道@苏轼:仰慕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XH9T 2018-08-30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

01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昨天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北宋元丰年间,一位文艺青年,正站在屋外,端着酒杯,吼得撕心裂肺。

还没唱到两个八拍,他突然停了下来:不对,我是晏几道啊,怎么可以让艺术水准,堕落成千年以后的小视频?

跑得太偏了,赶紧做回自己。

晏几道连忙清了清嗓子,略一思忖,便吟出两阙《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凝重深厚,余韵悠然,虽有伤感,却不悲观。

嗯,这才是那个年代,怀念青春的正确姿势。

反复吟诵后,晏几道很是满意:“也罢,即便一无所有,能咏三两妙句,足矣。”

“谁说晏兄一无所有?”,校书郎黄庭坚朗声一笑,走到晏几道的身旁,“凡有井水处,皆有小山长短句,吾辈可满是羡慕和嫉妒!”

“黄兄谬赞了”,晏几道放下酒杯,连连抱拳。

黄庭坚突然发问:“兄台潜心六艺,学贯古今,却为何只写离愁别恨,不论社稷江山呢?”

晏几道一声苦笑:“我小心谨慎,匍匐膝行,尚有人加害于我,若直言无忌,愤而吐之,后果可想而知。”

黄庭坚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另外,兄台的词令,在坊间广受欢迎,打算结集传世吗?”

晏几道犹豫片刻,才作出回应:“以后再说吧,到时候请你作序啊。”

“没问题”,黄庭坚满口答应:“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小山词》”。

晏几道哈哈大笑:“不错,不错,以号为名,简单粗暴,必定畅销。”

语毕,两人又是一阵大笑,转身走进屋里,继续觥筹交错,宴饮作乐。

02

公元1038年(一说1041年),晏几道出生于汴京。

他的家庭,是货真价实的豪门望族和书香门第。

父亲晏殊,深受皇室信任,官至同平章事(宰相),是赫赫有名的“富贵词人”,且“平居好贤”,欧阳修、范仲淹等名士,都出自他的门下。

作为晏殊的“暮子”,晏几道自幼聪明好学,极具文学天赋,深得父亲宠爱。

晏殊经常借大宴宾客之机,让他展示老晏家优良的文学基因,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赢得满堂喝彩。

直到晏几道八岁那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话说这一天,晏殊的家里,又是高朋满座,政界要人,文坛大咖,济济一堂。

席间,又有歌舞佐酒,诗词助兴,这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里“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屋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以及文艺的气息。

港真,那年头不懂点七言八句,还真蹭不了高端饭局。

酒过三巡、诗兴正浓之时,晏殊又喊出了晏几道。

原以为小家伙和往常一样,会来几句“时光只解催人老”“满目山河空念远”什么的,没想到晏几道眼珠一转,张口就是:“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话音一落,全场鸦雀无声。

但凡空气突然安静,个中必有原因。

晏几道却不明所以,依旧忽闪忽闪地,眨着一双大眼睛。

这两句词,出自柳永的《蝶恋花·凤栖梧》,不仅香艳无比,少儿不宜,最关键的是,圈内人都知道,晏殊向来瞧不上柳永。

当年柳永因填词冒犯仁宗,被朝廷罢黜后,相当郁闷,曾登门拜访晏殊,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支持。

晏殊问他:“你作曲子吗?”

柳永回答:“和相公一样,也喜欢填词作曲。”

晏殊一声冷哼:“我虽然填词,却从来不会写‘针线闲拈伴伊坐’之语”。

柳永一下子愣在原地,难堪之极。

现在倒好,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的孩子,却背起了恶俗之句,晏殊的脸上火烧火辣,半晌都说不出话。

这就好比一场音乐会上,前一秒主持人还在呼吁“抵制三俗、净化文艺圈”,瞬间就冒出一个鸭舌帽的小青年,对着盛装出席的观众,吼起了“一人我饮酒醉”,你说尴尬不尴尬?

03

真正的兴趣,是阻挡不住的,晏几道对于词令的热爱,根本停不下来。

好在晏府的环境,颇为宽松,晏几道的少年生活,在富贵悠游之余,留下了不少词作,“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不出几年,便颇有才名,连天子都成了他的铁粉。

庆历年间,开封府和大理寺同日上奏朝廷,称法纪严明、天下大治,各地没有犯上犯乱,也没有冤案积案,仁宗很是高兴,马上举办宴饮。

果然很宋朝,一言不合,就宴饮作乐。

皇帝特意召晏几道入宫,填词助兴。

这位少年才子,当然没有让天子失望,即兴写下一首《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字里行间,满满的正能量,“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

“大称上意”后,晏几道再次名满天下。

04

公元1055年,晏殊病逝。

朝廷给了极高的礼遇,追赠晏殊“三公”,谥为“元献”,仁宗还特意罢朝两天,亲自前去吊唁,这是晏府最高也是最后的荣耀。

已过束发之年的晏几道,也享受到了恩荫,被授职太常寺太祝。

蒙荫授官,是“世袭制”在宋朝的变异,只不过,为了达到某种平衡,朝廷又附加了两条规定,一是蒙荫之人只能授八品以下的低等官职,二是日后改官,必须通过进士考试。

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晏几道日后沉沦下僚,屡不得志。

但此时的晏几道,对晏府的家世和自身的才华,都充满了绝对的自信,从不担忧以后的生活,照样锦衣玉食,逍遥快活。

好友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四位歌女,遇有宴饮,都会让她们佐酒。

晏几道每写出一首新词,都会拿给歌女们演唱。

莲、鸿、蘋、云四位歌女的名字,也伴随着晏几道的小令,流传至今,“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这应该是晏几道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多年以后,他与小蘋异地重逢,忆起往事依依,内心深处,仍是说不尽的伤感与怅惘: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05

公元1074年,晏几道遇上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那一年,王安石倡导的变法运动,正推行得如火如荼,新旧两党之争,却始终未停。

在这场席卷全宋的浪潮中,无人能够远离漩涡,即便是昔日相府里的公子,晏几道也无法置身事外。

晏殊的门人欧阳修,因反对变法,提前退休,已于三年前病逝。

晏殊的女婿富弼,曾官至宰辅,因拒不推行“青苗法”,被外放出京。

富弼的内弟、晏几道的哥哥晏承裕,因在娼妓家中寄宿,被御史弹劾,罢官免职。

富弼的女婿、“连中三元”的参知政事冯京,本来深受神宗信任,却因上万言书抨击新政,被罢知亳州。

还有司马光、苏轼……不是退隐,就是停职,旧党的骨干力量,几乎被赶尽杀绝。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安排监安上门郑侠,绘了一幅《流民图》,冒充紧急军报,呈进了内廷。

永远不要小瞧艺术的力量。

郑侠仅用寥寥数笔,就将朝廷的过失和百姓的灾难,勾勒得淋漓尽致。

神宗阅后,极为震撼,变法之心,开始摇摆不定。

新党得知消息后,连夜抓住郑侠,抄了他的家。

他们没有搜到任何金银财宝,却发现一首《与郑介夫》,作者就是晏几道:

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这首诗译成口语就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看你们能嚣张到何时?

这针对性,可以说很明显了。

朝廷马上将晏几道列为郑侠同党,抓捕归案。

所幸神宗皇帝也是个小文青,非常喜欢这首诗,便下诏释放了晏几道。

不是进士出身,又卷入政治漩涡,后来的晏几道,便一直在基层徘徊,仕途上没有任何起色。

当然,他也努力地尝试过,希望能改变点什么。

元丰年间,晏几道接到新任命,监颖昌许田镇。

得知顶头上司、颖昌知府,是晏殊的弟子韩维,晏几道心里一阵小激动,上任之初,便带上自己的新作,前往帅府干谒,希望得到提携。

不料,韩大人读完之后,却给了他六个字的评语,“才有余,德不足”,还“语重心长”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

意思是,你最好少写点华而不实的文章,多做一些有功有德的事,也算不辜负我这个“门下老吏”的一片苦心了。

苦心,苦心在哪呢?能说脏话不!

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晏殊去世,晏府衰败后,这些冠冕堂皇的腔调,晏几道已经听得够多了。

算了,还是安心地读书习文、填词作曲吧。

仕途不如意,晏几道的小令,却写得愈发的精致和深情: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06

元祐年间,晏几道已经是北宋词坛大师级别的人物,粉丝无数,仰慕者众。

连翰林学士苏轼,都托黄庭坚带话,希望晏几道能赏个脸,约个时间时间一起喝茶。

晏几道却微微一笑:“今天的政事堂中,半数以上,都是老晏家的旧客,我都没空见他们,你就更不用说了。”

言下之意就是,膜拜我的多了,你算老几?

各位东坡粉,可能很扎心。

其实很正常,自古文人相轻,人人相轻。

你觉得遥不可及的巅峰,只不过刚好卡在两条鄙视链的夹缝。

你仰望的,或许正是别人俯视的。

苏轼,柳永,晏几道,概莫能外。

崇宁元年,因为在任时政绩突出,“积有闻誉”,晏几道由乾宁军通判改任开封府推官,三年后,又遇升迁。

这就是人生,那么无奈,又那么富有戏剧性。

年逾花甲的晏几道,对浮沉变迁,早已看穿,索性辞去官职,退居京城。

重阳节和冬至,宰相蔡京先后两次登门,请他作词,以歌咏盛世。

不得不说,这位蔡相爷,真是一位深谙传播之道的宣传高手,知道各种说教,空洞枯燥,只有周邦彦和晏几道这些大V的词令,才能深入人心。

和周邦彦不一样,晏几道没有直言相拒,倒是给了相爷几分薄面,写下两首《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

满篇的歌舞升平,金玉锦绣,完全符合主旋律的要求,只是从头到尾,未提宰相大人一字。

任由蔡京的一张老脸,黑成了开封府的包青天。

此时的晏几道,功名利禄都视若浮云,又岂会恭维逢迎?

不违心,只随性,这才是最彪悍的人生。

07

公元1110年,古稀之年的晏几道病逝。

晏几道没有走传统文人科举入仕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没有大的作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正史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

但一部《小山词》,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虽然叶嘉莹说,与父亲相比,晏几道的小令“狭隘而浅薄”,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大晏、小晏“成就不同,体貌各具”,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更是称其“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

当然,在这篇序言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黄庭坚为晏几道的生平,写下的“四痴”之论: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朋友圈很强大,但仕途再不顺,也不屑于依傍贵人。

文采出众,妙笔生花,却不作阿谀奉承之语、不写科举应试之文。

哪怕自己和家人忍饥挨饿,也可以为朋友一掷千金。

宁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他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人如初恋。

这份骨子里的坚守,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