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篇诗词大会】~13首诗词,带你走遍万里长城十三关

 耘禾 2018-08-3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说起长城,总会想起毛主席这首诗来。长城,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巍峨壮观。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和毅力,是一座稀世珍宝,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 800多年前,陆游写下了“塞上长城空自许”;80多年前,田汉写下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万里长城,既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图腾,也是千千万万戍边将士的化身。 而于我,长城给我第一直观印象的是长、陡和伟大,宛若一条长龙在这山中蜿蜒。走在长城之上,望眼欲穿北京这座城市,行走在秦砖汉瓦之间,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更加缅怀先烈。十三关守护了我们几千年,无数中华好儿女保卫家园,抵御外族侵略,流血牺牲之地!想着前辈们为我们打下这片江山的不易,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在古代,长城保护着中国人民,现如今,烽火已不再燃烧,而长城却依旧巍峨,这里承载着中国所有的骄傲与荣光。 今天,借“美篇第二届诗词大会“之际,用诗词,带你一起走遍万里长城十三关。祝美篇诗词大会越办越好!

第一关 山海关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详文】 这些英勇的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简释】 秦皇岛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了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 黄崖关

《渔阳》(节选)
——唐·杜甫

禄山北筑雄武城,
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
今日何须十万兵。
(注:雄武城,即黄崖关)
【译文】 安禄山反时筑垒了范阳北,称为雄武城,在此峙兵聚粮,以防退走时而归其营。用鲁仲连射书救聊城之事,慰燕人之向化,今天哪里还用得着十万兵呢? 【简释】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天津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公i550年~577年)时建,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蔚为壮观。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

第三关 居庸关

《出居庸关》
——清·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
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
榆林只隔数峰西。
【译文】 行至居庸关时,还能听到杜鹃的啼叫,黄昏时分在溪水旁饮马。通过关隘之后,在那千山之外,却已是雨雪纷飞了。回望关内,西边和榆林也只隔了几座山峰而已。 【简释】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四关 紫荆关

《紫荆关》
——明·尹耕

汉家锁钥惟玄塞,
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
戍楼高并朔云平。
峰峦百转真无路,
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柔远意,
戟门烟雨试春耕。
【赏析】 这首诗使用的是象征手法,由历史写到现实,从战争写到和平,通过紫荆关的今昔对比,赞颂了朝廷的怀柔政策,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愿。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绘了紫荆关过去的军事地位战争气氛,正是为了突出如今新战略的英明伟大。通过以往战争气象的强烈反衬,现实之和平环境更觉得来之不易,而作者之反战情绪即在其中了。 【简释】 河北省易县城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自古便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近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始建于战国时期,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

第五关 倒马关

《石将军战场歌》(节选)
——明·李梦阳

万里烟尘一剑扫,
父子英雄古来少;
单于痛哭倒马关,
羯奴半死飞狐道。
【详文】 激烈的战事终于被扫平,石亨叔侄的英雄事迹古来少有。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 【简释】 位于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为内三关。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可辨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

第六关 平型关

《忆平型关大捷》
——现代·聂荣臻

集思上寨运良筹,
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
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
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
夜眺燕北几春秋!
【赏析】 这是聂荣臻元帅在86岁高龄时写下的一首诗。1937年9月24日夜,林彪、聂荣臻率第115师主力冒雨设伏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高地,确定了“拦头、斩腰、断尾”的部署。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第115师设伏地域。 由于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其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第115师立即抓住有利战机,突然发起攻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并乘势将日军压迫于老爷庙至小寨村的狭谷之中。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反扑,企图突围。我军英勇顽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打退敌多次反扑,激战至13时许将被围日军全歼,战斗胜利结束。 【简释】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 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 平型关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中意义重大的一战。

第七关 偏头关

《偏头关》
——明·崔镛

半壁孤城水一湾,
万家烟火壮雄关。
黄河曲曲涛南下,
紫塞隆隆障北环。
【简释】 偏关,古称偏头关,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因地控西北,近逼河套,与漠南仅一水之隔”。同时,它又是宣大门户,延绥通道,故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在偏关布防。早在五代北汉乾佑四年(951年),就在此处建立了兵寨。明代,全国设九边重镇,其中太原镇就驻防于偏头关。历史上一直把偏关与宁武、雁门合称为长城外三关。史载:明武宗皇帝朱厚照视察偏关时,曾言:“此偏头关,创之不易,守之为难”。可见偏关当时的战略地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雁门关

《云中道上作》
——唐·施肩吾

羊马群中觅人道,
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
今日无云空见沙。
【译文】 遍地都是成群的羊马而掩盖住了人的道路,在雁门关以外,几乎找不到人家。曾经很有名气的云中郡,如今也见不到了,唯有留下片片黄沙。 【简析】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说到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抗辽英雄杨家将保家卫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第九关 娘子关

《娘子关》
——明·王世贞
夫人城北走降氏,
娘子军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
可无巾帼赠男儿。
【译文】 想到春秋时的韩夫人率领城中妇女,协助其子与秦军作战,坚守城池,以及唐代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协助父亲征战的非凡事迹,真令男人汗颜。于是仰天长笑,痛惜昔日女中豪杰远去,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巾帼英雄能帮助男儿成就大业。 【简释】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十关 杀虎口关

《杀虎口》
——清·唐庚尧
西上杀虎口,重冈连广漠。
居场杂马牛,饮啖半乳酪。
远人无绝理,得茗以为药。
谁谓互市非,良以示约束。
【简释】 杀虎口位于山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是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走西口就发生在此地。

笫十一关 嘉峪关

《出嘉峪关感赋》之一
——清·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译文】 威严高耸的嘉峪雄关,连接着祖国西部的河山。万里谪戍伊犁的我,有幸停驻此间。三座三层巍然拱峙的城楼高阁,与秦地的笔直的树木遥相连接。逶迤伸展的长城城垣,压低陇山的云烟。与嘉峪关摩肩并立的,是那峻峭挺拔的祁连山。看了使人入迷的,是那关外空阔无际的戈壁滩。谁说千百年来险固的关隘——要数崤塞和函谷关,回头东看——崤函不过是封关的一团泥丸。 【简释】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1965年以关名建市。

第十二关 阳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美酒,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简释】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可是自唐以后,赫赫阳关竟史书绝记。阳关为什么突然失载呢?这一点历史学家已经找出了答案,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化之故。历代战争和大规模的开荒屯垦,破坏了这里的植被和水源,从而造成来自西南的风沙逐渐侵向东北。阳关绿州在无情地减小,人们抵挡不住风沙的危害,只好向东迁徙。大约在宋代,当阳关人全部迁出之后,阳关也最后被流沙吞没了。 阳关至玉门70余公里,其间原有城墙相连接,今个别地方还有长城城墙遗址,长城遗址虽已很低矮,只有十几至几十厘米高,但烽燧遗址尚存几十座。

第十三关 玉门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简释】 玉门关,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小方盘城处。其遗址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 汉元封年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随即设立。 玉门关也简称'玉关',走敦煌西线前往雅丹魔鬼城也必须经过这里。 登上新建的古关平台,举目远眺,沟壑纵横,烽燧兀立,四周沼泽遍布,长城蜿蜒,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


文编:唐瑭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2018.8.29

感谢朋友的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