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

 YJsyxofie3977d 2018-08-30

病史

男,45岁,因“突发胸背部剧痛3小时”来诊,CTA显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主动脉病变

可见主动脉呈双腔改变及分离的主动脉内膜片(箭头所示)

假腔近端延伸至左侧锁骨下动脉远侧,局部血栓形成(红箭头);内膜破口约2cm,距左侧锁骨下动脉约4cm

治疗方案

1. 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堵内膜破口;
2. 为保证近端锚定牢靠,覆膜部分前缘紧贴左侧颈总动脉开口远侧,超过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
3. 于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植入平行祼支架,保证血流通过。

支架植入后造影:夹层不再显影,主动脉弓三分支显影良好,主动脉支架(红箭头)及左锁骨下动脉平行支架(黄箭头)形态和位置理想。

结果

术后患者胸背痛消失,痊愈出院。术后一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完全塑形,假腔消失。

术后一个月假腔消失,主动脉完全重塑。

体会

B型主动脉夹层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以及伴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严重疾病。在腔内技术出现之前,只能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进行全主动脉置换。然而,接受内科治疗者往往在几年内发展为夹层动脉瘤,最终多数破裂死亡。而全主动脉置换手术创伤极大,技术要求高,只能集中在有限几个大中心进行,多数病人得不到这种救治;并且手术涉及到体外循环、内脏动脉及肋间动脉重建等技术环节,并发症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腔内技术的出现为这些病人带来了福音。因其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创伤极小,所以得以在大多数三甲医院开展,救治了不计其数的主动脉夹层病人。

然而,在这些令人振奋的效果面前,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虽然创伤小,但技术门槛仍然很高,术者应对疾病本身有深入的理解并且经过非常严格的技术培训和经验积累,同时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获得理想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