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基础知识普及

 找不着北找南 2018-08-30
银行基础知识普及:
        1,中央银行发行的叫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发行有三种基本形式:票据再贴现(率)。实际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票据抵押贷款。再贴现利率的高低影响商业银行从央行再货款的意愿,进而决定货币发行量。准备金。由于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为了确保其流动性(支付能力),央行要求商业银行从存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放在央行,这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由于存款准备金率高,银行用于放款的资金比例就低,反之则反是,因此准备金也是影响货币发行的重要因素。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从市场上买进(货币发行)或卖出(货币收缩)国债及其他票据,进而影响货币发行。此外,在本国货币非世界货币,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形成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多寡,也会影响货币发行。我国截止2018年5月底,基础货币发行约为35万亿,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折人民币约20万亿,也即其中有约20万亿的基础货币发行是由于外汇占款形成的。   
        2,货币乘数效应。基础货币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贷款给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这些贷款使用有一个过程,未用部分会在商业银行形成新的存款;用去的部分会成为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收入,也形成存款或现金(M0),这就是货币的乘数效应。一般而言,货币周转速度越快,乘数效应越低,反之则反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基础货币发行量与由乘数效应形成的总的货币发行量之比,一般也被称为杠杆率。如我国基础货币发行量是35万亿,M2是174万亿,杠杆率就是约5倍。            
        3,由于管理方式不同,我国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其他经济体不同,划分为一般性存款(也即十M0=M2)和同业存款,并规定只有前者可用于发放贷款(故也被称为信贷资金),后者故名思义,即来自于金融同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保险公司5年以内的)资金,这些资金商业银行只能用于弥补头寸不足,上缴存款准备金,票据贴现及同业往来等,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这个规定带来的后果是:                                               
        1),中国没有靠从同业拆资金发放贷款的所谓“批发性银行”,所有银行都必须从社会上吸收“一般性存款”用于放贷,结果商业银行都会有存款考核,并在放贷时一般都会要求企事业单位必须在本行有一定数额的存款(如不低于贷款额的30%),这就大大滞缓了货币的周转速度,提高了货币乘数效应或者说杠杆率。     
     (2),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银行的同业资金大量增加,需要一个盈利出口,这样银行理财业务大量增加(这当中大部分被称为表外业务),通过“购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又大量转化为“一般性存款”,而在金融市场高度竞争下,基金、证券、信托、保险等与银行在合作和竞争中不断通过“金融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从而大大推高了金融的杠杆率。据统计,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约为30万亿,经过各种金融机构各种“产品”的加杠杆,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各种“非标”“金融产品”,实际数额达120多万亿(均为去年底数)。而这些资金的流向,基本就是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及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如赵薇通过杠杆融资收购上市公司的资金),而对这些资金提供保证的也是这些资金流向的地方:房地产,政府,股权等。当然,需要补充的是,按照银行这些年的信贷政策,不允许或限制对这些项目贷款,也是“理财产品”资金流向这些地方的重要原因。去年出台征求意见稿,今年5月份经修改执行的“资管新规”,要“去”的“杠杆”指的就是这部分“杠杆资金”。
       也许,只有把这些概念搞清楚,再来联系股市及整个经济运行,才能有的放矢地讨论问题,而非乱开无轨电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