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信固收:M2与CPI从背离到共振

 老沈阅览 2017-07-15

来源:明晰笔谈;作者:中信证券明明团队


投资要点:


M2增速与CPI,通常被认为应当具有正相关关系。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引起上游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并顺着产业链向下游消费品和CPI施加上行压力,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通过财富效应和预期作用,直接拉动居民消费,导致CPI上涨。历史上曾出现M2增速与CPI背离的情况,主因是过剩流动性并未传导至CPI,而是被过高房价或资本市场“锁住”。


本轮去杠杆之前M2增速较高,主要受货币乘数走高影响。2015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基础货币余额增速不断收缩,但货币乘数一路走高,从2014年底的4.18增至2016年三季度的5.22,成为M2高增长的支撑力量。而推动货币乘数走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央行全面、定向下调法定准备金率,释放可贷资金。另一方面,资金持续脱实入虚,同业扩张力量显著。在典型的“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模式中,大量流动性在资本市场内空转循环,产生资产负债表多倍扩张的效果。


本轮去杠杆之前CPI低迷,主要是实体不振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缓慢所致。而实体经济不振,很大程度上与前述资金脱实入虚相关。 一方面,多层嵌套下越来越长的同业链条抬升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的驱使下,银行倾向于发放看似无风险的住房按揭贷款,对中小企业则惜贷情绪明显。过剩的流动性注入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不仅催生了资产泡沫,加剧了系统性风险,还挤出了实体经济正常的融资需求。


本轮去杠杆以来,M2增速下降,内部结构优化。监管趋严背景下,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保持平稳而金融体系持有的M2增速大幅下滑,表明同业扩张力量受损,而实体融资需求得到保障。资金脱虚入实背景下,金融回归服务实体本源,M2到CPI的传导或将更为顺畅,考虑到去杠杆将持续压低M2增速,那么通胀也可能保持在较低水平,未来低M2增速和低通胀的组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关于债市,本轮去杠杆的特征是阶段性渐进去杠杆,M2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表明资金持续脱虚向实。在去杠杆效果渐显、基本面存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旨在维稳资金面,有利于长期利率平稳。我们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2%-3.6%的区间不变。

 

正文


一、M2增速与CPI,通常被认为应当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历史上曾出现背离

M2增速与CPI,通常被认为应当具有正相关关系。


从构成来看,M2即广义货币供给,代表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包括流动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包括食品、工业消费品、房租外服务和房租四部分。从传导机制来看,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引起上游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并顺着产业链向下游消费品和CPI施加上行压力,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通过财富效应和预期作用,直接拉动居民消费,导致CPI上涨。


历史上曾出现M2增速与CPI背离的情况,主因是过剩流动性并未传导至CPI。由于CPI指数仅包含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变化,并未覆盖房价和资本市场价格,而过剩流动性主要被房地产和资本市场“锁住”,所以M2的增长没有在CPI上得到很好的反映,导致M2增长而CPI疲软。


二、本轮去杠杆之前,货币乘数上升导致M2高增长,收入低迷使得CPI维持低位


本轮去杠杆之前M2增速较高,主因是法定准备金比率降低、资金脱虚向实导致的货币乘数明显上升。2015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基础货币余额增速不断收缩,但货币乘数一路走高,从2014年底的4.18增至2016年三季度的5.22,成为M2高增长的支撑力量。本轮去杠杆之前超额准备金率基本保持稳定,所以推动货币乘数走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央行全面、定向下调准备金率,释放可贷资金。为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央行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央行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金持续脱实入虚,同业扩张力量显著。互联网理财的兴起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抬升了银行负债端成本,而制造业利润的下滑降低了资产端收益率。在传统存贷利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体系加杠杆方式层出不穷。在典型的“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模式中,大量流动性在资本市场内空转循环,产生资产负债表多倍扩张的效果。



本轮去杠杆之前CPI低迷,主要是实体不振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缓慢所致。CPI反映的是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近年来实体经济复苏乏力,居民工资和收入上升缓慢,导致消费需求萎靡,CPI增速低迷。我国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宽松而实体不振,很大程度上与前述资金脱实入虚相关,即货币量的增加被“闲资”吸收,而不作用于总需求、物价。就我国而言,“闲资”主要指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一方面,多层嵌套下越来越长的同业链条抬升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房地产在撬动2016年后半场经济复苏的同时,加剧了房地产与制造业的失衡。在房地产泡沫的驱使下,银行倾向于发放看似无风险的住房按揭贷款,对中小企业则惜贷情绪明显。过剩的流动性注入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不仅催生了资产泡沫,加剧了系统性风险,还挤出了实体经济正常的融资需求。




三、本轮去杠杆以来资金持续脱虚向实,M2到CPI的传导将更为顺畅


监管趋严背景下,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速保持平稳而金融体系持有的M2增速大幅下滑,表明同业扩张力量受损,而实体融资需求得到保障。自去年中下旬去杠杆以来,监管层加大了对银行表外、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并通过“缩短放长、量价分离”的非典型货币政策,在保证流动性稳定的同时,逐步提高资金加权成本,缩小同业套利的空间,去杠杆收效显著。具体来看,5月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同比少增1.42万亿元,下拉M2增速约1个百分点;6月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2%,比整体M2增速高0.8个百分点,而金融体系持有的M2同比仅增长2.5%,比M2整体增速低6.9个百分点;6月M2-M1负剪刀差连续第4个月收窄,存款活期化程度降低;6月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为31.38%,环比下降7.59%,房贷占比连续3个月回落;今年以来银行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增速平稳,但对非银部门债权增速大幅降低。




资金脱虚入实背景下,金融回归服务实体本源,M2到CPI的传导将更为顺畅,二者或将从背离走向共振。一方面,M2的增加不再淤积在金融体系,而是通过利率、价格等媒介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货币供应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虽然央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强有力的控制,但货币乘数主要由实体经济决定。经济过热时,居民消费和银行放贷意愿上升,超储率降低,货币乘数和M2均会上升。因此,在资金脱虚入实的背景下,资金面和基本面相互作用或将成为常态,预计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去杠杆进程将更多考虑CPI在内的基本面情况。考虑到去杠杆将持续压低M2增速,那么通胀也可能保持在较低水平,未来低M2增速和低通胀的组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债市策略:


M2增速与CPI,通常被认为应当具有正相关关系。本轮去杠杆之前M2增速较高,主因是法定准备金比率降低,以及资金脱虚向实导致的货币乘数明显上升,而CPI较为低迷,主要是实体不振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缓慢所致。而实体经济不振,很大程度上与前述资金脱实入虚相关。本轮去杠杆的特征是阶段性渐进去杠杆,M2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表明资金持续脱虚向实,M2到CPI的传导将更为顺畅,考虑到去杠杆将持续压低M2增速,那么通胀也可能保持在较低水平,未来低M2增速和低通胀的组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在去杠杆效果渐显、基本面存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旨在维稳资金面,有利于长期利率平稳。我们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2%-3.6%的区间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