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教材中的生命科学史(必修1)

 heitudi 2018-08-30

生命科学史

(必修1)


生命科学史

生命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既包括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又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思路、研究方法时有出现。以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


    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描述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前,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
2.试验生物学阶段:1900—1953年,孟德尔遗传定律为代表
3.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以后,以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
结构为代表

1.细胞学说的创立

19世纪两位德国科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他的这一学说建立在英国科学家虎克的显微镜及其观察到的细胞(cell)基础上。(P10)

2.细胞器的发现

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克劳德、比利时的德·迪夫、罗马尼亚的帕拉德,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P51)

3.人工合成蛋白质

1886年,俄国科学家讲氨基酸合成多肽。1953年,英国科学家桑格(F.Sanger)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958年中国科学家提示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设想,并于1965年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并且具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生物活性,挽救了多少糖尿病人的生命!这项自然科学成果,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但由于当时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而错失,让泱泱大国抱憾多年!(P25)

4.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

这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2003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总部设在中国北京!首批行动计划包括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和由美国科学家牵头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国际重大科研协作计划。(P25)

5.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腺细胞这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被标记的亮氨酸依次出现在核糖体、高尔基体、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以及细胞膜外的分泌物中。(P48)

6. 细胞核的功能

科学家利用重组美西螈卵细胞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伞藻及变形虫切除和移植实验,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P53)

7. 染色质

染色质这个名词最早是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叫做染色质。(P54)

8.  组装细胞

1995年,美国科学家文特尔对支原体进行测序,发现它仅有480个基因,其中300个基因对生命必不可少。他认为如果人工合成这些基因,再包上细胞膜,就可以人工组装生命。(P13)

9.  酶的发现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说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即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经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P45)

10.  光合作用的发现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一个巧妙实验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P101)

11. 植物细胞全能性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由于细胞分化而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P119)

12.细胞衰老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提示许多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介素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P122)




本文为原创编辑,转载需注册出处(生命科学教育,smkxjy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