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扎特作品演奏技巧浅析

 周原樵翁 2018-08-30
Mozart Piano Sonata B flat major, K.333




莫扎特作品演奏技巧浅析

喜欢钢琴的人都知道,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是率真、清新、活泼而富有童趣的,然而现在演奏莫扎特的学生却几乎全部都分别走上了两个极端:不是弹得热热闹闹、大起大落、张牙舞爪像村子里的迎神赛会,就是弹得愁眉苦脸、平平淡淡、絮絮叨叨像庙里的念经的和尚。我个人认为,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应像画一幅油画:在一定灰度的统一色调下,存在着丰富而细腻的色彩层次。凡是没有统一色调的作品,都会发出烟火气、村俗气,从而把莫扎特奏鸣曲弹出唢呐的味道;凡是没有丰富色彩层次的作品,都会变得平板乏味,使人听了昏昏欲睡。

而要想弹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莫扎特风格的作品,全部的秘诀就在于两个字:控制。这里的控制,不仅指演奏者对手指的控制,而且要求演奏者对整曲在宏观上有一个理解和驾驭。要做到这种控制,就必须对莫扎特作品中的如下两个关系加深理解: 


一、力度关系

力度关系,即通常意义上的强弱关系,是抓住莫扎特作品风格的关键。上述的“迎神赛会”和“和尚念经”,归根结底是由对力度关系的理解不当造成的:前者夸大了强弱的对比,而后者却几乎完全无视了这一对比。要知道,限于当时钢琴的制作工艺(可表现的力度范围不如现代钢琴大),在莫扎特时代的钢琴作品中,极少有声嘶力竭、戏剧性极强的强弱对比。这就要求我们含蓄地表达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但也绝不能不加以表达——这是违背钢琴演奏基本准则的。在演奏中,强得部分切忌暴烈,一味的猛砸琴键,而要弹得坚定、果断,尽量不要使用飞连音。对于强的和弦,切不可直接敲击键盘,而要先把手指放在键盘表面,再坚定地向下推。注意体会:所谓“强”,不一定是音量强,还可能是音响的宏大、庄严,所以演奏时也不一定要“用力下击”。至于弱的部分,切忌轻浮,要下键到底,同时有所控制。其实弹弱音往往更费力,弹一个弱音用的十分力,一分加诸于键盘,另九分就要用于控制手指:既要弹得很弱,又要把声音发结实,这个时候最考验一个人的钢琴水平。所以对弱的部分掉以轻心,用手轻轻一划就过去,往往会让曲子大失光彩。



二、连断关系 

连断关系,即连音和跳音(断音)的处理,是莫扎特作品中细腻的部分。考察一个人对莫扎特作品的理解程度,往往看他对连断关系的把握。莫扎特作品的连断关系处理,不能光看谱面。很多初学者照着莫扎特奏鸣曲的谱子,一丝不苟的该连就连、该跳就跳,结果弹得像首上气不接下气的儿歌。同样是由于当时钢琴制作工艺的限制(琴键比较笨拙,演奏跳音比较费劲),莫扎特作品中的跳音,一般情况下应处理成断音,断奏即可。在演奏连音时,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和气息,乐句之间应有明显的气口,千万不可一口气从头弹到尾。而旋律的歌唱性,就要从气息的起承转合中加以体会。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是强奏、弱奏、断奏、连奏,莫扎特的作品很少有高高抬手的部分,这就是莫扎特作品演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贴键演奏。贴键演奏不是不抬手,而是不要像演奏李斯特、肖邦的作品那样,双手满天飞。莫扎特的作品,就要演奏得如同静水深流、波涛暗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