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

 我不赖你赖谁 2018-08-30

张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旅游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旅游市场的繁荣带来了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入手,研究供求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今后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方向。

随着世界旅游业进入一个高增长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之一。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一、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呈现的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旅游市场迅速扩大,专业的旅游人才十分紧缺。据报道,目前全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约有600万人,专业旅游人才的实际需求量将达到800万人,旅游人才的缺口至少是200万人,今后这个缺口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我国酒店业也随之快速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据统计,目前对国内星级酒店来讲,其人才的缺乏数量已经高于10万人,特别是管理岗位,满足率还达不到1/2,人才缺口已成为抑制我国酒店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一)从业人员构成

据了解,从旅游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偏向于专业素质较高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见图1),52.35%的旅行社和66.7%的酒店对中职类学生表示很需要(见图2),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在旅游企业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二)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通过对郑州市的一些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发现适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很多,其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整体素质。调研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认可度不高,认为他们的专业技能不理想,实践动手能力差,对客服务意识有所欠缺,为适应未来岗位工作需要,今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毕业生的英语口语、协调能力方面也有待加强(见图3)。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意志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认为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见图4)。

(三)旅游人才需求特征

在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发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对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新的特征。

1.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备受青睐

无论是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还是酒店住宿业,缺乏的正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服务人员。此类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够熟练地独立进行基本服务操作,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2.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抢手

过去,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只需要具备基本的旅游知识即可,而现阶段则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专多能”成为对从业人员新的基本要求。法律法规、品牌建立与维护、经营与管理、国家及地域文化、宗教以及财会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从业人员去了解和掌握。此类人才综合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既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和造诣,又具有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拥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3.对于高阶新能力的需求已初现端倪

新的历史时期,专业的旅游人才不仅要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还要更多地衍生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阶新能力。例如: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善于学习发现并不断更新完善自我的能力;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新能力等。

4.新兴领域成为人才需求一大缺口

在现有的旅游行业结构中,中高层旅游人才稀缺,尤其是缺少兼具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而新兴的业内领域,如会展管理服务、康乐休闲度假、旅游信息整合、项目开发规划以及旅游品牌的维护和拓展人才已成为旅游市场人才需求新的缺口。

二、旅游市场人才供给现状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兴旺,旅游人才需求的增加,一时间旅游人才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职业院校供给的旅游人才成为此间较大的一支队伍。但在这支庞大的旅游人才队伍中,存在一个共同的供给特点,即数量虽大但质量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供给层次参差不齐

从目前旅游市场上的人才供给情况来看,学历较低甚至是没有学历的外来打工者最为普遍。单纯从中职毕业生的角度来分析,从业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小,刚从校园走出的学生军成为较大的供给力量。一方面,他们普遍不具备实践经验,很多人连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够扎实,至于更高的新技能则显得更为薄弱。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从业人员中有近80%的低学历从业者,入职初期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大大打击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旅游专业人才的相对浪费和供给的相对不足。

(二)专业结构混乱

在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旅游专业,其中又有很多是半路出家,未曾受过系统、正规的旅游教育和相关培训,其所具备的管理知识和方法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同时,因其工作经验是日常积累所得,缺乏来自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这种在经验主义指导下进行的管理,严重缺乏先进知识的引领,存在很大弊端。

(三)员工流动性强

旅游業具有鲜明的劳动密集型特色,人才流动性强,首先,是因为岗位容易被替代,企业在留住员工方面做得不到位。其次,由于薪酬较低等原因,导致从业人员生活成本普遍上升。有调查数据表明,国内旅游领域中,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15%~40%,有些地方会更高,国内极速提升的旅游行业,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局面。

三、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矛盾

(一)供求矛盾

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前瞻性与人才供给的滞后性,形成了现代中国旅游人才市场供需的矛盾,这种矛盾突出表现为供需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失衡。对于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而言,其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强,综合素质较低,从而无法胜任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旅游行业相关工作。许多旅游专业毕业生因为工作的种种不满意,最终离开了旅游行业,形成了在供需中的结构性失衡。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竞争的激烈,现代旅游企业已不再愿意为人才培养付出高额的成本,他们对那些入职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青睐有加。而这样的局面又引发了新的供需矛盾,因为就业困难,近乎50%的旅游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转入其他行业工作,投入到诸如保险、金融、IT、电子商务等行业,造成了旅游人才的转移和流失。此外,一部分已经暂时进入旅游行业的毕业生,由于本身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不愿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待遇,便削弱了其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斗志,放弃了自身对未来在旅游行业发展的期许,最终也进行了行业的转移,从而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假象。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造成此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旅游行业内部的角度来说,对人才需求缺少长远的规划,对人才市场秩序的维护缺乏有效性,对学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说,薪资待遇缺乏竞争力,对旅游从业人员缺乏激励及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缺乏相关的培训,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现代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实践学习的严重滞后。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