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演义》中五大草包,史上却一个比一个猛,其一连吕布都忌惮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8-30

大多数人了解三国,都是从名著《三国演义》开始的,虽然演义的故事发展,基本符合历史的走向,其中很多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生平经历,也都非常还原历史,但是演义在七分真的基础上,却终究还有三分假,因此,整部小说中,虚构的部分也不算少。

例如,因为作者高举着拥刘反曹的大旗,所以刘备麾下的关羽等名将,被增添了很多额外的光环,以及虚构的战绩。当然了,有人被拔高,自然也有人被贬低,今天我们便一起来盘点一下,在演义中被黑成草包或者怂包的五位猛将。

《三国演义》中五大草包,史上却一个比一个猛,其一连吕布都忌惮

五、胡轸

演义第五回中,十八路诸侯聚义,讨伐董卓,孙坚作为先锋迎敌之时,“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如此看来,胡轸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根本没什么本事,这才刚刚出场,便被刺于马下。

可是真实历史上,胡轸是西凉有名望的豪杰,后来成为了董卓的部将之后,也非常受倚重,曾与吕布一起对阵孙坚。虽然此战他的确没有占到便宜,但战败的原因,却是因为与吕布不和,相互牵制,给了孙坚可乘之机。也就是说,真实历史上的胡轸,乃董卓麾下的悍将,是有能力与吕布抗衡,甚至引起吕布忌惮的存在,并非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四、李通

与胡轸相似,演义中的李通,所占篇幅也不多,他第一次出场,是宛城之战后前来接应曹操,虽然化解了曹操的危机,却没有参与战争。第二次出场,则是潼关之战的时候,他继于禁和张郃之后,与马超交锋,不出数合便被刺于马下,就此殒命,如此看来,他同样是一个草包。

《三国演义》中五大草包,史上却一个比一个猛,其一连吕布都忌惮

然而,真实历史上,他作为曹操的部将,不仅在宛城之战后,接应曹操,从而化解了曹操的危机,还在官渡之战前后,为曹操守住了袁绍的老家汝南。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曹仁被关羽截断归路,他前去接应,“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若非他在关键时刻病逝,关羽便要再添一条败绩。

三、朱然

《三国演义》中五大草包,史上却一个比一个猛,其一连吕布都忌惮

朱然是江东名将,他最著名的一战,是夷陵之战后,曹魏入侵东吴的时候。当时曹真、张郃、夏侯尚兵分三路来袭,他驻守的江陵,只有五千兵马,在援军根本无法完成支援,城中断绝粮草,又有瘟疫的情况下,却硬生生的守了半年之久,威震敌国。要知道,曹真是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名将赵云的人,而张郃则能让刘备和诸葛亮忌惮,朱然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实在令人惊叹。可是,在演义中,他除了配合潘璋、马忠生擒关羽之外,仅在夷陵之战中,出场过一次,而且与赵云只一个照面,便被刺于了马下,同样遭到了严重的贬低。

二、麴义

《三国演义》中五大草包,史上却一个比一个猛,其一连吕布都忌惮

提到麴义,可能很多朋友会感到陌生,他在演义中,也算是昙花一现——当初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界桥,骁勇的麴义阵斩公孙瓒先锋大将严纲,一路冲杀到后军,结果遇上赵云,一枪被刺于马下。可是,真实历史上,他并非这般“弱不禁风”——史料记载,他不仅曾大败匈奴,还凭借自己组建的“先登死士”,全歼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他最终的死因,也并非阵亡,而是因为居功自傲,甚至意图谋反,被袁绍所杀。

一、霍峻

《三国演义》中五大草包,史上却一个比一个猛,其一连吕布都忌惮

在演义中,霍峻倒是没有被黑成草包,却被黑成了一个怂包——刘备入川的时候,他被孟达举荐,留守葭萌关,后来马超率兵来攻,他根本没有迎敌,或者准备迎敌,而是直接给刘备打了个报告,于是有了张飞夜战马超,他这个本该成为主角之人,反而沦为了背景板,枉费了孟达举荐他时,对他进行的称赞。当然了,真实历史上的他,也没有与马超交手,但他却独立守住了葭萌关,并创下了一个传奇。

《三国志》记载:“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也就是说,霍峻仅凭数百人,不但抵御住了万余人的进攻,坚守了一年有余,还寻找机会,斩杀了对方的主将,这一成就,少有人能及,与演义中的怂包判若两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